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思曙专栏】
主持人|廖思曙(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校长)
教育故事——
守望
——囧班记事
原创作者|周万美(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娄桥校区初中语文老师、班主任)
周万美一一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娄桥校区初中语文教师,班主任。曾获得瓯海区先进班主任、温州市第五届学科骨干等荣誉称号。
“在每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自我是关键。”——《自卑与超越》
2020届3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囧班。第一天发书,这科多了一堆那科少了一堆;第一次军训,所有别班休息时间都在加练;第一届运动会,入场前一刻发现集体站错了位置;第一回出操,大部分男生姿态夸张怪异;第一次体测,体育老师几乎气到吐血;第一个大考,成绩倒一,平均分离上一名差距在十几分……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些远不是一次那么简单,它将日复一日,长长久久地重复再重复。一言蔽之,德智体美劳,全面堪忧!作为该班班主任的周万美老师,从最初的震惊、焦虑、疑惑、失望、迷茫之后,选择了以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用坚韧的品质去改造它,积极寻找合适的模式去管理它。
同在, 不离不弃
从入学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周老师一直坚持着“同在”式的陪伴教育。为了完成班组文化建设,她与学生一起,边学边做,从主题班会共绘愿景,到班委演讲选拔组长,搭配均衡组建小组,合作交流产生文化,评比训练完善要素,最终,她与学生承校训“知宽行远致美”,取班名“知行”,立班训“寻最美视角,做最好你我”,构建了以“苔文化”为中心,“组文化”为辐射的班组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班级确立了值周小组管理和班委日常监督结合的管理模式,以班级公约为评价项目,以公约细则为评价内容,并将此作为班级所有成员德育评价标准,和学期评优评先的先决条件。为提升小组值周管理的实效性与公开性,周老师于每周班会课上让值周小组上台汇报并形成惯例。为让学生养成良好行规,周老师每天七点左右到校,指导早到的学生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学习,指导值日生合作完成值日,指导小组有序分工收齐作业。为纠正多数同学随时就地放置水杯衣物,随手乱扔垃圾的问题,周老师设立区域服务管理岗位,负责随时提醒更改。为解决部分学生跑操姿势怪异,队形散乱的问题,周老师不定期跟班跑,反复提醒学生更正错误脚步。在班委选拔上,周老师坚持“德为先,才居后”的原则,着重团队的榜样和服务意识培养。在参与活动方面,周老师引导学生树立“重在参与,不计结果”的意识,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寻找自我发展的优势,并时时灌输“参与即是为班争光”的理念。
虽然到今天为止,班级的文明评比依然远远落后于平行班级,且经常性地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反弹现象,班级历次大考依然稳居倒数第一,且距前一名差距遥远,但班级整体行规和课堂面貌,较之于初入校,改良提升已然明显可见。周老师坚信,这是同在的力量。
同行, 莫失莫忘
八(3)班是个问题学生较多的班级,小朱就是其中一位。偏激执拗,冲动狂躁。发起狂来,东蹿西跳,推桌砸凳,面目狰狞。而他的情绪点燃又只需分分钟,比如窗帘被谁拉高了,谁造谣说他画了张画,谁挡住了他的视线,谁又说错话了……总之谁惹了他,一顿狂揍是少不得的,即使没人惹他,他心里也总是要找人出气的。但凡他认定的理,八匹马也拉不回来。因此,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隔三差五,不分场合,小朱就会发飙一次。周老师多次建议他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但父母以孩子不配合为由没有采取。小朱本人,对此事确实非常抗拒,哪怕是和心理老师聊个天这样的建议,他都一律拒绝,坚称“没用”,且每次爆发之后,好长时间里逃避与周老师沟通。周老师深感对他无可奈何,转而着手改变自我和周围环境。周老师先和所有任课老师及学生约定好,在小朱情绪不佳时,大家都不去刺激他,淡化他的找茬反应。后来,通过观察,周老师发现小朱对组长小王较为信任,因此,在每次小朱情绪爆发拒绝沟通时,周老师都通过小王去安抚他的情绪。同时,周老师加强乐与朱妈的联系,以便更好掌握小朱的情绪状态。然后,周老师有时借助其他同学犯错的契机,请小朱来评论或是提建议;有时在狠狠表扬他的优点之后,提出一点点缺点改正期望;有时在他心情舒畅却捣乱课堂之际,突然来一句批评……渐渐地,小朱的情绪点燃阀域越来越宽,耐性越来越足,发飙频率有所降低。就在本学期的某个自修结束前夕,沉寂了许久的小朱又一次爆发了,定要揍人。班级三个男生不容分说上前死死抱住,任其胡乱挣扎而不放手,十来分钟后偃旗息鼓,有同学捡来被踹在一旁的鞋子,有同学摆正弄乱的桌椅,然后收拾的收拾,关灯的关灯,排队的排队。小朱也穿好鞋子,收拾东西下楼了。
小朱的案例,只是该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拿得下英语却无法进行中文阅读,体育全线崩溃的小钟同学;全科薄弱,书写不可辨认,自称小学一二年级就听不懂的小周同学;很少交作业却为成绩焦虑,靠拔头发来出气的小刘同学;在外混了一年转学至此的人称大姐大的小阮同学;为了姓氏问题和妈妈较劲自我放弃的小唐同学……与这些学生相处,教给周老师一个无法忘怀的教育事实:经验不可复制,学生永远鲜活。每个孩子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自带剧本而来。当我们面对一个个问题学生时,最常拿起的教育武器就是粗暴地批评和惯用的道理。殊不知,问题的背后常常不是问题,而是诉求。而问题的结果常常不在于解决,而在于思考。
同心,携手并进
八(3)班的科任教师们,是一个砥砺奋进的团队。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坚守阵地。本学期,数学李泉老师和科学潘小花老师,在班级平均分垫底的情况下接手此班,毫无怨言,不仅尽心尽责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还调出前两个学期学科大数据,逐一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用晚自修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差和辅勤。潘老师还常常在周末利用钉钉软件,督促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多次指导班级两位学生参加科技小课题研究。李老师积极响应本学期学校提倡的“考试作业化,作业考试化”,将每周五晚自修固定为学科考试日,并在考试之后通过复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提升。英语郭波霞老师,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每个学生“动起来”,即便是一次单词默写单,也要认真评出进步最大的小组,贺卡、本子、零食等小礼物轮番上阵。此外,大考前总不忘找各类学生定下考前约定,期望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对学科薄弱生,她也关怀备至,谈心鼓劲,解惑授业,一点点的进步也要放大表扬。社会任密密老师,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五个班的学科老师,除去学科教学,还要面对每日无法计数的班主任工作和十堆学科改作任务。即使这样,她依然认领了班级一个早自修和一节晚自修,指导监督学生的学科知识巩固。道法吴吕滔老师,几次为学生的道法作业问题与班主任沟通,以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科作业质量……
各学科老师不单是在学科教学内兢兢业业,大家还互相协作,共商对策。比如,因为三班大部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捕捉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所以,在排位子时需要集体性朝前。又如,在小组人员搭配上,大家经常反馈学科课堂表现,通过经常性的微调来平衡各组的学习竞争实力。
虽然各学科老师已经竭尽所能,想方设法去调动班级学生积极性,但每逢大考,班级各科平均分依然与平行班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无疑带给老师们一定的打击,但大家在叹气失望过后,总会互相勉励,互相鼓劲,然后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教学中。他们坚信教育是一个慢过程,付出就会有收获。至于何时收获,收获什么,却只能交给时间去评定。
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什么是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下是正确的,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会是荒谬的。”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做什么?我想,是看见,是唤醒,是等待,是守望……是别着急,慢慢来!
(本文为周万美老师原创投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