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份的时候,两个00后环保主义者在英国国家美术馆,趁身边没有人的时候把番茄酱猛地泼向了梵高的《向日葵》。 所幸有玻璃外壳保护,这幅价值5.8亿人民币的画作没有遭到太大损伤。近些年来环保人士打着环保的名义作出的破幻艺术品的行为不胜枚举,不仅是《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同样也是环保人士“热爱”的艺术品。为何这些艺术品如此受青睐呢,又为何这些艺术品的价值能达到如此天价呢?或许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吕宸的新书《艺术终结者》就从丢失、破坏、战争、存续四个方面来介绍了艺术品的前世今生,进阶式地讲解每件艺术品其背后价值的真正来源。
很多人想到《蒙娜丽莎》就会不自觉在脑海里想到很多有关于它的各种揣测,比如说流传的比较广的“不论站在哪个角度她都在对你微笑”这类怪谈惊悚式的说法,归结其最终目的都是在为这幅画打响名声罢了。毕竟不论是哪种社会性质,只要有讨论度才会有成名的可能,不信你看梵高。
梵高生前画出千幅作品,奈何就是没有人讨论传播,以至于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因为家人的一番炒作,以及各类让人哭笑不得的盗窃事件,身价水涨船高,直至成为我们如今看到的天价艺术家和他的艺术品。
不论是《蒙娜丽莎》还是梵高,都让我们认识到一幅作品想要成为天价艺术品,其背后还得有引人追逐的故事。不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是荒诞还是写实,只要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就能通过人们的好奇心让大众自发自觉地将一件或许平平无奇的作品推向神坛。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讲述茶叶的前世今生,其中就有和艺术品异曲同工之妙。茶叶的价值本来只在于品茶人对其的喜爱,后来有人为了卖出更好的价钱,绞尽脑汁为各种茶叶设计故事。因为有了故事,原本普通的茶叶就一跃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成了身价高昂的好东西。这种赋予物品故事的加工手法放在艺术品上同样适用,只是茶叶的故事可能是假,但是艺术品背后的历史轨迹却是真。
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彰显其背后制作技艺的精湛,而是为了向世人传达其背后蕴藏的历史。正如我们对于古董的追捧,很多时候对美的欣赏是一回事,对于其背后可挖掘的历史才是更多人在意的。
故而我们痛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虐,又为1863年德裔法学家弗朗西斯·利伯起草的《利伯守则》手册感到欣喜。然而即使有约定俗成的《海牙公约》,对于那些战争暴徒而言,保护的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同时一些打着“保护”哦哦名义,行使着“破坏”的行为也应成为我辈警惕之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