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 6世纪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迅速增长。
罗马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王,主教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
教会同样按照封建的方式建 立自己的教阶制度,最高的是教皇,下面有大主教、主教等,他们各有自己的辖区。
8世纪中期,意大利中部形成教皇国。
教皇既是宗教首领,又是拥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直接管辖的领土达四万多平方千米。
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经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查理大帝就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加强了封建国王与教会的联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9世纪,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然而,教皇与封建君主时而相互勾结,时而明争暗斗。
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但在谁才是这个权力拥有者的问题上,意见却是大相径庭。
国王和教皇都想把这一权力据为已有 ,双方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以至于国王废黜教皇、教皇驱逐国王的事件屡见不鲜。最生动的例子还是来目“神圣罗马帝国”。
11世纪,罗马教皇格雷戈里七世竭力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宣称教皇权力来自上帝,有权废黯君主。皇帝亨利四世不甘示弱,与教皇叫板。无奈教皇和德意志诸侯们沆瀣一气,相互配合,以开除教籍和剥夺王位相威胁,逼得亨利四世不得不忍辱退让。
1077年冬,亨利四世亲自去意大利向教皇请罪忏悔。他头顶大雪,赤裸双足,在教皇住的城堡外苦等三日,才得进见,教皇恢复了他的教籍。教皇虽一时占了上风,国王却内心不甘,双方的明争暗斗依然延续。
12~ 13世纪,经过长期的争斗,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罗马教廷成为中欧和西欧一切宗教事务和教义问题的最高裁判机构。
可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开展,教皇和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才逐步衰落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