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上有汉光武帝、隋炀帝、汉献帝等。
以下是这三位皇帝的详细介绍。
1、汉光武帝
东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王朝建立者,汉高祖刘邦九世孙。
更始三年,刘秀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
2、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本名杨英,小字阿摐,弘农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仁寿四年七月,杨广正式即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
3、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王朝末代皇帝,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
建安二十五年,丞相曹操去世后,十月乙卯,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禅让,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以二女嫁于曹丕。
洛阳帝王有:刘秀、拓跋宏、曹丕、司马炎、杨广等。
1、刘秀,西汉建平元年,生于陈留郡济阳宫。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作为汉室宗亲,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号“舂陵军”。更始三年(25年),公开决裂更始政权,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
2、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3、魏文帝曹丕,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十二月十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4、晋武帝司马炎,咸熙二年(265年),拜为相国,袭封晋王。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
5、隋炀帝杨广,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