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中的人格心理学——张东升的“人性哲学”

《隐秘的角落》中的人格心理学——张东升的“人性哲学”

首页休闲益智哲学电梯更新时间:2024-04-26

上一期,赵老师用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什么这么火?

详情可查看微博话题#心理学热点解读#

这一期,我们一起跟佳期老师用人格心理学看看《隐秘的角落》中的“*人秃魔”张东升~

一、人格哲学发生变化

看过《隐秘的角落》的各位应该有一个印象,张东升在回家的电梯里有两次遇到过一个顽皮的孩子。

第一次遇到这个孩子,我们的主角张东升同学被孩子用水枪洒了一裤裆的水,还被孩子嘲笑“尿裤子啦!”

这个时候的张东升虽然有些不悦,但仍然隐忍着没有对孩子做出任何反应,甚至还十分无奈地自己用手擦了擦裤子,在看这部分剧情的时候,佳期老师甚至产生了“共情”,被熊孩子毫无礼貌地弄了一身水还被嘲笑也太令人气愤了!

而这个时候,冷血*人魔张东升对孩子的态度反而显得有些“好脾气”。

而第二次张东升在电梯里遇到这个孩子,孩子仍然准备用水枪往张东升身上洒水,这一次的张东升没有隐忍,把孩子在电梯里“收拾”了一顿,电梯门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熊孩子被张东升吓得嚎啕大哭。

《隐秘的角落》这部剧号称是没有一个废镜头的,那么通过主角张东升对这个孩子的态度,我们可以窥探到张东升内心的人性哲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人性本恶还是本善?

在张东升在电梯里把孩子弄哭之前,张东升与这部剧的另外三个小主角朱朝阳、普普和严良刚刚进行了一次正面交锋,张东升在街头被严良和普普联手摆局把手机偷走。这一事件的发生,动摇了张东升对小孩乃至人性的看法——人性本恶还是本善?

在人格心理学中,人性哲学中不仅反映了学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与科学趋势,而且学者对人性的看法也直接影响到他们人格理论与研究的层面与方式。

在各种派别的人格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性观。例如,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把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主张人性本恶;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把人看做是自我实现的有机体,相信人性本善;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把人当成环境变化的被动、机械的适应者,主张人性无善恶;等等。

手机事件之前,张东升对人性的看法是乐观的,他认为孩子是单纯善良的,甚至在朱朝阳三人威胁过自己之后仍然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学习。

因此在第一次被电梯里的孩子冒犯的时候,他并不在意,认为只是孩子淘气,这个时候的张东升对于人性的看法更像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观点,人天性是善良的,而恶来源于社会,文化的影响才是造成恶性的主要原因。

在经历过手机事件以后,张东升由此认为,小孩子并不总是单纯可爱的,他们有时也是面目可憎的,他们的行为并不总是天真无知的,有时也充满了奸诈和挑衅。

此时他更像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对于人性的观点,人性本恶,人天生具有死本能,这种本能是一种破坏力,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这种人性哲学的转变改变了张东升对电梯里小孩的态度,也改变了张东升对三个小主角的态度。他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干掉三个小孩,甚至已经开始准备卖掉自己的房子把钱给三个小孩。

而后面,张东升默默地吃着盘里的青菜和鸡,仿佛是一种隐喻,一只老狐狸开始认真地筹划对三只小鸡的报复。接下来的剧情大家都知道,张东升开始调查三个小孩的行踪,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就像人性哲学是人格理论的指导思想,张东升对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看法也彻底影响了他对三个小孩的做法和他的个人命运,一个本该轻松愉悦的暑假被染上了无尽的血色。

而三个“坏小孩”的种种行为原因究竟是天生坏人,还是一种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抗呢?

答案在同学们自己的人性哲学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