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诸葛亮和诸葛瑾这对兄弟分别在刘备和孙权这样的敌对阵营里面打工,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还都混得相当不错。
诸葛亮就不要问了,刘备在世的时候对于诸葛亮基本上可以做到言听计从,用刘备的原话来说就是“如鱼得水”,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这个大管家;刘备去世之后就更加了不起了,后主刘婵称呼他为“相父”,并且基本上把所有的政事都交给了诸葛亮,而且完全信任对方。
君臣际遇,千古典范
而诸葛瑾在东吴虽然没有立下什么大功,但却始终官运亨通,深受孙权的信任,从一个幕僚做起,巅峰时期做到了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最让人不解的是,相比较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的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等一众高官,诸葛瑾的的结局毫无疑问是最好的一个。
在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诸葛瑾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成为一个官场的不倒翁呢?
诸葛瑾剧照
02 诸葛瑾其人诸葛瑾出生在公元174年,比自己的弟弟诸葛亮大了7岁,诸葛亮是公元181年出生的。
绝大多数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诸葛家族原本并非荆州人士,只是兄弟二人因为父亲去世早,再加上北方战乱不断,所以就随着叔父一起来投靠荆州的扛把子刘表。
可惜,刘表这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庸才”生不逢时,他没有雄心大志,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用易中天老师的话来说,刘表就是一个“漂亮的草包”,这些东西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早就看在了眼中,根本对于这个窝囊废没有寄任何希望,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根本没有刘表。
刘表
公元200左右,已经26岁的诸葛瑾出门闯荡的时候和自己的家庭走散,孤身一人漂泊到了江东,不过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他很快就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弘咨。
这个弘咨虽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少印记,但是他却又一个非常显赫的身份,他是孙坚的女婿,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孙权的姐夫,在吴国那是真真正正的顶级皇亲国戚。
就这样,诸葛瑾被带到了孙权身边,开始了自己平步青云的开挂人生。
一番试探之后,孙权就让诸葛瑾留在自己身边当长史,长史在两汉三国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官阶特别大的官衔,但却非常重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领导的办公室主任或者秘书长之类的,是一个典型的幕僚工作,整天陪着领导出谋划策或者整理文案之类的。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都知道这是个真正的肥缺,因为他一来天天可以陪着领导,二来可以接触到整个集团的核心秘密,能够干这个工作的人毫无疑问都是领导的心腹,其他人巴结还来不及呢,官阶的大小又有什么关系?
就这样,诸葛瑾开始了自己和孙权神交和深交的一生,终其一生被孙权重用,甚至死后哀荣不断,儿子诸葛恪也被孙权安排做了顾命大臣。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诸葛瑾凭什么?
诸葛兄弟
03 官场不倒翁的秘诀纵观诸葛瑾在东吴的整个人生,我个人认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平步青云,并且成为官场不倒翁,不外乎下面这几个原因。
第一,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对于任何人一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官场上面混的人更是如此。
你锋芒毕露,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你,大家会联合起来排挤你,就连老板也不会喜欢,就像杨修那样聪明反被聪敏误的人古今中外简直多如牛毛;但是如果你只知唯唯诺诺,碰到任何事情也不敢出头,那就更不行了,只能被人当盘菜夹着吃了。
诸葛瑾这个人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忠心耿耿而且绵里藏针,自从弟弟诸葛亮横空出世,成为那颗最耀眼的明星之后,如果没有孙权的安排,他从来都不会私下里跟自己的弟弟往来,无论是赤壁之战前舌战群儒那会,还是刘备驾崩吴蜀重新联手那会,跨度这么长的时间,诸葛瑾一贯如此谨慎。
我想,诸葛瑾和诸葛亮这对在历史上都属于绝顶聪明的人,在出道之前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和默契,既然兄弟二人为了整个家族的前途分别投靠两边不同的阵营,那就要舍弃兄弟情分先公后私,要不然面对那些雄才之主,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雍正王朝》里面六叔佟国维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候也和自己的亲侄儿隆科多做了诸葛兄弟一样的安排,两边押宝大获成功,可惜隆科多没有诸葛瑾兄弟的政治觉悟,最终死得太不值了,也死得太惨了,一个顾命大臣死于马厩之中。
隆科多辜负了佟国维的厚望,也害惨了整个家族
第二,时势造英雄。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诸葛瑾虽然比诸葛亮先出道,但是毫无疑问弟弟诸葛亮在那个年代的影响力是空前的,刘备去世后已经成为蜀国实际上的一把手,掌握着天下三分之一的军马钱粮。
如果当初诸葛瑾投靠的是最强大的曹魏政权,对于急于一统天下的曹魏政权来说,诸葛亮就是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诸葛瑾怎么表现和伪装都没有用,他最多就是徐庶第二,一辈子浑浑噩噩保个平安就不错了,升官发财的事情就不要提了。
而偏偏诸葛瑾是在孙权的帐下效力,孙权和刘备两边相对曹魏来说都是弱者,所以他们采取的战略是心照不宣的,那就是进攻性的防守,或者积极的防守策略,在此基础上要想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依赖彼此,谁都不想再出现关羽被两边包饺子的情况。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诸葛瑾就是一个吉祥物,也是孙权的一种态度体现,由他担任两国之间的使臣,往往能够起到其他人所难以企及的作用!
孙权用人手腕远在诸葛亮之上
第三,孙权刻意的平衡策略
最后要说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看不到,只有看《三国策》这样的正史才能品味出来。
诸葛瑾当时所处的江东存在两股势力的融合问题,一方面是以陆逊等人为代表的的江东豪门集团,另一方面是以张昭诸葛瑾为代表的的流亡派。
孙权和父亲以及哥哥始终对于江东四大家族的态度暧昧,一边打压一边又不得不用,等到时局稳定的时候就会找他们的麻烦,就比如对待大功臣陆逊就是如此。
而张昭作为流亡派的头牌人物又太过高调,动不动就以顾命大臣的身份说话,再加上又是个鸽派人物,弄得孙权很不爽,最终诸葛瑾作为流亡派的二号人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孙权平衡政策下的弄潮儿。
张昭很让孙权失望
结语总而言之,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尤其是在三国这样的乱世更是如此,诸葛瑾以一个普通的中下之才成为孙权的心腹大臣,这中间既有自己的小心谨慎,又有他和弟弟诸葛亮的政治自觉,但更多的还是当时的大气候和国际关系决定了个人命运!
好了,关于诸葛瑾就聊这么多!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和心得体会,请留言讨论交流,欢迎!
三国名士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