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故事——沈兆霖与永登县之缘

永登故事——沈兆霖与永登县之缘

首页战争策略进击的堡垒更新时间:2024-04-30

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得知清同治元年陕甘总督沈兆霖曾经为平番县(今永登县)红城堡进士王鉴塘写了家传,而沈兆霖最后的生命也是定格在了永登县这片土地,不能不说他与永登县有着不小的缘分,思来想去写下这篇文章,谨以此表示对他的崇敬和纪念。

沈兆霖 ( 1801-1862),浙江钱塘人,字尺生,又字郎亭,号雨亭。二甲赐进士出身,道光十六年 ( 1836) 丙申恩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迁司业、侍讲、侍讲学土,历任詹事、内阁大学士。咸丰二年擢吏部侍郎,督江西学政。咸丰六年,授吏部侍郎,调工部,复调户部。咸丰十年先后升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咸丰十一年充军机大臣,同治元年署陕甘总督。他通经史、工诗文、善篆隶、尤精刻印。同治元年亲自督兵碾伯(今青海乐都县)进击匪乱,屡败之。七月初七日,师还,次平番二道岭沟,雨雹,山水骤发,兆霖及从行兵役并没。上深惜之,赐恤,赠太子太保,谥文忠,著有《沈文忠公集》。同治十三年三月甲寅,清政府予故户部尚书署陕甘总督沈兆霖于甘肃平番县建立专祠以祭之 。平番县(今永登县)人称之为沈公祠, 原址在永登县满城四角墩附近,今已荡然无存。作为清同治年间一品大员,贵为陕甘总督,因遭遇意外变故而亡,实为可惜。其实四年前就已经对沈兆霖与平番县的渊源略有所知,通过百度也对沈兆霖学识、为官非常钦佩,试想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临危受命,肩负重任,不顾路途遥远,不计生命之危,一路颠簸西行,为了边疆的平安,该是何等的勇气、多大的担当,更得付出多少的辛劳。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咸丰十年七月,英法两国强兵内犯,他力主战,不言抚,其爱国精神着实可嘉!虽然最终无力挽回满清政府没落衰败的颓势,但也给后来的曾国藩、左宗棠等文人志士们树立了效仿的榜样。同时本人也对网上所评论他作为总督死得最窝囊一事深抱不平,人的命运其实冥冥之中就已注定,就如同他的姓名一样,有着太多的水,也许命中就有这么一劫,逃不过的。再说 61 岁的年龄,在哪个年代已是花甲之寿的年纪了,也算不上什么遗憾,更无窝囊之说了。

图1:沈兆霖书法作品赏析

其实大家很少知道的是,他与平番县红城堡进士王鉴塘 (1821年生,卒年不详)还有同在户部共事的故事呢。让我给大家细细说来。沈兆霖年长王鉴塘二十岁,从师生情谊论,算是王鉴塘的老师,从工作上又是他的上司,王鉴塘咸丰二年考中进士的时候,沈兆霖此时已是吏部侍郎。在他给王鉴塘父亲王重儒 ( 别号竹村)所写的《封翁王竹村先生家传》中写到,他昔日视学秦中岁试( 贡生考试)的时候,就对王鉴塘所写文章感到惊奇并擢以冠其曹。后王鉴塘乡试中举的时候,亲自拜见沈兆霖并详细讲述了他家世系往来。沈兆霖对王父竹村先生过目成诵、吃亏是福”、谕教后代、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的懿行( 高尚的行为)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对平番县红城堡乡风进行了褒赞。再后来王鉴塘咸丰二年考中进士后分到户部任事,咸丰六年与同在户部的沈兆霖共事多年。王鉴塘就这样与老师结下了深厚友谊,惺惺相惜,同甘共苦。之后在父亲和太夫人去世的时候,涕泣哀请老师为家父写家传,老师欣然受命,为王鉴塘作了《封翁王竹村先生家传》一文。沈大人在平番县遭遇意外变故的时候,不知道当时王鉴塘得知此消息,该有多么的伤心和难过,可惜其后世也未留下任何的只言片语,但沈兆霖与王鉴塘的师生之谊由此可见,肯定非同寻常。

图2:沈兆霖亲书平番县王鉴塘《封翁王竹村先生家传》

附:沈兆霖《封翁王竹村先生家传》

封翁王竹村先生家传

钱塘沈兆霖撰

余昔视学秦中,岁试凉州之平番,奇王生鉴塘之文,擢以冠其曹。癸卯举于乡来见,叩其世系则述父竹村先生,懿行甚悉。又十年壬子成进士,分户部。闻先生讣归葬,丙辰入都,余方佐农官,觌面益数,数乃戊午五月太夫人之讣又至矣,王生手先生传略一册,涕泣求作传,余知生最早不敢以不,文辞按略,先生讳重儒,字鼎若,竹村其别字也,世居平番之红城堡,曾祖讳尚义;祖讳敬;父讳联凤、字岐山,皆潜德未显。先生幼颖悟,经史过目辄成诵为文,撷经之腴不屑屑于章句。弱冠补博士弟子员一,应乡试而父岐山公殁,家事从猥且遘目疾,遂绝意进取,先生少失恃,鞠于继母张太宜人,太宜人之丧,庐墓屏甘旨者三年,人皆以为难能!祖中祖业应析者,先生取其瘠谓族人曰:“斗粟尺帛皆先人赐,契长较短徒伤先人心,族人咸钦服推”。而至于朋友乡党,凡纷争之事,先生一言辄解散。有欲出妇者,先生曰:“某氏因夫妇反目家渐替;某氏和顺家日兴,汝熟思之。越三年,有契呱呱而来,谢者即前夫妇也”。平居教人必曰:“吃亏是福”,故先生之乡少讼事,盍渐染于其教。云少学于兰山李东山,东山殁,身后事,先生独任之。其子小山亦知名士,延为二子,师无何,小山又殁,遗孤三人无以自存,先生百计经营,为集资取息以胆给之。今读书者益小,先生不韪其说,毅然课其子成名,固有谕教之功,抑亦积善之大,过人也!平番王氏,实出三原端毅公,客有询先世者,先生辄曰:“谱牒久佚,我辈愧不材,岂可妄附前贤以贻人笑!呜呼,此与狄武襄之不宗梁公何以异哉!”惟不附前贤故能自振拔,以启后人,启惟启后人,将一乡之人皆闻风而兴起。易曰:“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若先生者或其人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