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华士·胡博给我们留下了两幅慈禧太后的油画肖像,但奇怪的是,这两幅肖像中慈禧太后的容貌细节并不太一样,人物精神状态也不太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到底哪一幅画才是慈禧太后的真实样貌呢?这是荷兰人给我们留下的谜题。
当荷兰人将他绘制的肖像,交给慈禧太后检查时,老太后出人意料地说出一个词——Good,这可是用英文肯定了荷兰画家的创作。如果,她知道这个画家还给她准备了另外一个版本的肖像的话,她还会肯定这位画家的作品吗?答案是:显示不会。
然而,慈禧太后说英文却是千真万确的,此事发生在1905年。当时,慈禧太后曾多次向外务部的右侍郎伍廷芳询问英语中“好”字如何表达。这些简单的英语词汇自然不会难倒慈禧太后,不过,慈禧太后也有自己的坚持,因为,她没有问“谢谢”和“对不起”这两个词的英语说法,肯定觉得不会用到。
不管怎样,慈禧太后既然说出了“Good”,那就表示她对这幅画非常满意。但是,对于画家来说,顾客满意的画像,就一定是真实的吗?那可不一定。在华士·胡博心中,他就是这样想的:作为给顾客提供服务的艺人,只要客户满意就可以,其它的似乎并不重要。
然而,华士·胡博还有另一幅关于慈禧太后的油画,他没有拿出来,可能是怕慈禧太后怪罪他。所以,这幅油画慈禧太后自然没有见过。可是,游客到颐和园参观时,总能在德和园里看到一副镶嵌在落地框里的油画。这副油画高234.5厘米,宽度为144厘米,油画中慈禧太后正坐在靠椅上。
此外,这幅油画透视合理,慈禧太后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2007年,荷兰文物专家安娜专程赶来中国,只为能够修复好这幅油画。安娜评价说,油画中几乎可以感受到慈禧太后脸上的粉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认为这是描绘慈禧太后最为真实的油画。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跟华士·胡博的艺术造诣分不开。
华士·胡博生于荷兰,游历中国时曾用名为胡博·华士。因为,东西方的习惯不同,他在中国时被要求将姓氏换到前面,于是,就改成了华士·胡博这个名字。他是荷兰有名的肖像画家,曾经为荷兰女王、朝鲜国王、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绘画。
而且,华士·胡博不仅是欧洲最早重视人种肖像绘画的艺术家,还是唯一一个给慈禧太后画过肖像的男画家。只是,华士·胡博在德和园所绘制的慈禧太后肖像并不是只有一幅,还有另外一幅。这幅画曾经在巴黎画展中展出,画中的慈禧太后并不是那么慈祥,而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
那次巴黎展览,报刊曾经报道过这幅画,他们的评价是:“最佳处是双眼,让人直视片刻就不得不闪避开,仿佛这位东方的太后就在你的面前,肆意燃烧着她的权势和淫威。”
现在,这幅画还可以在哈佛大学的美术博物馆中找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两幅慈禧太后的肖像画呢?到底哪一幅才是真实的慈禧太后呢?这只能从华士·胡博身的身上找答案。
华士·胡博曾两次拜访中国,可是,为慈禧太后绘画的机会只有一次。1899年,华士·胡博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是他结婚旅行的第一站,当时,陪同他的是妻子——夏威夷公主凯克拉尼。他来到中国后,给庆亲王、李鸿章、袁世凯等人都画过肖像画,并提出想给慈禧太后画肖像,但并没有得到回应。
不过,他还是有机会的,因为,华士·胡博给那些大臣所画的油画,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她觉得自己也应该有一幅,于是,让人去邀请华士·胡博前来中国。1905年,华士·胡博第二次来到中国,此行的目的就是给慈禧太后画肖像。从六月二十日开始,他总共画了四次,但具体地点他不是很清楚。
华士·胡博只记得他从兵部衙门出发,跟着伍廷芳和载振前去给老太后画画。他们走入城关,就可以看到荷叶环绕的花园,他们乘船进入,就可以看到正在等待着他们的慈禧太后。
后人根据华士·胡博描述的内容评估,他们绘画的地点应该在中南海,即:慈禧太后常居住的仪鸾殿附近。华士·胡博回忆,当时的阳光从左侧射进来,这正是巴黎画展展示的那幅慈禧太后油画的特点。作品完成后,他拿到了清政府的酬劳,就离开了中国。三年以后,慈禧太后过世,他没有机会再见到她。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两幅油画都是描述1905年的慈禧太后,当时她已经六十九岁了。很明显,巴黎画展展出的肖像画,更加符合当时慈禧太后的特点。当然,也有跟这个结论完全相反的证据,现在能够找到的慈禧太后照片,里面的形象跟德和园的油画肖像更接近。
而且,还有一些人回忆慈禧太后晚年确实比较注重保养,所以,她的样貌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不过,我们也要考虑到当时的照片是经过修改的,真人跟照片不一样也不奇怪。还有,在华士·胡博的回忆中,当时的绘画现场确实有竹林图案的帘子,慈禧太后的身边也有苹果和盘子,这些都跟德和园的油画背景十分相似。
此外,华士·胡博当时在绘制肖像时,想把画像的背景画得暗淡一些,给慈禧太后留下一丝东方的神秘感。而在巴黎展出的油画就是这样的情景,有一条中国龙在慈禧太后的背后,若隐若现,这不就是华士·胡博想要的场景吗?
其实,我们可以再看看华士·胡博在绘画过程中的详细描述。
他说过,巴黎展出的肖像是参照德和园的小样绘制的,而这个小样显然不是给慈禧太后查阅的那个,而是当天绘制的另一个小样。当天,华士·胡博绘制好小样后,朝廷要求对这个小样进行适当修改。比如:将眼睛、鼻子位置的阴影去掉,将眼睛放大,将眉毛修直,将嘴脸朝上,将嘴唇画得丰满些,这些都是慈禧太后要求的。
之后,他根据朝廷的要求对小样进行更改,完成了第二个小样。这个小样经过大臣们的审阅后,才递到慈禧太后那里。这一次,慈禧太后还要将眼睛放大一些。这次修改后,才是现在我们在德和园看到的肖像油画。所以,德和园的肖像画是经过多次确认的作品,且华士·胡博也知道慈禧太后并不是想要一张完全真实的油画。
因此,在巴黎画展的油画中,慈禧太后的双眼有明显的阴影,主要是显示眼袋的存在。而且,她的鼻梁更加坚挺,突出了额头的纹路;嘴脸是明显向下弯曲,嘴唇棱角分明。这可能就是西方人表达人物形象的一种有力手段。但是,在我们看来,这非常像一个男子的相貌,看起来并不舒服。而这样的画像,可能是为了满足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标准,才修改的。
由此可以推断出,巴黎画展的油画跟华士·胡博的第一个小样最接近,也跟真实的慈禧太后最为接近。他创作的第一个小样,肯定是最真实的人物样貌。
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这幅肖像,就能体会到华士·胡博对慈禧太后评价的样子:“坐得笔直,显出坚强的意志,脸上皱纹也带着深意似的。”
因为,这是一个强悍的妇人,只有这样的形象才能解释当时令人惊悚的历史往事。
参考资料:
【《清史稿·后妃传》、《清宫遗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