孙悟空的功绩就是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直到取经完成,终成真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
转变是成长过程中的蜕变,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成年;从幼稚到懵懂,从懵懂到成熟,孙悟空也是这样。孙悟空从出生到成佛的经历,也是他不断转变的过程,他在取经中的转变很多,成佛便是他转变的结果。像取经态度的转变、对唐僧态度的转变,与唐僧、八戒、沙僧关系的转变,对待其他各路神仙态度的转变,除妖方式的转变等等。例如他取经态度的转变:当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后,由于为了摆脱困境,他接受取经即是真心的,也是被迫的选择,由于对取经缺少了解,并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一但脱离了困境(五行山)便有了不取经的选择,一有不顺(除六贼后与唐僧的分歧)便有了放弃取经的行为,是龙王的巧劝,让他认识到取经的必要性,由于还是无奈的选择,因此也很免强,所以才会在留云下院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菩萨的话:'妖精菩萨,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化解了他,也就有了对取经除妖(猪八戒)的主动。收服白龙马、八戒、沙僧的过程,也是孙悟空对取经态度转变的过程。斗白龙马时,问也不说是取经人的徒弟;战八戒时,问了才说自己是取经人的徒弟;收服沙僧时,认识到不问也该说是取经人的徒弟,这时孙悟空才是完全接受了取经。
孙悟空在取经中的两次重要转变:
一、东海洗澡,是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孙悟空被迫离开取经,是他在三打白骨精中一意孤行,没有顾及周围那些不理解真相人的感受。我们总是认为孙悟空是正确的,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是人(孙悟空)不会总是正确的,终有做出错误判断的时侯,所以在做事时不能一意孤行。孙悟空错的不是打白骨精,而是打白骨精的武断。不管孙悟空的本意是什么,他的武断和别人的误解,造就了他的妖形。当他回到花果山,体会到了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认识到了改变的必须。西游记里孙悟空被称为心猿,东海洗澡可以说是他的洗心革面,这是孙悟空从妖转变为人的起始。
二、打死六耳猕猴,是孙悟空消除了二心。人都有一体两念,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第二种念头,他要将与唐僧、八戒、沙僧的师徒、兄弟关系转变成以自己为主的主仆关系(孙悟空手下的猴子变成了唐僧、八戒、沙僧,我们可以理解为孙悟空将这些表面上的取经人变成了自己的实际手下)。消除了二心便是打消了这种念头,是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之后,如来才许诺他取经功成能够成佛,所以说这是孙悟空从人转变成神(佛)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