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汉字命名为“表意图形文字”,非常科学地说明汉字两个重要的特点:来自图画的字形是它的外观,丰富的联想表意是它的内核;汉字是最科学的、智慧的、规律有序的视觉信息符号;
世界四大文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惟独中华文明,因作为文明标志的汉字的古今传承,四方通达而仍然熠熠生辉。
汉字源本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先贤伟大发明,可是我们“数典忘祖”地人为制造了三座大山:
一是从信息学理论上,丢弃汉字是拼形文字视觉符号特色,误入西方拼音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理论歧途,使丰富多彩的汉字信息功能,受到“拼音化”“符号化”干扰和异化;
二是从教育学上,籍口推扩普通话,将汉字拼音作为汉字识字教育的入门,违背了汉字是表意图形文字的属性,先入为主造成对儿童的心理误导;
三是教育方法死板教条,没有按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结合当代信息教育学和传统有效的汉字习得教育经验,看图识字、联想解义、韵语串读,临帖习字、提升修养,识字明理、开智益脑,培养创造素养。
反思这些年我们在汉字文化上的错误导向,使我们生活在汉字故土中的大陆民众,“这缘生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当务之急是应反思、醒悟汉字的科学、艺术、哲理、智慧,接手传承自己祖先的伟大创造,与时俱进地追随信息时代的新思维,重新审视汉字文化研究和创新成效,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来慎重审定汉字文化的发展方向,做到“以字为本,寻觅本源,以人为本,探明方向”,重显汉字智慧光芒,让汉字成为文化兴国的根脉,服务于实现强国富民伟大的中国梦!
如何科学地学习汉字?
科学就是一门讲理性精神和规律意识的学问。汉字的科学智慧属性,最重要的就是汉字的理性思维和规律有序性,以及象形文字对开发大脑和增智育人的深层意义。
一、字源有序:字源于画,书画同源,有源可依,有形可循。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图形文字”,用象形字形表示事物形状或喻意;单一基
本事物演化成独体字,多个事物组合成情景演化成合体字,古人曰:“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有序地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由最原始的象形字,开发出自己规律有形的汉字视觉体系。
宋朝郑樵说:“书同画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六书也者,皆象形之变也。”汉字是书画同源,内涵丰富,具有神性、灵性和意象性,和朦胧的暗示性,特具华夏民族的审美和思维特性。
解读汉字,要把汉字看做图画,读字如同读画,用联想思维来读出方块字中的形、义、声,以至联想出字中文化内涵。
人的信息来源,听觉占11%,味、触、嗅觉占6%,而视觉占83%,汉字的方块图形表
意,发挥视觉的“明确简约高效”信息特性,正是汉字的科学与智慧的属性,才产生了古诗文和书法这样举世无双的人类文化瑰宝。
189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使今人系统地了解到汉字从图变成文字的途径,比古人更全面掌控“书同文”的汉字发展史料,利用好甲骨文所提供的信息,可完整地了解汉字由图画——图画字(甲骨文)——图案字(篆体字)—— 表意图形文字(现代汉字隶、楷、宋体字)全过程。
二、字义有序:偏旁部首,科学分类,见形知义,一目了然。
汉字在长达四、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原始的图画或情景,画出原始的象形字,公
元前1600年殷商时期,完成形似图画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从周朝到春秋战国约五百年间,在当时青铜器、陶器等上面出现了籀文、石鼓文、金文等(后统称大篆)形体各异的文字,将甲骨文演进为图案文字。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丞相李斯将大篆改为小篆,简化笔划,规范偏旁,统一了全国文字,将汉字按字义用偏旁部首形成规律有序的“义流”,使学习和阅读起来十分方便。公元25年,东汉蔡邕创立了标准隶书,用规范的笔画“横竖撇点折”来书写,简化了偏旁,汉字从古文字演进到现代文字;公元220年东汉末年,人们在书写时去掉了隶书的波挑,出现便于书写的楷书,“楷”含有楷模的意思,到了六朝把楷书叫真书、正书,定为正式场合应用的通用字体,一直应用到现在。到宋代出现供印刷用的宋体字;在书写中又发展成行书、草书;形成了近代汉字的完整体系。
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汉字作了归纳和诠释。它将收入
的汉字9353字,依类分归540个标目(后部首的前身),明确将汉字属性做了科学分类,如按人体、感官、手足、天地、山川、动物、植物、气体、矿物、生活、生产…。我们祖先的超人才智,对客观世界早就有了科学的认识,把同一或相关属性的汉字归在一个标目下,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洋”,与气象有关的“雨、雲、雷、電、雹”,与头有关的“頭、额、颈、顶、颊”。英国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而中国汉字早于它三千多年,就把植物属中的草本和木本作了明确的分科,如“花、草、荷、莲、芙、苜”“木、桃、梅、松、柏、杉”,把动物属中鸟类,又分成长尾鸟与短尾隹科,如“鸟、鶯、鹂、鴙、鳯”“隹、雁、雕、鹰、雀、雞”,有关经济活动的字,都带个“貝”字,如“買、賣、貨、貿、價、購、賬”。
三、构字有序:笔画构形,文字累进,以字通词,组词成句。
汉字构字学:“笔画——字根(独体字或部首)——合体字——词语——句子”;从简到繁,通过对笔画、字根的分析,联想字义,观其形而知其义,据其义而记其形;“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组词为书”,集中识字,文化传承,平仄韵读,字词联想,形义声理,全面通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其中“经义之本”是指文字是思想文化的载录者;“王政之始”是指文字的产生,始于生产力发展、社会文明、社会分工、众生习俗、情感思维、历史发展的需要;“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明确指出汉字是古今传承、四方通达的工具,可把前人积累的知识、智慧、文明遗产传给后人,可让后人去认识、承接、通晓古人所经历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学习汉字,就等于与古人对话,承接华夏文明精华,让中华文明古国智慧为世人共享。
汉字是拼形文字,只用最基本的五种笔形,构成最少的独体字,或叫字根,再由字根组合成成千上万的合体字,字形反映出相应的字义,不受语言变化的影响,不存在拼音文字那种变化莫测的弊端,所以汉字能古今传承,四方通达,是一种超时间超空间的通用文字。中国四千年积累汉字约六万字,只读通6000字即可通过积木、魔方式地层层垒加,识读全部汉字;英国一千年积累英文字41万8千字,而且字间无有序内涵联系。从汉字产生之日起,一个字是一个独立的意义单位,也是一个单音节词,两个字就是双音词,从汉字到汉语一脉相承。图形、字形、字义相通;字、词相通;这种以形识字的字素特点,造就了汉字超越语言的现象,并形成了汉字文化圈。
四、方块字形:信息密集,视觉适配,集形义声于一体,内涵外延深远。
方块形汉字,含有独立的“形、义、声、码”密集信息,不仅其义符表义,声符也都表义,当在义符(偏旁部首)旁配上声符,就变成不同字义的形声字,这些字很好读,“有边儿读边儿,没边儿读中间儿”。如“青、清、請、情、晴、倩、菁、静”,这组字中的“青”不仅是声符,“青”源自井边上长的青草的画面演化而来,表示青翠、青春、青睐等美好的意思,这又是汉字造字中充分利用每一部分,进一步表明更深的字义,加强了整个字的会意功能,使字形同所示的意义融为一体。
国内外很多专家都说,方块汉字是一个信息载体,每个汉字可以说是一个IC(集成电路)。从信息学的模块理论,方块是比线性信息含量大得多;从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分析,方块形更与眼睛视网膜集中视点相匹配,比阅读西文线性延伸的效率要高许多,结论是:汉字是信息量最大、阅读效率最高的文字。在联合国所印各国文本中,中文文本用的篇幅远远少于英文文本,平均约1∶1.8 比率。日本有专家测查,阅读“川崎”两字,读汉字用了0.06秒,读日本假名“かゎさき”用了0.7秒,读罗马拼音“KAWASAKI”用了1.5秒,就是说,读汉字比假名快10倍,比罗马拼音快24倍。人们常说,汉字能一目十行,看来是有道理的,由于读书如看画,偏旁部首和字形提供了大量信息,字词相通,按词序就明白句子意思,所以是灵活性、易读性最高的文字。
五、开智益脑:形象艺术,开发右脑,促进智慧思维,培养创造素养。
我们现代人在探索科学的时候,最忽视的却是对自身的认识,尤其对大脑的开发和认识。每个人都有完整的左脑、右脑,以及连接左右脑,由3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依靠它们之间不断地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形成思维、记忆、和智慧。据科学家研究统计,现实生活中,95%的人,习惯使用左脑,只用了大脑功能的3~4%,而存储量比左脑大得多的右脑,即将近97%的脑功能没得到开发和利用。人的左脑是语言中枢,主要完成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计算的思考和行为,是服务于现实生活的知识司令,称“本生脑”;人的右脑是图形中枢,主要完成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图的思考和行为,是蕴藏古今人类进化过程遗传因子的信息库和创造司令,称“祖先脑”。
从脑科学诠释汉字,汉字就是训练最强大脑的思维导图,汉字文化就是“心智文化”,汉字是开发和利用人类右脑,提升人类智慧的最佳催化剂。
(作者:张泰昌,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
.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
免费领取!免费学习《一字一视频》一字一科普,可以关注本号,私信,并留言 “ 100 ”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