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孔融大家都熟悉,“抨议时政,言辞激烈”,所以最后被曹操*害了。七子中呢,互相关系倒还是不错的,就是政治观点不是很一致。孔融是反曹操的,但是其他六个人后续来看,基本上都和曹操站到了一条线上,试图依赖于曹操生活。而历史上孔融死于208年,阮瑀死于212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但是其余四子竟然都是死于同一年,死于217年的一场瘟疫。
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描述了这场灾难:“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场爆发在217年秋冬季节的瘟疫,爆发于中国江淮、黄淮一带,一下子哀鸿遍野,不仅是寻常人家,即使是建安七子这样无论医疗还是卫生条件都站在顶点的人物都无法避免。
曹丕后来在悼文中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昔伯牙绝弦於锺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可见这几人确实是死于这场超级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