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名叫《饥饿的苏丹》,是最为大众熟悉的新闻图片之一,是摄影师凯文·卡特的作品,获普利策新闻特写奖,全球最高的新闻奖。这是一张全世界都知道的照片,然而,摄影师凯文的内心却无人知晓,完成作品没多久,他便用一氧化碳自*身亡。
没人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内心谴责,挣扎与愧疚。南非,《饥饿的苏丹》,曼德拉,普利策,枪战,死亡,自*......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字眼,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血腥与暴力的真相?今天这部电影告诉大家答案。
海报上的四个年轻人,看起来年轻英俊,英姿勃发,单从眼神看,你会觉得他们富于理想,前程远大,但你可能想象不到,他们的真实身份是四个穿梭于战火、过着亡命之徒般生活的战地摄影师。他们专门拍摄南非的解放运动,他们的真实故事就是今天电影自提库想要给大家分享的电影——《枪声俱乐部》。
影片聚焦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南非,那时候政局动荡,内战一触即发,整个国家十分混乱。种族隔离、黑人内讧、学生运动、军阀争权。很多人莫名其妙丢了性命,被活活烧死,被乱刀砍死,被士兵轮奸剖腹,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的尸体。
人们一言不合就喊打喊*,连小孩都知道*人不需要理由。这种情况下,南非索韦托镇,格雷格,一个当地的摄影记者,和另外三位记者,组成了“枪声俱乐部”,专门拍摄南非的解放运动。
枪声俱乐部的记者们知道,要拍到好照片,没有捷径,近距离拍摄才是王道。为此,他们不惜深入武装分子的营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仅凭血肉之躯,记录着战争阴影下的南非。
他们拍到了职业生涯里最优秀的作品,拿到了普利策奖,但战争的残酷,也让他们身心遭受重创,内心变得压抑、扭曲,只能靠酒精、毒品来麻醉自己…
这部《枪声俱乐部》2011年在美国公映,豆瓣评分8.0。改编自战地记者格雷格·马霖诺维奇和若昂·席尔瓦的回忆录:《枪声俱乐部:来自一场被隐匿的战争的快照》.南非导演兼编剧史蒂文•西尔沃,也是相关事件的亲历者。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要命的记者的各种对手:极端种族主义者、武装到牙齿的暴徒、士兵、革命党…他们常常要被夹在两拨人的炮火之间,一边闪避枪弹,一边拍照。
现实中,这几名记者的结局也颇为悲惨:一个中弹身亡、一个踩中地雷截肢。还有一个便是前文中提到,虽躲过枪火,却在获得普利策奖2个月之后,服毒自*,年仅33岁。他在遗书上写道:我被*戮、愤怒、痛苦的记忆追*,总是忍不住想起挨饿受伤的孩子、疯子、警察、刽子手……
据“保护记者委员会”调查,战地记者死亡率高于阵亡士兵,是世界上危险系数最高的职业之一。事实上,挖地雷都会比当战地记者更安全。
2011年4月20日,盖亚图片社记者洪德罗斯在利比亚被炮击身亡;2012年8月20日,日本NTV记者山本美香在叙利亚被士兵*害;2013年3月24日,年仅21岁的女记者阿卜杜卡迪尔在索马里遭人射*;2014年8月19日,美国记者詹姆斯·福莱、史蒂芬·索特洛夫被极端组织斩首;2018年4月,8位战地记者在阿富汗遭遇自*式袭击…
在过去的30年里,有超过800名战地记者在前线遇害,这还没算上那些重伤致残、罹患严重PSTD心理疾病的人…在利比亚内战遇害的《名利场》记者蒂姆·海瑟林顿,生前说过这样一句话:战争就是地狱,比地狱还要地狱。
或许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此努力靠近死亡,就为拍张照、写新闻,值得吗?事实上,他们如此,为世界换回了极具意义的照片。
这些照片,不只是你距离几千万公里、一边喝咖啡一边翻阅的杂志插图,也不只是传单背面的广告,它们是实时的、残酷的、血淋淋的,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
战地记者们在*戮和死亡面前,冷静地按下快门,记录下那些震撼人心的时刻:流血的士兵、受伤的平民、哭泣的父子、迷茫的孩子、绝望的战俘……
如果没有战地记者,我们对战争的理解,很可能只是官方通报里的数据、滚动新闻里的字幕、以及胜利者对战争的美化。
很多人对战争的认知,很可能是一些浪漫的词汇:正义的炮火、悲壮的英雄、大无畏的精神……
如果没有经历过战争,你会觉得,战争和战争电影差不多。如果亲身经历,你会知道,火箭弹在离你200米的距离爆炸,不仅带来巨响和硝烟,还有巨大的热浪裹挟着沙子扑到你脸上。正是战地摄影记者,让我们看见了真实的战争,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很多战地记者都被问过:这份工作究竟在什么地方吸引了你?他们会这样回答你: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也是《枪声俱乐部》想告诉我们的,绝对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