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位不和:查理曼与卡洛曼兄弟矛盾激化,法兰克王国动荡不安

继位不和:查理曼与卡洛曼兄弟矛盾激化,法兰克王国动荡不安

首页战争策略领地与纷争更新时间:2024-07-29
法兰克王位纷争

教皇保罗一世在任期间,受制于法兰克人的军事压力以及保罗所倡导的和解政策,德西德里乌斯并未对“圣彼得国”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打击。

然而,768年前后,伴随保罗一世与法兰克国王丕平三世的相继离世,伦巴德人试图以教廷利益为代价寻求扩张的有利环境得以成真。

更重要的是,在丕平去世后,查理曼与卡洛曼两位年轻的共治国王为争夺法兰克王位而纷争不断。法兰克王国内部不安的局势,也严重影响着罗马教廷与法兰克人的关系

768年9月,法兰克国王丕平去世,遵照法兰克人习俗以及墨洛温王朝先例,王国一分为二,由丕平的儿子查理曼和卡洛曼分而治之。

丕平的去世给加洛林宫廷一众王公贵族带来了诸多麻烦,他们不再拥有果敢、明智的最高统治者,取而代之的是两位几乎没有任何当政经验的年轻王子。

兄弟分治的政策使得法兰克王国内外部问题激增。此外,两位王子似乎无法和睦相处,也许年龄差距是造成他们彼此相处困难的原因之一。

在他们继承王国时,查理曼26岁,而卡洛曼只有17岁。因此,年纪尚轻的卡洛曼很容易受到身边顾问们的影响。

诚如艾因哈德所言,尽管两兄弟之间保持了和谐,但是卡洛曼的许多党羽都力图破坏他们的和平关系,有的甚至希望他们进行战争。

对于768年的分国安排,目前学界尚存争议。部分学者指出,丕平颇有用心的领地划分,是有意偏袒幼子卡洛曼的行为

对于年纪尚轻的卡洛曼,其主要责任是安守本土,稳固法兰克王国的现有领地。而长子查理曼则需担起重任,负责守卫边界,进而开疆拓土。

在此基础上,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丕平如此的分国计划,实质是通过二子合力协作的方式,继续开拓疆域

两位新王领地与萨克森、阿基坦、布列塔尼亚、巴伐利亚等外域接壤。而这些地区的统治者素与法兰克人存有领地纷争,丕平在任时期,皆对这些地区发动过军事行动

据此推测,丕平极有可能是想借助此种安排,实现法兰克王国领地的持续扩张。

尽管在艾因哈德笔下,查理曼与卡洛曼尽可能保持着和平相处。并且在丕平的设想中,二子也将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确保法兰克王国的稳定。

但事实上,在丕平死后不久,查理曼与卡洛曼的关系便出现了明显破裂。疆域领土以及资源分配上的差异,导致二人在诸多问题上都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首先,在与罗马教廷的关系问题上,为了在宗教精神层面占据优势,二人都极为重视与教皇之间的精神连结

面对769年斯蒂芬三世召开罗马宗教会议的邀请,二人皆做出了积极回应,并选派自身辖地内声名显赫的主教奔赴罗马。

“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宗教方面,年轻的国王似乎都希望证明自己是更合格且优秀的那位。”

其次,在势力分配层面,二人都试图控制王国境内的重要战略资源,并拉拢丕平生前的宫廷重臣纳入麾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768至771年间,罗马教廷与法兰克王国皆发生了重大变故,但是在《加洛林书信集》所收录的信件中,此时间段内的信函却寥若晨星

对此,尼尔森推测,在8世纪末汇编《加洛林书信集》的过程中,查理曼曾下令要求严格筛选768至771年间的教皇来信,以掩盖查理曼与卡洛曼两兄弟为争夺王位所引发的一系列动乱。

最后,在阿基坦问题上,兄弟二人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并最终演变为公开敌视。

据《法兰克王家年代记》记载,769年,查理曼率军前往阿基坦地区讨伐试图发动叛乱的胡纳尔德。

尽管此前查理曼曾与卡洛曼共商合力出兵一事,但是在交战前夕,卡洛曼却拒绝支援,这使得查理曼不得不重新征召人马,与胡纳尔德展开恶战。

尽管史书中给出的理由是“卡洛曼手下的那些高官显贵向他提供邪恶建议,阻止他提供支援。”

然而,通过进一步阅读和分析可知,对于卡洛曼本人置兄弟安危于不顾的行为,《法兰克王家年代记》作者颇有埋怨之意。

以致于在阿基坦地区的归属问题上,《法兰克王家年代记》作者对《弗莱德加编年史·续编》中的相关表述作了明显修改,并对修改后的内容进行反复强调。

遵照《弗莱德加编年史·续编》所述,“阿基坦是丕平本人通过征服行动获得,他将这个行省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即阿基坦地区本由查理曼与卡洛曼分而治之。但是成书较晚的《法兰克王家年代记》却宣称,“阿基坦行省当初已被分给长兄查理国王。”

由此可见,查理曼与卡洛曼两兄弟阋墙之争,公开敌对确为事实。

考虑到罗马教廷与法兰克人的特殊联系,查理曼与卡洛曼的王位纷争,不可避免将对法兰克——教皇联盟的续存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两位王子全身心投入王室战争而忽视了意大利地区事务,那么对教皇及其统辖的“圣彼得国”而言将是一场沉重的灾难。

故而,在得知两兄弟关系不佳的消息后,教皇斯蒂芬三世急忙写信致予查理曼与卡洛曼,希望他们能够保持和睦,确保法兰克王国的内部稳定。

然而,斯蒂芬三世情意深长的劝解,终归只能是一厢情愿。在王位纷争一事上,查理曼与卡洛曼之间及其各自背后的贵族团体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为了争取外部势力的相助,亦为了确保法兰克王国边境地区的安宁,在母后贝尔特拉达的提议下,查理曼决定迎娶伦巴德国王德西德里乌斯之女

通过与伦巴德人构建政治联姻,对卡洛曼形成夹击之势。而法兰克人与伦巴德人的关系转变,也将对意大利地区的局势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法兰克与伦巴德的政治联姻

丕平去世后,两位年轻且缺乏当政经验的王子尚不能很好地承担起统领法兰克王国的重担。加之彼时法兰克王国外部环境的动荡以及查理曼与卡洛曼两兄弟之间的阋墙之争。

这些复杂而又牵连的政治因素相互叠加,使得丕平的遗孀,查理曼与卡洛曼的母亲贝尔特拉达不得不重新考量法兰克人的对外政策。

770年,在多重动机的推进下,贝尔特拉达决定构建法兰克人与伦巴德人的政治联姻:由长子查理曼迎娶伦巴德国王德西德里乌斯之女德西德拉塔,并将查理曼的妹妹吉塞拉许配给德西德里乌斯之子阿德尔吉斯。

为此,贝尔特拉达特意会见了卡洛曼。

尽管在各方史料中,并未记载二人此次交谈的具体内容,但是考虑到当时法兰克王国的分裂环境以及缔结政治联姻的多重动机,贝尔特拉达极有可能提前将这场联姻的细节告知了卡洛曼。

通过阐述此次政治联姻对于稳定王国外部环境的重要意义,来抚平卡洛曼内心的不安与焦虑,进而促成二子之间的和解。

随后,贝尔特拉达取道巴伐利亚,与时任巴伐利亚公爵的塔西洛会面。

虽然塔西洛本人与丕平具有血缘亲属关系,但是塔西洛始终视加洛林宫廷为敌对势力,祈求摆脱法兰克人的枷锁。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之前,塔西洛就已经迎娶了德西德里乌斯的另外一位女儿柳特伯佳,即塔西洛已经与德西德里乌斯站在同一战线。

因而,贝尔特拉达与塔西洛的此次会面,很可能是针对双方之间的分歧提出化解之策,并就缔结法兰克人与伦巴德人的政治联姻展开协商。

770年末,在与各方势力达成一致后,贝尔特拉达带领德西德拉塔返回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与伦巴德人正式建成联姻关系

受到史料所限,对于贝尔特拉达如此提议的初衷,难以做到精确定义。

相关学者大多是以其政治动机为视角,通过论述丕平去世后法兰克王国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来映衬政治联姻对于法兰克王国的意义。

在查理曼与卡洛曼继位后,法兰克王国边境危机丛生,众多新近征服的地方势力试图借助丕平离世之际发动叛乱。

这些地方领主或公爵很可能与法兰克人的敌对势力——巴伐利亚公爵或伦巴德人构建短暂的盟约关系,共同反抗加洛林宫廷的统辖

而在王国内部,查理曼与卡洛曼的权力争夺,致使王国愈发走向分裂之势。

内外动荡的政治局势,促使贝尔特拉达必须竭尽所能提防这一时期可能存在的任何反抗联盟,并在二子之间创造一种平衡的态势。

为此,贝尔特拉达主动出击,通过缔结查理曼与德西德里乌斯之间的政治联姻,建立起一个由法兰克、伦巴德、巴伐利亚三方共同组成的军事同盟,进而缓解王国的边境危机,实现外部环境的稳定。

同时,针对查理曼与卡洛曼两兄弟在疆域领地以及势力分配上的不均,贝尔特拉达试图通过为查理曼找寻一位外部盟友,从而实现促进二子均势,化解双方矛盾的目的。

然而,也有个别学者对当时贝尔特拉达的做法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在看似百利而无一害的政治联姻背后,实则暗藏着难以察觉的不利因素

贝尔特拉达过于保守和谨慎的做法,其实是对法兰克人地位的削弱。这种安于现状的策划,将法兰克人严重束缚至一个受限的立场。

针对王国内外的各项难题,他们不得不依赖外部势力的援助。如此决策,将使法兰克人逐渐失去对外事务中的主动位置,并使得塔西洛与德西德里乌斯有可乘之机。

显然,查理曼本人也觉察到了这一弊端。故而仅在一年之后,他便放弃了这段婚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