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

首页战争策略基辅罗斯中文版更新时间:2024-04-19

6至8世纪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经济状况斯拉夫人分为东、西、南三支,其中东斯拉夫人人数最多,分布在辽阔的东欧平原上:西起德涅斯特河和喀尔巴阡山脉,东至顿河、奥卡河和伏尔加河,南抵黑海,北达拉多加湖。罗斯国家就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6世纪以前,东斯拉夫人还处于氏族社会阶段,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成部落,选酋长为首,一切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

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生产力在6至8世纪时显著提高。农业生产中出现带铁头的犁、耙、镰刀等农具,用牛马于耕作,轮耕制也渐趋普遍。在手工业方面,已经能造出质量比较好的刀剑、匕首、矛等武器;陶器、纺织、木材加工也有了发展。各地之间的交换日渐增加。东斯拉夫人和拜占廷、东北欧、中亚都有贸易联系。

这时氏族制度已开始解体,家庭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若干大家族按地域关系结合为农村公社,即“维尔福”。村社内的森林、牧场、水源、荒地等为全社公有,每家都有权放牧牲畜、伐木取柴、采集野蜂蜜等。耕地则按家分配使用。起初分配是暂时的,后来分地渐渐固定,成为家族的私有财产。村社内部贫富分化,长老和部落酋长变成富裕的贵族。他们利用职权获得较多较好的土地,在战争中得到大量战利品和俘虏,并把俘虏役为家内奴隶。富裕起来的酋长利用财富豢养长期随他作战的亲兵。依靠亲兵的支持,酋长逐渐独揽部落大权,使同族人隶属于自己。酋长的职位也由选举变为世袭。势力强大的酋长征服邻近各部落,号称王公。基辅罗斯的建国许多东斯拉夫人的部落联盟在8-9世纪时发展为国家,称为公国。这些公国以统治者所在的设防城市为中心,幅员狭小。其中较大的是德涅伯河中游的基辅和北部的诺夫哥罗德。公国之统一为较大的联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罗斯的名称起于南方。从6世纪起,住在南方的东斯拉夫人开始称为罗斯人。罗斯人和拜占廷经常发生战争。860年,罗斯王公派战船进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廷皇帝米凯尔三世被迫谈判,和罗斯订立媾和条约。罗斯国家的最后形成是在882年。传说这个统一事业是由诺夫哥罗德王公奥列格完成的。奥列格沿德涅伯河南下,征服基辅和邻近各公国,以基辅为中心,统治着从德涅伯河到伊耳缅湖之间的土地,称罗斯大公。这个国家沿罗斯之名,在历史上称为“基辅罗斯”。

关于东斯拉夫人国家的起源,在过去西方史学中一向流传着“诺曼起源说”。据俄国编年史《当代记事》中的传说,瓦兰吉亚人军事首领留里克于862年作了诺夫哥罗德的王公。瓦兰吉亚人来自斯堪的那维亚,后来进占基辅的奥列格大公(880--912年)据说就是留里克的后裔。这就是诺曼起源说的依据。有些学者的研究认为,诺曼起源说不足为信。原来在东斯拉夫人所居住的土地上,有一条连络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水路,称为“从瓦兰吉亚人到希腊人之路”。9世纪时,瓦兰吉亚人的酋长和亲兵沿这条水路侵犯东斯拉夫人各公国,占领水路两旁的若干据点,抢劫财物,掳掠居民为奴,运到君士坦丁堡出售;有时沿伏尔加河南入里海,同阿拉伯商人进行贸易。除抢劫外,他们还沿途向居民强征贡赋。东斯拉夫的王公曾不止一次地打退瓦兰吉亚人的侵袭。这支诺曼人不仅未能像在西欧那样,夺得固定的领土定居,而且常常充当东斯拉夫王公的亲兵,有时整队受雇。瓦兰吉亚人的侵袭属于海盗性质,入侵人数不多。他们和同时期侵入西欧的诺曼人一样,还处于较低的社会发展阶段,经常对东斯拉夫人定居的地区进行*扰破坏。后来,在斯拉夫人的影响下,瓦兰吉亚人很快就失去自己的语言,为斯拉夫人所同化。

罗斯国家形成时期,历史条件和中古初期在西欧建立的日耳曼人诸国很相似。东斯拉夫人的原始公社制已逐渐解体,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上已经出现一个剥削直接生产者的贵族阶级。正当这一时期,东斯拉夫人同早已形成封建制度的并在经济和文化上高度发达的拜占廷帝国,发生频繁、密切的接触,这就必然对他们在形成中的国家产生深巨的影响。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基辅罗斯建立了封建国家。

对内统治的加强和对外战争基辅国家最初的几代大公,一方面依靠亲兵加强对本国人民和被征服人民的统治,另一方面扩张领土,加强对外的贸易联系。当时基辅国家的大土地占有制正在形成,封建关系还不发达。大公剥削人民的主要方式是征收贡物。每年冬初,大公带领亲兵到民间作“索贡巡行”,向人民征收粮食、皮毛、蜂蜜、蜂蜡等贡物;到第二年春,把贡物和战俘运到君士坦丁堡出售,以换取纺织品、酒、水果和其他奢侈品。大公酬劳亲兵的方法也是分配贡物。缴纳封建贡物是居民繁重的义务,索贡巡行成为对人民的武装掠夺,常常激起人民群众的反抗。945年,伊戈尔(912-945年)向德列夫利安人征贡,当地人民说:“豺狼如果有了来找牛羊的习惯,它就会不断地再来,直到把牛羊吃光为止,除非把它*掉”。人民奋起自卫,*死了伊戈尔。伊戈尔死后,其妻奥尔加摄政,由于害怕人民起义,不得不限制贡物的数额。为了扩大领土,控制通往黑海的商路,基辅罗斯曾与拜占廷帝国发生多次冲突。907年,奥列格曾进攻拜占廷,于911年与拜占廷订立和约,罗斯商人获得免缴贸易税的权利。伊戈尔虽然在941年被拜占廷打败,但在944年的进攻中获得胜利,并与拜占廷订立新约。伊戈尔的儿子斯维雅托斯拉夫统治时期(969-972年),罗斯的疆土不断扩大。斯维雅托斯拉夫首先击败伏尔加河上的保加尔人和哈查尔人,征服了北高加索,打通了通往东方的道路,然后与拜占廷相结,于967年打败保加利亚,扩张领土到多瑙河口。拜占廷皇帝因害怕罗斯势力强大,又贿赂佩彻涅格人进袭基辅,另以重兵迫攻侵入保加利亚的罗斯军。971年,斯维雅托斯拉夫失利,与拜占廷订立和约,放弃保加利亚。在回基辅的途中,被佩彻涅格人所*害。斯维雅托斯拉夫死后,三个儿子发生内讧,国家濒于瓦解。后来弗拉基米尔(980-1015年)击败了他的弟兄,重新统一基辅罗斯。他继续扩张领土,兼并加利支,击败波兰和立陶宛,同时注意南疆,防御佩彻涅格人的侵袭。

10世纪前,东斯拉夫人一直信奉多神教,崇拜自然力量和祖先,敬奉灶神。在与拜占廷的长期战争和贸易中,罗斯王族、亲兵以及商人早已熟悉基督教。伊戈尔的一部分亲兵已于944年接受洗礼,他的妻子奥尔加也信奉基督教,于957年往访拜占廷。987年,拜占廷发生变乱,向基辅大公求援,双方缔结同盟。拜占廷皇帝将安娜公主嫁给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则接受基督教。987一988年,弗拉基米尔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命令所有罗斯人受洗。到11 世纪前期,基辅设立大主教区,兴建许多教堂和寺院。基督教的传入符合罗斯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既巩固了基辅国家的封建关系,又加强了大公的势力。基督教的传布也有利于罗斯和拜占廷的文化交流,促进罗斯封建文化的成长。封建关系的确立10至11世纪时,基辅罗斯的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铁犁得到改进,可以进行深耕;休耕制盛行,出现二圃制和三圃制;农作物的种类增加;不少森林被开发为牧场。生产水平的提高加速村社农民的分化。少数富户兼并*农民的土地,把大量土地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丧失土地的村社农民则逐渐沦为依附者。从10世纪中叶奥尔加摄政时起,王公贵族以征收租税的办法代替索贡巡行。他们夺取村社的土地,建立大庄园;自由农民成为奴役的对象。自从罗斯国家接受基督教以后,大公把大量土地赠给教会,教会也在大公的支持下,强占农民的土地。这样,王公、贵族、教会都成了大土地所有者,迫使农民处于依附地位。罗斯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罗斯的依附农民有多种类型。有的完全陷于依附地位,丧失一切权利;有的根据契约关系耕种地主一小块土地,履行各种义务;有的不但接受一块土地,还得到贷款或生产工具,在债款未偿清之前,不能自由离开土地,实际上被束缚在土地上。当时还有很多自由农民,但也逐渐受到奴役。

罗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巩固已经形成的封建关系。雅罗斯拉夫在位时(1019-1054年),编成《雅罗斯拉夫法典》,规定对破坏田界、偷盗牲、纵火焚毁庄园者都处以重罚。在他的后裔所编订的《罗斯法典》中,又规定封建主对领地上的农民有司法裁判权。地主*死一个农民,只须付五个格里夫那。农民死后无嗣,其财产归主人所有。农民所受的封建压迫日益加深了。

罗斯的手工业从11世纪起有很大发展。大城市中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行业,能制造一百五十种以上的铁制品。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外贸易也相当发达。11世纪时,罗斯约有八十多个城镇。但是社会劳动分工还不固定,自然经济居于优势。少数较大的城市是地方经济的中心。地方封建主往往利用城市为据点,对抗大公。

基辅罗斯的解体和人民起义随着封建关系的确立,拥有大地产的封建贵族势力不断增长。他们在领地内统治着广大的农民,组成自己的武装,力图摆脱基辅大公的控制。被基辅征服的王公,也各谋恢复独立。1054年雅罗斯拉夫死后不久,罗斯分裂为若干小国。他的三个儿子各据一方,彼此混战达四十余年之久。南方草原的突厥游牧部落波洛伏齐人乘机侵入,大肆蹂躏。伊兹雅斯拉夫大公战败逃回,基辅人民愈益不满。1068年,城市下层人民开始行动,要求大公发给武器,继续与波洛伏齐人作战。大公拒绝,激怒了的人民成群涌入贵族住区,捣毁大公官邸,*死留在基辅的诺夫哥罗德主教,并打开监狱,释放囚犯。逃出基辅的伊兹雅斯拉夫在波兰军队的支持下,于1069年重新攻占基辅,残酷地镇压了起义。

11、12世纪之交,罗斯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战争频繁,荒歉相继,加速了人民的*。封建主和富商乘机抬高物价,重利盘剥。大公斯维雅托波克(1093-1113年)也囤积食盐,高价出售。基辅居民曾捣毁大公的盐库。大公死后,城内和近郊人民联合起义,捣毁豪富住宅,*死教俗封建主。惊慌失措的封建主和富商迎立别列雅斯拉夫的王公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1113-1125年)为基辅大公,镇压了起义。大公为了欺骗人民,颁布了一项有关债务的条例。这个条例规定,凡按年息50%借款的债务人,要付息三年,才免还本金。

摩诺马赫在基辅实行强有力的统治,对内服属诸侯,对外和拜占廷、日耳曼王室联姻,加强了大公的地位。他曾几次进兵南方草原,阻止波洛伏齐人的进攻。基辅国家的发展在东斯拉夫人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三个斯拉夫族的文化摇篮。但是基辅国家还不是一个巩固的政治统一体,各地没有紧密的经济联系,滋长着封建的离心力量。摩诺马赫死后,开始了罗斯的封建割据时期。

基辅罗斯的文化在中古前半期,拜占廷是欧洲文化最发达的国家。罗斯人从拜占廷吸取了较高的文化和艺术成就,他们把许多希腊文书籍译成古斯拉夫文。拜占廷文化影响在建筑方面最为显著。基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宏伟壮丽,由希腊工匠建造而成,是拜占廷风格和罗斯民族风格互相糅合的产物。

雅罗斯拉夫在基辅创办了学校,培养教俗统治所需要的人才。受教育的多为教士、僧侣和贵族。11世纪依拉里雍大主教著有《教条和神恩讲话》,这是一部维护封建统治的作品。世俗文学方面,有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自叙生平的《家训》。历史编纂始于雅罗斯拉夫时期,以后不断增修,形成编年史《当代记事》,是研究基辅罗斯历史的重要史料。

基辅罗斯时代也创作了许多民歌和故事,歌颂斯拉夫人的英雄人物。这些口头创作由民间艺人到处演唱,深受人民的喜爱。壮士歌中的伊里亚·穆罗密茨和米库拉·谢里雅宁诺维奇众口流传,成为代表善良、光荣和勇敢的英雄形象。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