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高考的冷知识,谁敢挑错?

历史上高考的冷知识,谁敢挑错?

首页战争策略当个皇帝玩玩更新时间:2024-04-23

2023年全国高考基本结束了,乱炖一道历史的小菜,说说史上“高考”中的冷知识,给忧心忡忡的考生和考生家长们解闷儿玩。

第一波冷知识:汉代高考很有型,皇帝的伴读被怼跑路了

常听人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这个鸟名是怎么来的,鬼知道。但是,中国却的确是个考试的国度,“高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

汉朝的高考主要是选拔官员,为的就是区别于秦的“世官制”,名字叫“察举”。

察举,察的意思是考察。举则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推荐,一个是考试。

汉代高考的冷知识点:

1-①察举制度到汉武帝刘彻才固定下来并有了规模,董仲舒就是察举制产生的卓越人才。

张骞出使西域,据说也和察举制有关,应该是张骞被一位孝廉给怼了,而且怼得很没面子。张骞啥身份呀?人家是汉武大帝的伴读。于是,张骞负气,去西域旅了一个游,散了一个心。其实呀,张骞也可以说是被人家给怼得一个字都回不出,直接跑路了。孝廉为啥怼张骞,具体故事以后说吧。

张骞:我会承认是被高考得意者怼跑的吗?那你想多了!

2-②汉代察举制选中的佼佼者,有其专有的名字,一曰“孝廉”、一曰“茂才”。孝廉就不详细说了,说说这个茂才。

茂才其实就是后来的秀才,为了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圣讳”,改为茂才。所以,现在要是看到某人名字叫茂才,可鞠躬,因为其父母良心大大地复古,比穿汉服牛多了。

3-③汉语里最早的考试叫作对策。没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对策。对策那时候的意思是应对皇上出的策论,对策就是汉代察举制的最高级考试。

4-④策论、对策这两个词,均出自汉朝高考。汉朝高考给汉语贡献了一大堆词汇,比如与决策、政策、同策、上策、下策、鞭策和注册。

什么?注册这个词居然出自汉朝高考?!

对,注册就是汉初高考里才出现的汉语词汇,当初的意思是试卷标准。不仅是注册,连鞭策也是汉朝“高考”期间产生的,只不过意思与今天完全不同。汉朝的“鞭策”,是专门指那些被“删帖封号”的文字,你想不到吧?

这些知识有点冷吗?不服咱就怼,我要是错了,打你一顿算扯平,咋样?

鞭策你和我怼一下,哼!

第二波冷知识:学而优当皇帝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大家一定听到过,学而优则当皇帝,听说过吗?

中国号称是考试大国,考了两千多年,考不出几个皇帝,好意思吗?中国人最烦浪得虚名,所以,中国历史上至少有三位“高考”成功人士作了皇上。

5-①光武帝刘秀,正宗的太学士。什么叫太学士?从字面看就是比大学士多那么一点儿。

6-②西夏神宗李遵顼(音,虚。),是地道的武状元,不服不行。

7-③赵光义,就是赵匡胤的弟弟,宋朝的第二个皇上,年轻时曾考取太学生。

什么叫太学生?就是比大学生多那么一点儿。

赵光义留下“开卷有益”的成语,形成重文轻武的宋风。如果没有这种风气,就不会有我可爱的大宋。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风气,我可爱的大宋才没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高考过关”后当皇上的还有几位。这里提到的三位,都是正牌皇上,也都是正牌的考生。

这一波知识有点冷吗?说错了你来怼我呀,你要赢了,让我打你一顿。切记,我可不是重文轻武的。

西夏神宗李遵顼:不服来怼,俺是正经八百的武状元!

第三波冷知识:“春天的故事”味儿挺冲,呛鼻子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候的冷知识更多了,先说两个吧。

8-考不上秀才不许开正门

现在的本科生考试相当于明清科举的啥科目?又来了——千万别以为“科目”是舶来语,“科目”可是地道的汉语,本源就是高考。

明清“高考”分科目的,比如文科、武科。追溯到宋朝,居然还有工科和医科。要是医科连续下去,中医这事儿也不至于被糟践成现在这样吧?唉,我那可怜的大宋呀……

回到正题。现在的本科考试,在明清科举里就是考个秀才。别小看这个秀才,考了秀才就有了功名,才可以用仆人,才可以开正门。

啥叫“开正门”?

简单说,要是你们家没有个秀才,无论你住庄园还是住别墅,都不许走正门,只能走旁门,这就是所谓的“旁门左道”。

您琢磨,这条规矩翻译过来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考不上秀才,门儿都没有啊。

秀才:考上本科咯,别管是几本,俺家都有资格走正门!

秀才是咋考的呢?

嘿嘿,乡试!县里一个联考,您就可以中个秀才。秀才之前的叫童生,据说有的童生胡子都白了还没考上秀才。

见过笨的,就没见过这么笨的,一共几十本书,就是一年背一本,胡子白了也该背透了吧?白胡子的童生是书没背透,还是点子背透了?咱也不好意思问,咱也不好意思猜。

9-②状元什么时候考?

考出状元的考试叫殿试,殿试的资格通过会试取得。会试只有秀才和举人才能参加。举人也叫举子,约等于现在的硕士。会试每三年一次,都是在春季,也叫春闱。会试选出300人,这300就是进士,约等于现在的博士。300人参加殿试,皇上点出三位,第一名的就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余下的297位也别含糊,要把名字刻到石碑上。

“有人把名字刻到石头上”,这不是一句歌词。

10-③“春天的故事”为什么酸臭?

会试是太平年景最热闹的事情之一,有会试的年头故事多——拉郎配、大登科、登龙门……诸如此类的,都可以称为“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上演时,北京城龙须沟正在疏浚,那叫一个臭,那叫一个酸。所谓“臭沟开举子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酸秀才臭举人的称谓也就来了。

俺们哥仨是牛人

第四波冷知识:考试民族不是吹的,英法是外甥,美国佬是跟班儿

如果就在家里自己考自己,那也不算是啥考试民族了。考试民族牛就牛在把科举制度漂洋过海,整国外去了。整哪儿去了?日本、朝鲜、越南?要是说这些小国家,那还叫冷知识吗?科举制度被整到法国、英国和美国去了,听说过吗?

声明一下:这一段怼点比较多,您能不能抓住,能不能怼住,就是知识含量的问题了。

11-①科举在18世纪被“有借鉴”地移植到法国,法国的文官考核制度就是源于科举制度。伏尔泰、孟德斯鸠就是法国文官制度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中国科举的外甥。

12-②英国也借鉴了科举制度,把中国满清的“高考”带入英国的,居然是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知道吧?没有这个公司,鸦片战争还打不起来。历史,还真就不是随便猜的,一个卖鸦片的居然还能搞文化引进?对,这就是欧洲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区别——人家善于吸纳,我们善于考试。

13-③中华科举还影响到了美国,不过中间拐了一个弯儿,是通过英法的“洗文”而间接衍生的。二道贩子加抄袭,科举制度在美国从落地那一刻起,就透着不地道。要是大家感兴趣,留个言,回头讲讲美国的“科举”,要是您笑点低,没准儿会笑岔气。

东印度公司:准备出发,去中国搬运高考制度

第五波冷知识:落榜生不可小觑,按不住就翻天

考试民族里的优等生可以拜相封侯,也可以抽冷子当个皇上玩玩。

优等生多,落榜生也不少,落榜生亦不可小瞧小觑。

14-①高考政审淘汰关汉卿、罗贯中。

关汉卿落榜是因为祖上是学医的,学医的不许参加高考。看见没有,高考带政审这事儿,元朝就有了。

不让俺高考,俺去写剧本!一咬牙一瞪眼,老关愣编了一出《窦娥冤》,其实他是想说:我老关比窦娥还冤!

罗贯中也是因为政审不合格而无法参加高考的,谁让他出身不好来着?

不让俺高考,俺去写剧本!一咬牙一瞪眼,老罗写了好多好多小说,找个出版商印了就卖,用假历史骗了一大堆打赏钱。

罗贯中:不许我参加高考,我去番茄写小说!

15-②小神童变成“老捣蛋”

李时珍,14岁就考上秀才了,一匹标准的小神童。没想到,考举人就不灵了,连续三次都没戏。小神童变成了李大爷,李大爷怒了——爷不考了,爷去编《本草纲目》!

于是,一本集实用与浪漫一体的中医药学天书就问世了。“集实用与浪漫一体”是我自己总结的,换成人话就是——中医,又被科举毁了一次。

那会儿要是有个本硕连读该多好啊,省得李大爷往死里祸害中医的名声。

李时珍:信不信编一本《本草纲目》陪你们玩?

同样小神童出身,最终却没完成高考的,还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唐寅唐伯虎,一个是柳永柳三变。

唐伯虎15岁中解元,就是乡试第一。然后人家就不玩了。画着画点秋香,一直混到二十大几才想起来再次参加高考。没想到,刚回到高考考场就被舞弊案给牵累了,终生取消了参加高考的资格。

柳永更是潇洒,第一次参加高考从扬州出发去汴梁,走到杭州就不走了。不走也就罢了,小柳在杭州一口气住了六年,足足错过了两届高考。

六年之后,柳永好歹走到汴梁,小柳已经变成了老柳。老柳一口气考了4次,都是稀里哗啦败下阵来,老柳一憋屈,写下了: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皇上看见了,怒了——你这货,拿考试不当回事儿,还这儿发牢*,去你大Yes的,填你的词去吧。

“奉旨填词柳三变”横空出世,开创了两宋婉约派词风……我那可爱的大宋呀!

爱溜达,还坑了一位,这位叫徐霞客。徐霞客四次考不上秀才,急了——想那柳三变、唐伯虎,人家都是考不上博士,我这好,连个本科都考不上。

徐霞客直接“罢”考——爷去穷游,当一个驴友,谁敢说不行?

徐大侠做驴友,果然出了名。

要说落榜才子里,最牛的还得说是金圣叹。从小爱读闲书的金大哥玩的是算卦,人家压根儿看不上高考。虽然金大哥看不上高考,却写了一本应试范本《制义才子书》。

啥叫应试范本?说白了就是高考攻略、晋级秘籍。把书读到字后面去,把高考玩出游戏感,这是真才子!

金圣叹:不是我瞧不起你们这些就指着高考改变命运的……

为了给科举攻略打开市场,金大哥亲自下场考了一把,结果,砸了。因为他的文字太“痞”,考官直接给撕卷处理了。他的文字有多“痞”呢?这么说吧,我的“痞”不及金大哥万分之一。

金大哥第二年换了个马甲卷土重来,这次不玩“痞”了,结果,第一名!然后。金大哥就彻底不玩了,一面卖高考攻略,一边“痞里痞气”地评注六才子书。

正所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哥在批闲书。

金大哥批注闲书的水平就不用我说了,就说说他的《制义才子书》,这本考试秘籍一直是高考生争相购买的。也是因为印刷此书,印书商查德明成为一方富豪,抄家的时候家里居然有“黄金一车”。

16-③才子落榜也就是个穷嘚瑟,大不了写本小说骂骂闲街。流氓落榜事儿就大了,稍微一个不留神就能翻天。

有三个小流氓,秀才都考不上,却觉得自己特有才。怀才不遇很生气,于是就造了一个反,建了一个国。这三位分别是洪秀全、冯云山、韦昌辉。

大家都知道,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后也玩科举考试,还点了一堆状元。我就不明白,一个本科都考不上的货,咋就能舔着脸捡拔博士后呢?

洪秀全:不许瞧不起落榜生,落榜生也能点状元!

到这儿,历史上高考的冷知识说了五个部分十六个故事。要是觉得有错误,您可以来怼,不过前提是本文涉及到差不多二十位历史名人您都得知道,本文涉及到的八、九个专有名词您都得明白。否则啊,您就是有功夫来怼,我还真没功夫去打您。

都别生气,咱不开玩笑了。其实,我想说是这样一句话:

高考就是一场风云际会,古往今来,谁的青春不来一遭呢?高考中有人吃饺子,有人吃瘪子,甭管你吃了个啥,都不是个事儿。莫负春光,也别跟自己叫板,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学学金大哥、柳三爷,潇潇洒洒走一遭,挺好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