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冷门佳片《King of the Hill》:活下去,是最简单的奢求

豆瓣8.1冷门佳片《King of the Hill》:活下去,是最简单的奢求

首页战争策略King of the hill更新时间:2024-04-20

电影《King of the Hill》是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第三部影视作品,根据美国作家A·E·贺契纳回忆进行创作,于1993年上映。由杰西·布拉德福特 、艾德里安·布洛迪主演。上映至今在豆瓣的评分一直保持在8.1分。

电影剧情设置相对比较简单,整体架构隐含了两条线,其中一条讲述了在1933年大萧条时期,男主角亚伦一家因为*,不得不搬到了旅馆居住。在当时的背景下,旅馆每天都有因为付不起房费而被赶走的住户。随着亚伦弟弟被送走,妈妈进疗养院,爸爸为了生计必须去其他地方的时候,这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客房内,就只剩下了亚伦一人,他不得不面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自己如何活下去。

而另一条暗线,则是从电影开始就为观众呈现。学习成绩很好的亚伦在学校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但因为*他开始撒谎然后编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而在这一个个谎话的背后,是一个孩子维护自己家庭的尊严以及能够继续活着的求生欲。

与其他描写大萧条时期的电影不同,《King of the Hill》没有火爆的场面,炫目的特效,没有一个让人大笑的场面,只是一部安安静静观看并可置身其中的电影。甚至是在观看之后总觉得它更像是一部惊悚片,让人一阵阵的后背发凉,心绪难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来探讨它为我们带来的更多思考。

01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针对性的偏见会迅速蔓延,而人性之善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一理论被人用于支持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数量是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

电影发生在1933年,彼时大萧条进入到最严重的时期。时任总统胡佛在任职期间没有任何建树扭转局面,反而让更多的人失去了自己的住所,于是他们在城市空地用牛皮等架起的简易帐篷,随着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群落,人们也形象的称之为“胡佛村”。

在大萧条前,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经历了数年的“柯立芝繁荣”。这段时期的繁荣,让很多美国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在电影中有些细节可以告诉我们曾经的繁荣。亚伦的同学都是富人子弟,衣食住行都体现出所在学校并非一般人可上,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亚伦一家之前的经济状况;亚伦一家对面的中年男人蒙戈有一根用犀牛腿骨做成的拐杖,并且告诉过亚伦他曾经也是用钞票点雪茄的那群人;亚伦的同学比利家是一栋别墅,且有一个房间摆满了因为兴趣而养的金丝雀鸟笼。

当社会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就产生了巨大的贫富差距,此时会产生阶层向下的偏见。这些偏见会认为,社会中的强者恒强,弱者不该被同情。比如电影中警察对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对待,亚伦听到同学母亲鄙夷自己做推销员的父亲时也同样有了嫌弃的心理都是如此。这种偏见是人类的通病之一,时至今日也依旧存在,我们喜欢用自己的认知和想法去评判别人的生活,从而确认自己所处的位置。

所以境遇相同的人就会产生交集,人与人之间一旦产生交集就会产生感情,并且本能的去关心和照顾:

《群书治要·体论》中有这样一句:

“君子掩人之过以长善,小人毁人之善以为功。”

在当时的大环境里,还有人会关心甚至愿意出手帮助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是人性中的善是多么难能可贵,这种善良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而这种力量越来越多的累积的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度过所有难关。

02 面临糟糕的状况,调整自我积极面对才能不被最后一根稻草所压倒。

在电影中,对亚伦最有影响的蒙戈先生在自己的房间割腕自*原本对生活依然坚持的亚伦的信心崩塌了。在他看来,依旧算是有钱人的蒙戈最后都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方式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所处的社会面临着巨大问题的时候,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所以,在面临最糟糕情况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做好以下两步的自我调整来积极应对

1) 调整心态。

我们常讲“态度决定一切”。

实际上,对待事情的态度也是反映了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观。当困难发生时候,是更积极的去面对,或者是消极应对,这些应对之法是最能直接反映个体的态度。因为不同的个体,对于事物的看法是不会一样的。可是困难发生不会由于个体差异而惊醒差别化对待,也就是意味着所有人面对的是一样的。

我们在困难中感觉吃力辛苦,这种感觉是因为被外力所逼迫,而感觉顺利的事情则来自于系我内心肯定。此时我们迅速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就能把辛苦变幸福。这样的调整也会有助于个体,以更好的状态和心理承受能力来应对之后的道路。

2)调整习惯。

习惯来自于我们成长环境和过程,所以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个体行为。而这种习惯会在日常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个体对于事物的最基础的判断。

例如在电影中,蒙戈先生失去了自己的家,租住在旅馆内。即使之前非常有钱,但是现在也变得日渐拮据起来。可他依旧没有改变之前的生活习惯,最终身无分文而选择自*。

所以,当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我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来进行自我调整,将自己身上不合时宜的习惯进行修正,以适应环境发生的改变。

在电影中,最后10分钟的时候,有这样一组画面。旅馆要求亚伦搬走的最后一天,面对家中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他把杂志中印有食物的图案剪了下来摆在盘子中,然后装作自己在吃大餐一样将纸放到嘴里来回嚼并且咽了下去。我们很难想象亚伦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理感受。但是毫无疑问,他想做的是让自己活下去。虽然在半夜肚子疼到满地打滚并产生幻觉,所有对他好的人都浮现在了眼前。可当疼痛过去的时候,他明白他只能自救,同时也在这个时候他重新了燃起了生的信念。

03 电影剧情线性看似杂乱无章,整体架构却非常清晰,足见导演功底。

作为一部以回忆性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King of the Hill》的情节没有那么,连贯情节设置前后跳脱,没有清晰的时间线。会给第一次看完的观众产生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可是当眼看完之后却发现,整部电影的架构非常清晰,电影的剧情推进可以分为四个段落:

这几个时间点很清晰的将整部电影的架构撑起,同时也是形成了剧情的几次转折。导演用这种递进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孩子在面对大萧条时候的认知和感受,表现出了亚伦从一个衣食无忧到为了整个家维持下去并最后承担起一家之长的过程。导演为观众展现了在大萧条时期为了活下去的人生百态。

本片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1989年凭借第一部电影就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在随后的诸多电影例如《十一罗汉》系列、以及最近因为疫情被大众更为熟知的《传染病》等都延续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30年之间,我仍然在拍一个房间里面两个人话唠的电影。

这种个性鲜明的电影在《King of the Hill》中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角色之间的故事都在房间内:旅馆内、教室里、颁奖现场、比利家等等。除去这个鲜明的风格之外,全片没有壮丽的景色和恢弘的场面,为我们展现的只是大萧条时期的街道、公园、还有无所事事或等待工作的人们。加之暖色调画面和复古的配乐,将角色之间关系以及整体故事一步步的推进。

04 现实与幻觉交织,魔幻之中透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冷门佳片电影有一种共性,就是当你在观看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多么惊艳,但是当再去回味的时候,会发现电影中不经意的一些画面让人回味无穷,《King of the Hill》便是如此。当电影观看完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细节总在暗示我们很多地方看到的都是假象。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有几个对比:

或许这个故事并非当初作者的一个人的真实经历,他可能将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以及认识的人揉在了一起。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场景会出现不一致。这种现实与幻觉的相互交错,用最平和的手法描绘了大萧条时期的生活状况,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再这样的困难时期,很多人依旧没有放弃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

诚然,要想摆脱大环境对于个体的影响很难,但是在面临同样境遇的情况下,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或是积极的尝试各种事情,或是利用任何可能用的关系相互取暖,亦或是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获得报酬。这些做法也许收效甚微,可只要向前走,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所以很多人都愿意相信在电影的结尾处,亚伦一家都重聚并且搬到了更好的地方。

结语:

作为为数不多的以孩子视角描述大萧条时期的作品,《King of the Hill》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片。而更想为大家分享的是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It's that long walk up that hill.”这也是本文一直没有使用其中文名称“山丘之王”的原因,时至新冠肺炎发生疫情期间,这句台词更能为当下的我们提供度过难关的勇气。当我们能共同勇敢面对疫情这条未知之路的时候,我们终将能迎来绚丽的春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