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三国是一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年代,各路英豪纷纷登场亮相,各领风*数十年。其实这样的年代在中国还有不少,比如隋唐,比如南北朝,比如五代十国。。。但民间至今仍是三国的热度最高,这主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有现代的各种三国游戏。本人也是一位三国迷,接下来就从自己的视角谈谈对三国的理解,如有说得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海涵。
浅谈三国武将配置
魏国:魏国是武将配置最为合理的国家,谁让曹老板家底厚呢?总体呈金字塔结构。
超一流武将不多(许褚、典韦),处在塔尖。
一流武将一批:五子良将各有特色,张辽、徐晃文武兼备,于禁、乐进长于治军,张郃勇猛。再加上夏侯兄弟,曹家兄弟等准一流武将,组成了塔身,可谓人才济济。所以定军山折了夏侯渊也没什么伤筋动骨的。
至于李典、毛玠、郭淮、郝昭等二流武将阵营更庞大了,这些是塔基。塔基是非常重要的,正是有了坚固的塔基,一流武将们才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试想如果什么杂事都要一流武将来做,那肯定是疲于奔命了。
更关键的是魏国占据了中原,人才源源不断涌现,直到三国后期,都是碾压其他两国的存在。
蜀国:与魏国相比,蜀国武将结构就比较奇怪了,有点像细腰的沙漏,两头大,中间小。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刘老板穷呢,能混成这样,已经是奇迹了。
超一流武将:五虎上将再加一个魏延,这绝对是傲视三国的顶尖战力。可惜在关羽身死后,接连凋零,只剩下赵云独木难支,魏延又得不到丞相的重用。就如同昙花一现。
一流武将:貌似木有。。。后面来了个姜大哥,又当爹又当娘。
二流武将:有一些,不多,比如王平、严颜等,孟达刘封还被自己人给搞掉了。总体来说,和魏国相比差太远了。
三流武将:不提也罢,一大堆,被迫成为了主力,这战斗力,纵然丞相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可奈何啊。
三国中蜀国最弱,也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有关。
吴国:吴国的武将又呈现另一特色,由儒将都督,然后一两个顶尖战力领着一大群二线选手玩。有点像垂直领导,扁平化。
超一流:这里只指统军能力,因为都督是东吴的特色,从周都督开始,一直到陆都督,几乎没有断过档。
一流: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甘宁、太史慈了。
二流:以程普、黄盖等开国元老开始,源源不断,推陈出新,而且质量都很高,甚至比魏国都强上一点,这得益于孙家和当地士族的联合,才会有这么强大的人才库。反观刘皇叔那里就始终没联合好益州当地的士族。
正因为有了强大的二流基石集团,东吴才比蜀汉多撑了这么久,如果不是后面内乱,君主自己作死,估计还可以多撑不少年。
通过三家的比较,不难看出,魏国之所以强大不是没道理的,战力结构最合理;吴国在基石方面与魏国不相上下,但在高端战力方面数量少了点;蜀国的战力结构最不合理,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局面。
所以,基础战力真的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