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学者张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侃侃而谈,僧人对读书人畏慑,于是蜷着脚睡。僧人听着听着,觉得不对劲,就问:“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澹台灭明是孔子一个弟子。士子答:“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答:“自然是一个人!”僧人笑了,你就这学问啊,于是说:“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于是,张岱便编写了一本列述中国文化常识的书,取名《夜航船》,使人们不至于在类似夜航船的场合丢丑。别的不图,他说“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
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张岱(1597-1689),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于崇祯八年(1635)参加乡试,不第;明亡后隐居在浙江的四明山中,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后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与世长辞。史学上,张岱是“浙东史学”的代表人物;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少年时期,他可是位游历四方、精通各种技艺的“纨绔子弟”,在吃喝方面尤其讲究,具有极高的品鉴能力和独到的见解,还编著饮食随笔成册。他有一句名言,为人所熟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是说一个人若没了嗜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眼前空无一物,才疏学浅,心浮气躁,无真情可言,推物及人,对物如此,对人能好到哪里?即便你和他打交道,不过是利益关系,能真心对你吗?这样的人,当然不值得交往。
余生钟鼎家
张岱非常有个性,少年时是“无癖不可与交”的“纨绔”公子。他晚年在《自为墓志铭》中对自己少年时期的荣华生活和丰富爱好有一定描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这样的物质喜好必然离不开锦衣玉食的家族背景。张岱在《舂米》一诗中写到自己的出生背景:“余生钟鼎家,向不知稼穑。米在囷廪中,百口从我食。婢仆数十人,殷勤伺我侧。举案进饔飧,庖人望颜色。喜则各欣然,怒则长戚戚。”张岱出生于明末浙江绍兴的官宦之家,祖上四代为官,高祖父曾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虽后世稍有没落,但他在此地自小也是众星捧月的存在。优渥的生活环境和聪明的头脑让他见多识广、博闻强记,培养了许多“兴趣爱好”。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写“少……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可以想象,一个身着华服的少年偶尔去看梨园歌舞、赏骏马华灯、把玩古董花鸟、品鉴美食茗茶,时不时还亲自排戏演戏,斗鸡、蹴鞠等活动层出不穷。张岱好梨园歌舞,且精通到自信“嗣后曲中戏,必以余为导师”,他与戏曲行家祁彪佳交好,还在一次聚会中大摆戏台,演了十几出,引得上千人围观,还创作出《乔坐衙》;明朝天启年间斗鸡之风兴起,张岱就设了个“斗鸡社”,邀约同社人斗鸡,屡屡获胜,直到偶然得知“唐玄宗斗鸡亡国”才罢手;好品茗,就专门去找闵老子斗茶;好灯谜游戏,就仿照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体例撰写《快园道古》,收录民间谜语和灯谜就有六十多条。在《自为墓志铭》中,他说自己有七个“不可解”,也就是自己都搞不清楚的矛盾现象。其中,不可解二“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于陵,如此则贫富舛矣”。意思是说,自己的产业还不如中等人家,心中却向往奢华的生活,世上有很多发达的捷径,而甘心独自隐居于山野,如此身贫心富。
张岱对于美食的热爱让他有独特的饮食之道。他对食材十分考究,制作方法精致繁密,对于食物味道的把控仿佛音乐家拥有“绝对乐感”;他遍尝天下美食,对于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食有广博见解。好玩的是,明代中后期,文化兴盛,结社成风。人们以文会友、诗酒酬唱、结聚论学、品评时政,形成种种社会景观。比如把持朝政的东林党人,就多是复社成员。《红楼梦》中不就有宝玉黛玉他们弄的海棠诗社吗?这都是明清社会的写照。士大夫结社,有专门的饮食社,张岱就是关键人物。他喜欢与同好友人交流美食制作经验,还有以美食为核心的宴会,吃货大聚集。
精致的小点心
在《陶庵梦忆》的卷四《乳酪》中,张岱为求上等乳酪,认为经商人之手的乳酪“气味已失,再无佳理”,就自己养了一头牛,“夜取乳置盆盎,比晓,乳花簇起尺许”,然后用铜铛煮,可以添加兰雪汁,用一斤乳和四瓶(他叫四瓯)兰雪汁(加入他秘制兰雪茶的清汁)反复煮沸,要“百沸之”。“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自是天供。”煮出的汁液如同玉露琼浆,颜色像霜雪一样白,气味像兰花一样沁人心脾,自然是天之佳品。“或用鹤觞花露入甑蒸之,以热妙;或用豆粉搀和,漉之成腐,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缚饼,或酒凝,或盐腌,或醋捉,无不佳妙。”美酒、花露加入锅里蒸,热着吃口感好;或在乳酪里掺入豆粉,过滤成豆腐,这个冷却后很好吃(豆腐一度也被人们称为酪);或上油锅,把自制乳酪煎得酥脆,或做成奶皮(今天也有不少人喜欢奶皮),或做成缚饼(此处做法不详),或用酒凝(应是加入酒上锅反复蒸),或用盐腌、用醋拌,各种做法都是不错的,这些他都尝试过,体现了吃货触类旁通的智慧。“而苏州过小拙和以蔗浆霜,熬之、滤之、钻之、掇之、印之,为带骨鲍螺,天下称至味。其制法秘甚,锁密房,以纸封固,虽父子不轻传之。”书中提到一个美食家,苏州的过小拙。他把乳酪和以蔗浆霜,熬煮、过滤、穿孔、拾取、印上花纹,最后制成带骨鲍螺,天下人称这是人间美味。这种制法是秘密,用纸封存好锁在密室里,即使是父子,也不轻易传授。这是独门绝技,张岱也不大清楚。带骨鲍螺应是一种点心,有人推测它主料是乳酪,掺入蜂蜜、蔗糖,挤在盘中,形成螺旋形的、底圆上尖的小点心,和海螺相似,似乎是今天的酥皮奶酪。明代写成的《金瓶梅》中,李瓶儿会做泡螺儿,温秀才品评说:“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应伯爵描述它:“上头纹溜,就像螺蛳儿一般,粉红、纯白两样儿。”李瓶儿死后,西门庆也没了这口福,当他再次看到泡螺儿,睹物思人,徒增伤感。带骨鲍螺被张岱誉为天下至味。
“精赏鉴者,无客比”
《自为墓志铭》中,张岱最后说的是:“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是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赌钱掷骰子,不在意胜负,煮茶品茶,能尝出是用的渑河水还是淄河水,如此把智与愚用错地方,为不可理解之七。爱茶的张岱拥有辨别水质产地的绝技,记载在《陶庵梦忆》的《禊泉》中。张岱偶然路过斑竹庵的时候,饮啜了一口泉水,惊觉与寻常泉水不同,成色透亮、口感极佳,喝下一口,“辨禊泉者无他法,取水入口,第挢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第(依次)挢舌舐腭是怎么个做法,过颊即空是怎么个情形,张岱只用语言描述,别人也看不到。“余仓卒见井口有字划,用帚刷之,‘禊泉’字出,书法大似右军,益异之。试茶,茶香发。”他伸手擦了擦井口盖着灰的隐约字迹,只见写着“禊泉”二字,于是便以此命名。此后,许多人慕名来到这口被张岱发掘的古井中取水,或是用来酿酒,又或者是开茶馆的老板用来泡茶,这口“禊泉”逐渐名气大振,甚至惊动了官府,将其收为官有。
水质上乘,制茶方法自然也有考究,张岱甚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创新。《陶庵梦忆》卷三记载,他的家乡有一种茶,叫作“日铸雪芽”,“日铸者,越王铸剑地也。茶味棱棱(威严的样子)有金石之气”。此茶在宋代的时候就被选为贡品,欧阳修有“两浙之茶,日铸第一”的美誉。但是,到了明代,安徽的松萝茶因制法先进,在市场上迅速崛起,把“两浙第一”的日铸雪芽压下去了。张岱不甘日铸雪芽没落,就招募技艺先进的人到日铸与他一道改革日铸雪芽。张岱的叔叔三峨叔偶然了解到了松萝茶的烘焙方法,用瑞草尝试后香气扑鼻。“三峨叔知松萝焙法,取瑞草试之,香扑冽。余曰:瑞草固佳,汉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日铸茶薮,‘牛虽瘠,偾于豚上’(出自《左传·昭公十三年》,瘦瘠的牛仆倒在小猪身上,小猪必死)也。遂募歙人入日铸。”他们雇徽州歙县人,用松萝茶的制作方法提升雪芽的品质,经过“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如松萝”等技艺的处理,香气始终不够合适,于是“杂入茉莉”,再在茶叶里加进茉莉花进行炒制,结果,他制出的雪芽“色如竹箨(笋壳)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日铸雪芽经过张岱的改造后,名声渐大,改名为“兰雪茶”。不久之后,这“兰雪茶”就称雄茶市,一时间,茶饮者把品兰雪茶视为一种身份和时尚。就这样,张岱把安徽的松萝茶打压下去了。“乃近日徽歙间松萝亦名兰雪,向以松萝名者,封面系换,则又奇矣。”为了生存,安徽的松萝茶也冒充“兰雪”了,让张岱都觉得不可思议。
张岱也常与茶友共同品鉴,若无极端天气和万不得已的大事发生,必然会到茶友家中共同品茶焚香。当时绍兴有许多家茶馆,对于其中的佼佼者,张岱也不吝赞美。张岱为一家特别喜欢的茶馆取名“露兄”,取米芾“茶甘露有兄”,甚至为一家茶馆写过一篇《斗茶檄》,也见于《陶庵梦忆》卷八中,曰:“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七碗吃不得了,卢仝茶不算知味。一壶挥麈,用畅清谈;半榻焚香,共期白醉。”这可吸引了不少江南市井名士常常光临此地,共品茗茶。
张岱对茶的痴情不限于品茶、制茶,《陶庵梦忆》卷三还记录了一件趣事。张岱听说南京地区有一位精于茶道的闵汶水,便专程从绍兴赶过去,船一靠岸就兴冲冲去了闵先生的住所——桃叶渡,一直等到黄昏时分,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个婆娑老人缓缓而归。没说几句话,老人突然想起些什么,说:我的手杖好像忘在了什么地方,然后匆匆离去。过了很久回来一看,张岱竟还没离去,一直在等他回来。张岱说:闵老先生的茶,晚辈慕名已久。闵汶水有意考验张岱,迅速煮好茶,成色精良,香气逼人。张岱赞不绝口,忙询问产地。老人说:这是四川阆苑产的茶。张岱反驳道:味道不像,是阆苑的制法而已。老人笑笑问道:知道这茶的产地是哪里?张岱品后说,出产自罗岕。老人连呼“奇!奇!”之后,又让他分辨水源、产茶时间,张岱无不准确应答,闵老先生不得不感叹道:“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此后便把张岱视为知己,结为至交。
“喜啖方物”
张岱喜欢以“老饕”自称,年轻时曾到天南海北遍尝山珍海味。他在《陶庵梦忆》卷四《方物》中一开头便说“越中清馋,无过余者,喜啖方物”,更是对曾经品尝过的美味如数家珍,列举了南北各地著名方物五十七种,北至北京,南至福建,有腌腊、蜜饯,还有新鲜的鱼蟹、蔬菜、水果,可以说是见多识广。面对这样丰富的美食还能分辨清各地特色,必然仰赖于家财富饶和一定程度的美食知识,张岱回忆起往昔时光仿若历历在目:
北京则苹婆果、黄巤、马牙松;山东则羊肚菜、秋白梨、文官果、甜子;福建则福橘、福橘饼、牛皮糖、红腐乳;江西则青根、丰城脯;山西则天花菜;苏州则带骨鲍螺、山查丁、山查糕、松子糖、白圆、橄榄脯;嘉兴则马交鱼脯、陶庄黄雀;南京则套樱桃、桃门枣、地栗团、窝笋团、山查糖;杭州则西瓜、鸡豆子、花下藕、韭芽、玄笋、塘栖蜜橘;萧山则杨梅、莼菜、鸠鸟、青鲫、方柿……
在他列举的这些食物之中,萧山的莼菜、鸠鸟、青鲫和方柿都有相关的制作方法:莼菜产自湖湘,多长在萍藻之间,不易辨认,春时采摘,煮沸后食用口感柔滑;鸠鸟以野果、谷子为食,秋季最肥,卤烧之后下酒极佳;青鲫由于春季产子,肉质不肥,因此冬天用“弹钓”捕捉食用最佳,清蒸后配上生姜黄酒,加酱油调味,新鲜肥美。关于方柿去涩的保鲜方法,张岱在《陶庵梦忆》卷七《鹿苑寺方柿》中有所记述。张岱为躲避铁骑到西白山鹿苑寺时,正是六月时节,寺庙前后生长着十数株方柿树。树上结着的柿子大如瓜,张岱摘下一颗,放入口中品尝,觉得十分生脆,就是有些涩。当地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用桑叶煎一锅汤水,放冷后加入少许盐,放在瓮中,将柿子浸没于其中,间隔两个晚上后食用,味道鲜美还去除了生涩的口感。
明中晚期,人们对于饮食特别注重,对食补食养观念的共同期许让当时士人为了吃聚集在一起,由此江南文人的“蟹会”就颇为壮观。在张岱眼中,河蟹这种食品是不需要加入盐醋仍五味俱全的食物。《陶庵梦忆》卷八说,待到十月,秋收的稻粱都长到了最丰腴的时候,蟹“壳如盘大,坟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脚肉出,油油如蚓。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个头大、肉质紧密,堪称上品。因此,每到十月,张岱便与友人组成“蟹会”,共同享受这人间美味。
不难想象“蟹会”的景象:每一人分得六只蟹,从午后便拿着“蟹八件”之类的工具细细把蟹肉剔出来,担心六只蟹过于冷腥,便轮番煮着吃,边吃边谈些市井轶事,风雅诗画。江南名士文人聚会也不只吃蟹,还有许多当地特色美食为辅助:有肥腊鸭、牛乳酪、如琥珀的醉蚶、用鸭汁煮的白菜……再饮上几口玉壶冰,吃些余杭的粳白米饭,可以说这顿“蟹会”是色香味俱佳的精品之宴。酒肉饭菜之外,还有水果——谢橘、风栗、风菱,清爽可口解油腻。连吃蟹后去腥漱口都有讲究,张岱拿出了他自创并在浙江一带风靡的兰雪茶,供友人兄弟结束这顿美味佳肴。
由此也不难想象以张岱为代表的中晚明缙绅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他们精致的生活方式和风雅的兴趣爱好,融合了不同地域的社会风俗,引领着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尚,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市民阶层的生活品质与生活情趣。
遗民之泪
如果故事到1645年就结束,那张岱的一生可以说是享尽荣华富贵的幸福人生。但国破家亡后的种种境遇,更进一步地丰富了张岱的生命厚度,也让这个“纨绔子弟”在历史中留下的形象更为真实和复杂,他也不仅仅是一个会品尝、详记述、会创制的美食家——他的苦难与回忆让这种美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当国破家亡时,张岱有痛恨,有怯懦,有尚未完成的立言之志。他目睹慷慨之士激愤而亡,想追随效仿,但为完成《石匮书》,“尚视息人世”。与前半生的繁华热闹不同,晚年他住在了远离人迹的山村乡野,所剩下的不过“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自为墓志铭》),过着布衣蔬食的生活。在他看来,那些过去的精彩故事不过是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因此,《陶庵梦忆》中记述的那些精彩越丰富、越详细,他的感受就越沉痛:写“蟹会”之景后,觉得“酒醉饭饱,惭愧惭愧”;盘点《方物》时,看到的是今日今时“寸寸割裂”,钱塘江难渡的山河破碎。
在《陶庵梦忆》之外,他还写了一部《老饕集》食谱。在《老饕集序》中他写下了自编食谱的原因——当时各式各样的食谱、食单烹饪方法乱七八糟,佐食香料添加过多,掩盖了食物本来的味道。这些做法,张岱斥之为“矫强造作”,罪同将食物生吞活剥。张岱还在《夜航船》中列举了许多不同种类的食物,详细描述它们的源流和做法。此外,他作有多首咏方物诗,所咏之物有金华火腿、河北苹果、徽州皮蛋、杭州河蟹、余姚杨梅等,虽写的是平常之物,但仍不失风雅。这在遗民泪水中,成了明日黄花。
饮食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张岱的知识结构就是明清的一幅“风俗画”,逼真地反映了当时南方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及社会的开放程度。江南城镇集市贸易非常繁荣,人心思安,农业、手工业和商品贸易都首屈一指。宋代经济重心已南移,南方人口激增,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纺织、造船、造纸等手工业门类反映出高超的水准,这些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元气。明朝的商品经济更是活跃,不少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物产的繁荣直接影响到这一历史时期的上层建筑,以张岱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精致生活就是历史的产物。正是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态度,让他能够有如此之多对于食物的记述,脑海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李贽语)的观念,让他在忆“梦”时刻画下那些细枝末节,如此才在文人、史家、明朝遗民之外,让我们看到一个“老饕”张岱,让清雅小品透露着历史的冷峻与苍凉,使今人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本文摘自李凯著《至味人生: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天地出版社,2024年3月。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原文注释从略,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