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云养”变“云骗”

莫让“云养”变“云骗”

首页休闲益智云养宠物更新时间:2024-04-11

陕西日报

识破“云骗局”。王爽作

西部法制报记者 高虎

相信很多人都对多年前的一款空间种菜和养宠物的游戏印象深刻。当年玩空间种菜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感慨,这款游戏如果能真正换来蔬菜就好了。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共享”这种新的潮流开始蔓延,一切事物似乎都可以上“云端”:学生可以“云上课”,职员可以“云工作”,法官也可以通过 “云法庭”办案,耐不住寂寞的可以“云聚会”……足不出户的日子里,一切问题似乎都可以在“云”上解决,而这也为“云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沃土,让网上种植、养殖真正换来实物。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原本为了休闲放松而兴起的“云养”经济,却招来了别有用心之人的觊觎……

■ 被追捧的“云”宠物

“12345,云上养宠物……”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一个名为“云养宠物”的账号发布了系列视频,网友只需要花钱购买食物,就可以隔着屏幕与多种宠物进行“云互动”。

8月23日,西安市民张琳女士告诉记者,针对部分都市人群想养宠物却没有精力去照顾的“刚需”,网上出现了一种“云养”方式,基本操作就是隔着手机或电脑屏幕观看记录宠物成长过程的日常图片或视频,以此作为“精神食粮”。

“因为近几年出门游玩的机会少,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一下日常情绪,投入不多。”作为“云养”爱好者的张琳女士,两年的时间里通过一款APP,认领了一只猫、一条狗和两棵果树。每月的“云养”宠物支出300元左右,主要费用是宠物的饮食和疫苗;“云养”的果树只是按年缴纳一定的费用,等果实成熟后她可以选择让商家给自己寄回来或者让商家代售。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云养”项目的消费者大多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云养”经济的兴起,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不无关系。正如众多“云养”爱好者所言,在这个简单的虚拟世界里,透过屏幕看到“云养”的动物或者植物充满活力的模样,感受到一种互相需要的存在感,体会到关心生命的亲近感,即便没有实际接触,也会感到心情愉悦。现阶段,市场上的“云养”项目既有类似动植物认领这样营利性的,也有野外生物保护类的公益性活动,有些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在野外安装摄像头观察东北虎、河狸、雪豹等,制作视频吸引网友捐款,以便开展更多的保护项目。

然而,与其他新兴行业一样,“云养”经济也招来了别有用心之人的觊觎。

■ 需谨慎的“云”经济

如果说“云养”宠物满足了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那么“云种养”则是满足了一些人足不出户投资赚钱的想法。

近年来,许多互联网巨头已投身“云种养”领域,出现了多个名称中带有“牧业”“农业”的APP,打着“互联网 农(畜牧)业”的名号,让用户在APP中 “认领、认养、认购”获取收益。基本规则就是,客户在线上预购订单,商家线下帮其种养,饲养期满获取收益。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运用数字经济加快产业革新的步伐、发挥平台经济作为农产品供需连接器的作用和价值、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溯源认证、让种养业朝智慧化的方向不断迭代升级本是件好事。但是不法分子给网络诈骗产品披上了“云种养”的马甲,行金融诈骗之实,用虚假的产品骗取用户资金,并以缴税或追加天气、市场风险资金等理由诱导投资者追加投资,之后,投资者便无法登录平台。

“我在网上承包了云南的一片茶园,每年只需要支付2万元的管理和种植费,到收成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分红。”市民穆芳女士是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这种新颖的种植方式,在简单了解之后就做了投资。然而,就是这种看起来没有什么风险的投资,让穆女士吃了哑巴亏。

9月3日,穆女士告诉记者,本来说好30%的利润,茶园负责人却以天气、产量、运输成本增加等原因,告知穆女士可以在1.5万元收入和自行售卖产地茶叶之间选择。由于合同之中并未明确保底收益,穆女士也没有销售茶叶的渠道,只能选择自行承担亏损。

如果说穆女士的遭遇可以算是亏损,那么一些“云种养”就是有预谋地诈骗了。2020年6月,西安市民陈圆女士在社交平台上花费几千元 “认购”了一只虚拟猫,通过购买虚拟猫粮、猫砂进行饲养后,虚拟猫的价格会不断上涨,达到预期价格后可以选择卖掉赚钱,不仅能拿回本金,而且能拿到10%的收益(远超银行同期利息收入)。同时,养猫者建立了微信群,每天讨论分享“养猫”收益。但是,两个月后,该APP突然无法登录,陈女士不但没赚到钱,连本金也损失了。

对此,警方提醒投资者对超高收益的投资要保持戒心,不要被迷惑双眼,切勿相信只挣不赔的买卖,避免落入网络投资理财诈骗陷阱。实际上,种养业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云”上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并没有稳赚不赔的说法。骗子的套路虽然五花八门,但招式却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打着高额回报的噱头“请君入瓮”,以小恩小惠布下诱饵,狠敲一笔之后玩失踪。对于此类诈骗,深挖严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必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被骗子抓住人性的弱点。

■ 待强化的“云”保障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想识破“云”骗局,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投资心态,面对所谓“高回报率”的项目保持理智,发现问题立即报警;另一方面,不要盲目迷信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一切以官方认证信息为准。

陕西金镝律师事务所律师唐龙森告诉记者,消费者进行“云养”投资之前往往会与对方签订相关合同,而签订的“云养”合同是否具有法律保障,首先,要了解“云养”平台的主体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有履行约定内容的能力,避免合同签订后无法成立和履行。其次,若合同内容承诺高额的利息回报,明显不符合正常的投资收益,就有可能涉及非法集资,签订合同前一定要谨慎。最后,若合同主体、内容都真实且合理,则要着重审查合同内容,明确双方交易方式、履行期限、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发生纠纷争议的管辖等。如遇欺诈要及时报警,将和对方签订的所有书面文件、沟通内容(含微信记录、通话录音)、转款记录等提供给警方。

值得关注的是,该类骗局中往往会出现盗用某些正规企业名称或信息的操作。那么,这些别有用心的骗子何以能轻易盗用他人公司信息注册成功,并以此设立了网站和APP,甚至还能通过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的检索,骗取不少受害者的信任和支持?对此,有关部门应当提高APP等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网站、APP的资质审查,严厉打击盗用他人公司信息进行注册的行为。

市民在“云养”经济中享受互联网所提供的新奇体验和服务的同时,要提升对网络世界中新骗局的识别能力。而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建立多部门联合协作互动机制,堵塞监管漏洞,提高监管效能,杜绝形形色色“云骗局”的产生,让“云养”经济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