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的爱情片、动作片中,都有大佬“砰”一拳就把弱鸡男主打翻在地的剧情,这即展现了大佬的强大,也为弱鸡男主努力锻炼、片尾“翻身农奴把歌唱”做了铺垫。这种一招就放倒对手的场面,在日本武道中被称为“一击”,我们国人普遍叫“一击必*”,当然也有人叫“会心一击”、“13秒KO”或者“我变强了,也变秃了”什么的......
一般来说,现实世界中最直观的“一击”都出现在赛场上,不管是搏击擂台上的KO,还是武道试合中的“一本”,都是获得胜利的最直接方式,同时也最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在以剑道、柔道、空手道为代表的日本武道试合中,一本胜被普遍认为是最高级的获胜方法。
柔道
剑道
在空手道比赛中,选手应该怎么做才能获得一本胜呢?如果是寸止类的比赛,要么是合理的击中某些位置,或是合理的击倒KO对手;若是全接触的比赛,要么是合理的KO对手,或是对手主动地弃权。
相较于搏击这种有计分体系的运动,空手道竞赛规则中优劣势的判断更多依靠裁判的个人感受和经验,也就是说,空手道的试合从设计之初,就更加鼓励选手尝试去创造“一击”,获得“一本”,从而避免选手去忍受裁判团做出的争议判罚。(著名空手道家山崎照朝曾经说过,没KO对手被判输,还逼逼赖赖的都是垃圾——笔者高度概括版,原话大概是说没KO被判输,就好好回去练,别给自己找理由)
那么空手道这种注重一击或是说一击必*的习惯,最早是来源于哪里呢?其实,如果你对日本武道发展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很容易找到所谓“一击必*”或是“一招击倒”的来源,那就是古代日本的武士技艺。
在允许使用兵器的时代,即使是水平再高的人,也无法用身体直接承受对手用刀子发起任何一次攻击,再强悍的高手都不可能在被刺中要害或斩伤肢体的情况下与敌人持续的对峙。
所以日本的武士们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毫无预兆的拔刀术和能抢先攻击到对手的技术和能力。这些内容在过去的武士电影、如今的古流剑术演武,甚至是欧美开始流行的武器对打中可以看到。
剑道
但在单纯的徒手对决中,完全不被打到的情况却很少会出现。不管是(二战)战前普及的柔道或是战后发展起来的空手道,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哪怕是水平有一定差距(不是天差地别)的两个人,若没有佯攻、组合攻击、反复的累积*伤,仅仅依靠某一个单次攻击,很难直接让敌手失去战斗力。
当然,徒手体系的武道同样也追求在片刻间彻底打败对手(比如柔道中干净利落的一本投,空手道中的KO对手),但与武器格斗中碰者必败的情况相比,这种寄期望于某次孤立的攻击就可以击倒对手的成功率非常低。
所以徒手体系中的“一击”,实际上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只用一招就彻底打败对手。而是说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与距离,发动“暴风骤雨般”的一系列组合进攻打垮对手。在试合中,表现为这样:
空手道
或是这样:
空手道
在空手道中,的确也存在那种仅靠“突然一招”就打倒对手的技术,比如松涛馆流空手道的招牌技术——毫无预动的3米外大步追突打入。
空手道
这个技术在竞技空手道中,被一味追求得分的运动员们发展为了一种完全不顾时机和后果的“自*式打法”,进攻方的身体常常在打过去之后,以一种糟糕的状态面对对手。
空手道
但在武道空手道中,这个技术要么是突然一拳打过去直接KO疏忽大意的对手。
空手道
要么就是趁对手不备瞬间打进去后连续不停地击打,直到KO对手。
空手道
虽然类似的技术,在空手道的训练中很常见,但它们仅仅是空手道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并非完全依靠它们直接击倒对手,一般只是用来快速从超远距离靠近对手,然后在中近距离继续击打KO对手。
所以,虽然我们很多爱好者和指导员在宣传中不断提及“一击必*”,但空手道的训练从来不应是围绕一招击倒的“一击”为核心,击倒不过是反复训练的结果而已。
那种对手一招过来后不收手,我方格挡后反击一次的练习,只是给新生的空手道入门教学,资深练习者的训练应该以各种组合为主,连续三步、五步、八步的移动攻防组合,加上各种见切(极限距离感)等能力的训练,不断培养练习者在主动攻击与防守反击中,都可以全力以赴攻击对手,使对手们应付不了最终被击垮(一击)的能力。
这才是空手道中“一击”概念的真正含义,和它背后的训练体系。
而不管是一本胜负制规则,还是全接触制规则,这些可能违背西方搏击理念的创造也正是贴合空手道的格斗理念,为了锻炼练习者“一击”能力而设计的,这也就是为何空手道会选择这些规则进行竞赛的原因。
(各位爱好者,您们好!本“功夫武术酷”账号将向大家呈现各类搏击、功夫、散打、武术等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国内外搏击、散打等赛事新闻、评论。欢迎关注本“功夫武术酷”账号!请点击右上方“关注”!谢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