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阶段,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之路走得挺顺利,但是他在苏联战场却遇到了疯狂的反击。自古以来,每个帝国的建立都不会一帆风顺,当前行之路遇到阻碍的时候,决策者的决定就关乎到帝国的命运。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希特勒策划的库尔斯克会战绝对是他欧洲战略的最大失误,这导致德国开始走向灭亡。
1940年,德国攻陷法国后,希特勒在作战会议上提出突袭苏联,这得到了全体高级军官的赞同,最后由于来不及做战前准备而推迟到了1941年。希特勒决定先进攻英国,他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尝试占领英国,另一个是麻痹苏联。德国空军在空袭英国失败后,希特勒就一边继续佯攻英国,一边开始往苏联边境输送部队。1941年6月22日,德军奇袭苏联,他们长驱直入,仅仅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推进到莫斯科城外,正当他们准备攻下莫斯科的时候,莫斯利百年一遇的严寒使得德军的攻势慢慢被瓦解。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是一个意外,他们确实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天气,但是他们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就找不出借口了。莫斯科战役的失败让德军士气锐减,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再败后,德军的士气已经降到谷底。如果这个时候希特勒能够让德军先进行战略性防御的话,苏德战争还有的打,那么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梦想还有希望达成。可是希特勒为了报复苏联,策划了“堡垒计划”,结果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上又败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梦想几乎在那时就已经破灭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开始快速收复失地,德国的冯·曼斯坦因利用苏联冒进的心理,诱惑苏军深入,给予苏军沉重的打击。德军召开进攻总结会议的时候,希特勒在会议上提出了“堡垒计划”,他想以南北夹击的方式把苏军消灭在库尔斯克的凸角地区。克鲁格和古德里安等高级将领都反对这个计划,他们认为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冒险了,但是希特勒还是一如既往地力排众议后拍板决定了。希特勒不仅一意孤行地发动库尔斯克会战,而且他在这次会战中投入了大量德军的精锐部队,德军总共投入50个精锐师,“阿道夫·希特勒”坦克师、“骷髅”坦克师、“帝国”坦克师和“大日耳曼”摩托化师等王牌师都出动了。
希特勒从冯·曼斯坦因对苏联的反击胜利中断定,只要他出动精锐部队,德军依然可以击溃苏军,原本确实会是如此,可是希特勒在这场战役的安排上接连犯错,导致德国又败了。库尔斯克会战是一场坦克大战,战场上的主角是坦克,希特勒战前为了能够保障德军的胜利,要求部队等大量的“虎式”坦克运送到前线后再开战,这一等就是三个月,德军失去了抢得先机的机会。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大量部队增援而至,库尔斯克南部集结了62.6万人和1700辆坦克,库尔斯克北部集结了71.2万人和1800辆坦克。苏军除集结部队外,还发动了30万平民一起修筑了南方4200公里和北方5000公里的反坦克战壕,这使得库尔斯克地区不再是适合德国坦克的战场,德军的失败已经是注定的事情。
希特勒贻误战机后,他在选择指挥官的时候,又犯下了大错。希特勒制定以南北夹击的方式消灭苏军的时候,他选择冯·曼斯坦因作为南方部队的指挥官,这一个明智的决定,可是他选择莫德尔作为北方部队的指挥官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了。莫德尔被称为“希特勒的救火队员”,他擅长防守,进攻战的经验不多,他从希特勒制定“堡垒计划”的时候,就希望苏军先进攻,然后他防守,从这里都能知道他的北线攻击会出问题。
莫德尔在北线进攻的时候,他以步兵打头阵,然后坦克机械部队随后跟进突击,他的进攻被苏军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给遏制住了。战斗打响一周后,苏联动用了预备部队,莫德尔发现自己可能会被苏军包围,于是他选择撤离战场,他的离开让冯·曼斯坦因陷入困境。冯·曼斯坦因改变计划,他决定绕过苏联的主要防御阵地,转向普罗霍罗夫卡镇,由此进入库尔斯克,可是他在普罗霍罗夫卡镇与苏军来了一次坦克大战,而且德军损失惨重,基本失去攻入库尔斯克的可能性。
整个库尔斯克会战中,南北线德军共集结了78万部队和2500辆坦克,最后共损失了20万人和1044辆坦克,精锐部队损失惨重,这导致德军实力大幅度下降。希特勒从策划库尔斯克会战,到做战场布置安排,基本是一路连续错过去。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希特勒听从克鲁格和古德里安的建议,不贸然发动库尔斯克会战的话,那么德国还有机会翻盘,可惜他没有听,德国正式被推到悬崖边。
【我期待着你点击关注,欢迎留言交流】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二战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最大的失误战略决策,应该是在1941年9月份拿下斯摩棱斯克之后没有马上进攻莫斯科,而是主力南下参加基辅会战,虽然创造了人类史上最大的围歼战,消灭了大约70多万苏军,但是却丧失了进攻莫斯科的最好机会。当基辅会战结束后,已经到了1941年年底,虽然德军集中了优势兵力进攻莫斯科,但是由于遇到了罕见的严寒天气,德军进攻莫斯科失败。
拿下斯摩棱斯克后的形势
德军在1941年6月22日开始进攻苏联,主要分三个集团军群,分别进攻三个方向: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方向;南方集团军群主攻苏联南部,拿下斯大林格勒。
其中中央集团军群是德军最为强大的攻击方向。6月22日战争打响之后,德军进展非常顺利,在1941年9月10日结束了斯摩棱斯克战役,可以说当时苏联的中心莫斯科门户大开,德军可直接进攻莫斯科。
德军的抉择
如果这个时候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直接进攻莫斯科的话,当时莫斯科的防守还非常空虚,直到年底的时候才集结了大约125万的军队,而进攻莫斯科方向的德军基本可以达到150万人以上,可以说当时拿下莫斯科基本没问题(还没有遇到严寒天气)如果莫斯科被德国拿下,那么苏德战争中苏联就直接GG了,可以说战争在1941年就结束了。
但当时德军面临的选择除了直接进攻莫斯科,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到北方和南方,确保南方和北方的侧翼安全之后再进攻莫斯科。
这个方案看起来是比较稳妥的方式,但是希特勒没有注意到闪电战的优势,就是在于快速突破对方的防线,直接攻下对方的中心,快速结束战争。比如在法国战役中,德国人就迅速绕过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直接拿下首都巴黎,导致法国迅速溃败,从而结束了与法国的战争。
当时希特勒选择了中央集团军群分兵两翼,在确保了两翼安全之后再进攻莫斯科。
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司令官古德里安得知了希特勒的命令后,曾经直接飞往柏林面见希特勒,希望希特勒能够改变主意,直接进攻莫斯科,但这个建议被希特勒固执地否决了。
分兵两翼
按照希特勒的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在拿下斯摩棱斯克后,分兵两路,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部分装甲部队被调往南部参加了基辅会战,南下的装甲部队由古德里安指挥。
此时的基辅会战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德军不断地进攻基辅方面的苏联守军,而南下的德军装甲部队快速地绕到了苏联守军被背后,切断了基辅方面苏联守军同后方的联系,实现了对基辅方面苏军的包围,经过数日的战斗,基本全歼了基辅守军,此战苏联伤亡近20万人,被俘65万多人。
虽然两翼的分兵使得北部和南部的战线得到了伸展,确保了中央集团军群的安全,但是进攻莫斯科的时间也被推迟了一个多月。
莫斯科战役
莫斯科战役在当年10月打响,参战的德军有190万人左右,而苏军则只有125万多人,可以说德军兵力绝对占优。
苏联集中了能够集中的全部兵力在莫斯科拼死防守,德军进展始终都非常缓慢,在进入到11月份之后,莫斯科地区遇到了罕见的严寒天气,瞬间导致德军的坦克、车辆、重型武器失去了作用,道路泥泞不堪,部队前行举步维艰。
也就是在天气的作用下,德军的进攻被苏军彻底遏制,到了12月初,苏军发动了反攻,而此时从远东地区调来的苏军成为了反攻的新的有生力量。这场反攻导致德军进攻莫斯科失败,在这场战役中,德军损失了大约50万人,进攻势头被暂时遏住,苏联得以喘息。
影响
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来说,实际上在拿下斯摩棱斯克之后是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也正是因为在1941年没能拿下莫斯科,导致在1942年德军不得不将进攻重点转移到了南部,当然,在当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再次惨败,至此战争主动权才从德国转换到了苏联。
也正是因为丧失了让苏联直接GG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德军在拿下斯摩棱斯克后没有进攻莫斯科是最大的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