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本事,越不要碰人生“三大忌”,不然,福报会消耗殆尽
人生处处有忌讳,有一些事不能做,有一些话不能说。我有一个朋友刚进入社会时,喜欢我行我素,对于前辈的劝导不以为然,最后触犯了公司规定,给自己带来了一些麻烦,才循规蹈矩起来。佛语有云:“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人生哪有无来由的报应呢,所有的报应都是自己的言行产生的效应,带来的后果。而越有本事的人,他能做的事情就更多,影响就越大,带来的后果无论好坏也都更重。
越有本事,越不要碰人生“三大忌”,不然,福报会消耗殆尽。
01欺辱别人,强人所难
生活中,有些人仗着自己有点钱,有点权力就喜欢做欺压之事,把欺压别人当作是一种高人一等的象征,从中获得满足和快感。
正所谓“兔子逼急了也咬人”。持续的欺辱、强人所难,只会让别人的怨气积攒得越来越大,到忍无可忍时,他们的报复会势不可挡,甚至给自己带来无法承担的后果。
佛教常言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一个人若是经常行善助人,那么即使他的福报还没来,但是祸事已经远离他了,因为那些受到他帮助而心怀感激的人会伸出援手为他排忧解难。
而作恶欺辱他人的人,即使祸事还没来,但是他已经遭到了别人的记恨和排斥,不好的名声也已经传开。再难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效劳,生活中处处被人阻挠,诸事不顺,福报渐渐消耗一空。
《孟子》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些事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应该去做。中国从古至今传扬的美德都是“锄强扶弱”,对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不仅不该去欺辱强迫他们,还要帮助他们。这不仅能给自己赢得名声,还会使自己的内在获得提升,极大的改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可谓是福慧双修。
02见死不救,伤天害理
当今社会经常看到别人说到这么一句话:“不要道德绑架。”这句话成为了许多人不做善事,见死不救的理由。有些人不仅见死不救,还会落井下石,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一个伤天害理的人。这样的小人谁都会厌恶指责,有难时也不会有人去帮助他们,最后只会把自己的福气消耗殆尽,落得孤苦伶仃、凄惨无比的下场。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放假开车回家看望亲人,快到家时看到附近有一场交通事故,有多人受伤倒地。但是他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帮助别人也没什么好处,还不如早点回家,于是便不管不顾开车疾驰而过。到了家里发现他的父亲不在家,他心中顿感不妙,找别人询问才知道父亲得知他要回来,一早便出去迎接他了。年轻人立马开车出去寻找,经过车祸现场,发现遭受车祸的正是他的父亲,年轻人赶忙带着父亲赶往医院,但他父亲因送医不及时而不幸离世。这个年轻人因自己见死不救,让自己抱憾终生。当今社会诸多老人碰瓷、倚老卖老等现象寒了许多人的心,但是这也不是人心冷漠、见死不救的理由。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一个人的功德比日常做的许多善事大得多。因为生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救一个人的性命可以说是大恩大德,也会给社会带来一种良好的风气。同时,若自己将来有难,也会得到同样的帮助,生活会少许多坎坷烦恼,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03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礼记》有言:“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产生傲慢之心,不能放纵自己*。很多人稍有成就便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最终因为自大得罪了别人,害了自己。
正如《六祖坛经》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法达禅师去参访六祖时,见面礼拜头不着地,六祖见此便问他:“你是不是有一些得意之长处?” 法达禅师傲然地说他读过三千遍《法华经》。
《法华经》的卷量很大,三千部读完最少都要十年,难怪法达禅师来向六祖请教《法华经》大义时如此自负,带着傲慢的习气。但是六祖随意问他一些经中经义时他却一个都他不懂,
六祖叹道:“你不是转《法华》,而是被《法华》转了啊。”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法达禅师念了这么多经,为何一义都不通?因为他觉得自己读完了《法华经》很了不起,别人都比不上,变得贡高我慢,自命不凡,结果白白耽误了自己这十年。
狂妄自大最可怕的后果就是会让自己变得目中无人,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的看法都是愚昧短浅之见。岂不知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不知悔改只会让错误的后果越来越严重,直至无法承担,毁坏自己以前辛苦积攒的一切。
常言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人处世时不要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加以改进。不要鲁莽、一意孤行,多听听别人的建议,养成主动向他人请教和征求意见的习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对照其中的弊端让自己得到反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不断完善自己。
这样做不仅能得到别人的好感,融洽自己的人际关系,还能多得贵人相助,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也会美满幸福,好运常在。因此,一个越有本事的人,更要谨言慎行,不要成为一个欺辱别人,见死不救,骄傲自大的人,不然只会遭到别人的记恨和厌恶,消耗自己的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