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唐朝过新年(第一辑)——装扮房院迎新年

穿越唐朝过新年(第一辑)——装扮房院迎新年

首页休闲益智我在大唐过新年更新时间:2024-05-11

转眼间,多灾多难的庚子鼠年就要过去,令人期待的辛丑牛年即将到来。大街小巷间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人们心中对新年的憧憬与期待也愈发强烈。从古至今,我国年节的主题都是更新、祈吉、迎春、庆贺和团圆。在年节假日的这几天,传统的中华儿女会与亲人团聚,制作美食、熬夜守岁、观看演出、访亲走友,以既传统又包含现代因素的方式除旧纳新、欢度年节。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传统年节的习俗也遗弃愈多。很多年以前,城市的新年就告别了烟花爆竹。很多有趣的年节习俗也渐渐不为人所知。尤其是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亲友聚会,甚至归家团聚也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难免不使人有一些惆怅。不过,我们喜迎新年、渴望美好、热爱生活的心不会改变。

我国的年节萌芽于先秦,初步定型于汉代。在唐代,年节的法定节假日与现代一样,也是七天。那时的人们,称除夕为“岁除”、“除日”、“岁暮”;称新年伊始的正月初一为“正旦”、“元朔”、“岁日”、“正朝”、“岁旦”或“新正”。遥想一千余年之前,同样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大唐先民,是怎么过年的呢?他们的新年会有什么有趣的习俗呢?杞棠鉴藏将在新年的专题栏目《穿回唐朝过新年》为您一一揭秘,让我们一起回到瑰丽的大唐,和那里的古人们一起过个吉祥快乐新年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除了早早将房屋庭院打扫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以外,身为热爱生活、具有仪式感的唐朝人,我们还需要贴春书、插桃枝、画虎头、书聻(jian四声)字、悬幡子。

(一)贴春书

“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贴牖(you三声)作春书。”春书,即宜春帖,类似于当今的春联。唐朝人多在立春日当天用彩纸剪成“宜春”二字,贴在门柱之上,取迎春之意。也有人在彩纸上写下吉祥语,贴在门楣之上。

(二)插桃枝、画虎头

传说:“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两位神明,能够捉鬼。在度朔山上,有一株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大桃树东北面的树枝间是鬼门,即万鬼出入之所。神荼与郁垒昆弟在那里监督流离于人世间的鬼魂。如发现鬼怪为祸人间的,他们便以苇草编成的绳索将鬼捉住,饲喂老虎。”因此,在唐代,人们会在岁除之日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即桃符),或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或者张贴在门首;还会在门户上画老虎,在门前悬挂苇索,以驱邪避凶。

(三)书聻字

关于“书聻字”,最早的记载出自段成式的《酉阳杂俎(zu三声)》中:“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疫疠”。由此可见,“聻”是刀鬼的名,那么刀鬼又是什么鬼呢?据金韩道昭《五音集韵·旨韵》:“聻:人死作鬼,人见惧之;鬼死作聻,鬼见怕之。若篆书此字帖于门上,一切鬼祟远离千里。”原来,“聻”可不是普通的鬼,它是“鬼中之鬼”。人怕鬼,鬼怕聻,将它书写在门上,自然可以震慑群鬼,百邪不侵。

(四)悬幡子

“燎照云烟好,幡悬井邑新”,悬幡子也是唐代年节的常见做法。在岁除或正旦,家家户户立起用竹竿制作的悬幡子,祈求健康长命。不仅仅一般人家,寺庙中也会高悬幡旗,祈福新年,开启俗讲。

下一辑,我们将一起走进唐代神秘的驱傩仪式,去了解这项唐朝人在除夕之夜的集体娱乐活动。

参考资料:张勃《唐代节日研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