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三阙一。
这是心理战,给敌人一个可以逃生的机会,暗示如果守不住城可以逃跑,这样敌方上下不会拼命死战,同时显示出自己必胜的信念;当然,如果对方真的弃城逃跑,追击败逃之敌,比攻击在城里死守之敌的效果要好得多。这种战法在古代叫做“围三阙一”,是孙武在《孙子兵法军争篇》中所列举的用兵打仗的战法之一,
“围”便是 包围的意思。”阙“通”缺“。围三阙一便是只围住三面,放开一面。
当然就有人问了。为什么不全部围住?这样不是更好的消灭敌人嘛?当然不是,这是一种心理战,让被包围的人知道,你们还有一条退路,只要从未被包围的那一面便可以逃出去,使得守军士兵斗志涣散。攻击力不足,因为知晓自己有退路。
如果全部被围住了怎么办?
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叫做困兽犹斗,如果城内的守军全部被围困住,知道自己没有了生路,那么便会爆发极大的战斗力,同时还会让城内守军指挥官下定鱼死网破的决心,以造成攻击方部队的大规模伤亡,这对于攻击一方来说得不偿失,毕竟对于攻城来说最重要的是城池。
当然放开的那个口子也不是不管,表面上看是放开了一个口子,但是守军的逃脱路线中,必定会有一个埋伏,使得守军在仓促逃跑之时来一个伏击战。而这时候的守军因为逃过第一次了,军心不振,必然没有了再战的勇气。可以有效的歼灭守方部队。同时还可以把战场从攻坚战转变为*。
大家都知道攻坚战往往攻城的一方要付出数倍的伤亡,而如果是*的话,那么便是五五开了,同时由于对方是逃窜已经没有了军心了。对于攻击方来说,埋伏这样的部队简直就是三个手指见捡螺丝,轻而易举。
这个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史上,几乎都会用到的一种战法,当然围三阙一也说明了做人做事的一种方法,凡是不可做的太绝,要留有余地,把持好一个限度,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那么事情往往会变得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