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新征程 一起向未来

启航新征程 一起向未来

首页战争策略乱战千秋更新时间:2024-05-01

  2021观点回眸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近日揭晓“年度字词”,“治”当选2021国内字、“建党百年”当选2021国内词。这组字词,映照着百年大党砥砺初心谋复兴的慷慨壮志,标注着东方大国蹄疾步稳向未来的奋斗岁月。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这一年,我们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强国有我”成为新的时代强音;我们坚定推行“动态清零”方案,牢牢掌握抗疫主动权;我们又一次体会奥运精神的振奋人心,翘首期盼奥林匹克运动在古老的长城脚下焕发新的光彩……犹记得在新年贺词中,*主席寄语亿万人民“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百年节点回望我们党栉风沐雨的伟大征程,在年终岁尾回眸这一年披荆斩棘的坚实足迹,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百年奋斗,圆梦正在今朝;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行进的中国,如今站在一个更为复杂的关键节点,即将开启一段更为壮阔的奋进征程。知向何处,则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则不竭于动力。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我们才能在党心与民意的汇聚中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起向未来,要有坚强领导核心。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叶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长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攻坚克难、披荆斩棘,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领导力是最关键的条件,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新征程上风雨兼程,“永远跟党走”,我们才能激荡出无往不至、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一起向未来,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精神一次次挺起这个古老民族的脊梁,铸就这个泱泱大国的尊严。放眼新时代,这一精神更加闪耀。从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到星夜逆行奔赴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太多凡人英雄,扛起急难险重的艰巨任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更多人“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一个肩膀与亿万肩膀同在,就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

  一起向未来,要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阶段,有识之士早已预言,各种斗争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善于经一事长一智,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我们一定能练就真本领、真功夫,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拥抱未来。这一年中,“七日谈”纵观世界局势、家国巨变,广议大城之治、世道人心,以思想锐度冲破众声喧哗。本期推出年度观点集萃,期盼与诸君碰撞智慧、振奋精神,一起向未来。

  1 百年风华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人心如秤,民意似镜。百年岁月峥嵘、生死相依,伴随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看得见”的巨变,亿万人民的头脑中、精神上,也发生着“看不见”的巨变。

  ——《砥砺初心赢得民心续写百年辉煌》,6月30日

  编辑手记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恐怕无人预想到,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最终会成为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不仅让中国摆脱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境地,让人民彻底告别了“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的命运,而且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以改革开放的推进,让中国跨越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使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不断抵达新高度。

  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海内外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版刊发《讲好生动故事呈现荡气回肠百年党史》(4月2日)、《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以弱胜强的斗争史》(6月25日)、《在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7月9日)等一系列文章,指出奇迹背后的关键秘诀: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一边,更以百年如一的伟大实践,以人民作为“国家之柱石”。“相信党,相信政府”的全民共识,让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让许多别人眼中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2 大国自信

  自信自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向前、赢得竞争的动力源。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蝲蝲蛄叫得再欢,但中国人照样有定力、有信心“种好自己的庄稼”,以正确的标尺审视自己,按照既定节奏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这正是国民心态日益成熟的表现。

  ——《中国人的自信力与安全感源自何处》,6月18日

  编辑手记

  曾几何时,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国门,也震碎了中国人的自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实现了民族独立,但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还是局限和影响了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不少人一度对域外风潮产生了近乎偏执的崇拜。

  近些年,中国人普遍开始平视西方、平视世界。中国人为何自信?让很多西方学者苦思难解。本版在《开放进步的中国会赋予国民更多自信》(4月23日)、《自信自强是应对外部风浪最好姿态》(5月12日)等文章中进行了深入阐述:国民心态的变化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扎根于现实,取决于国家的荣辱兴衰。平视世界是要有资格和实力的,“站起来”是基础,“富起来”是支撑,“强起来”是保证。

  3 顶流主旋

  今天的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复兴步伐铿锵有力,我们不仅是亲历者见证者,更可以在巨大的时空范围内去比较不同政治制度的效能、不同经济模式的利弊、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当国人对于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对主流价值和党史国史自然就有了更多深入了解的热忱。

  ——《主旋律登顶背后是越来越强的国民自信》,11月26日

  编辑手记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有太多耐人寻味的动人故事。近些年,从《觉醒年代》到《香山叶正红》,从《金刚川》到《长津湖》,从《我和我的祖国》到《山海情》,掀起了一波波追剧观影热潮,让几代人革命奋斗历程中的艰难险阻、不屈不挠,以“很燃”的姿态重现在当代人面前,成为一种现象级文化景观。

  “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我们在《主旋律的〈觉醒年代〉为何能够火出圈》(3月3日)、《喜看越来越多主旋律作品成“顶流”》(10月13日)等评论中分析了中国主旋律作品走红的逻辑,认为促成主旋律作品传播之变的,首先是持续高涨的国民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当代中国人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也更能读懂这个古老民族矢志复兴的伟大梦想。

  4 激情奥运

  我们将举办冬奥会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中,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融汇为一张蓝图,促进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可以说,这将不仅是一次体坛盛会,更是一个惠及千家万户、推动文明进步的广阔平台,一个创造更加优良的体育运动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历史机遇。

  ——《张扬奥运激情 期 待“ 下 一 站 北京”》,8月11日

  编辑手记

  奥运会之所以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件大事,在于人们对力量、速度、热血的尊崇,更在于竞技中展现的昂扬精神与团结姿态。在《奥运承载着世界“更团结”的期盼》(7月23日)、《从奥运健儿看“中国后浪最美的样子”》(8月4日)等多篇评论中,我们都阐述了一个道理:竞技是为了超越自己、战胜对手,但终极目的是让人类成为一个更加团结的命运共同体。体育赛事可以停摆、可以延期,但越是在艰难的时刻,“团结、和平、进步”的体育精神越弥足珍贵。

  明年立春之日,奥林匹克运动将在古老的长城脚下焕发新的光彩。许多人期待着在冬奥平台上放飞梦想,我们也相信,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欢聚北京,将以更团结姿态提振世界信心。

  5 科学战疫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相当于进行着一场“开卷考试”,做出的抉择也不尽相同。但抗疫成效怎么样,防控姿态对不对,事实才有说服力,有用才是硬道理。中国方案经受住了实践检验,何其幸运。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均有增无减。坚定对中国模式的自信,将积极抗疫进行到底,我们才能夯实来之不易的安全成果。

  ——《坚定自信用好中国方案将抗疫进行到底》,8月25日

  编辑手记

  秉持什么样的抗疫姿态,就有什么样的抗疫结果。两年来,中国始终采取积极抗疫策略,坚持最全面、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历经风雨,城市无恙,人心皆安,这是对抗疫成效最好的说明,也证明坚持常态化防控“动态清零”,以最大力度推进疫苗接种,是最适合中国的抗疫策略。

  在《“四早”仍是应对新一轮疫情关键所在》(8月4日)、《疫情反复提示防控体系还需进一步织密》(10月20日)、《科学防治始终是克疫制胜的法宝》(10月29日)等多篇评论中,我们对中国抉择的深层动因进行了解读,提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制定抗疫策略必然经过综合考量——除了医疗资源,还要考虑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等等,而这些又极大取决于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国民心态等“国家基因”。我们尤须保持对于中国方案的信心,以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坚持积极应战,以行动对国民负责,对世界负责。

  6 大城之治

  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自己首先是人民群众。决不能脱离人间烟火,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象牙塔里拍脑瓜、想当然、作决策。只要始终抱持人民情感、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自然能始终处在“体验和感受”之中,政策制定也将更加科学合理。

  ——《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察实情办实事》,4月30日

  编辑手记

  接诉即办是首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撬动基层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接诉”提供了广大市民直接找政府、快速表达诉求的渠道;“即办”则明确了不同治理主体闻风而动、有求必应的责任。随着《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出台,种种机制创新亮点以立法形式固化下来。于政府职能部门而言,自此接诉即办已不是“向前一步”,而是一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着眼于此,本版接连刊发《以制度力量推动接诉即办向前一步》(6月4日)、《接诉即办离不开基层“热心人”》(8月13日)、《接诉即办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表达》(12月22日)等文章,剖析接诉即办的革命性所在。准确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能真正做到察真情、办实事。作为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样本典范,接诉即办不仅是“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为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提供了“北京方案”。

  7 饭圈治理

  “流量明星”滋生“劣币效应”,一众“鲜肉”“小花”抢占荧屏,绑架着广大观众的有限精力。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影响,无原则地崇拜颜值、金钱、流量,为“哥哥”网络贷款甚至花掉全家救命钱的事情屡见不鲜。对此种种,国家出手治理正当其时、很有必要。

  ——《“饭圈”的乱账该好好算算了》,5月12日

  编辑手记

  搭乘技术进步的东风,各类网络平台迅猛发展,成为公共信息集散地,自由表达意见场。但伴随对流量热度的畸形追捧,戾气秽气、浮气躁气也成为网络空间常态。娱乐八卦、低俗信息盘踞热搜;饭圈互撕、拉踩引战屡见不鲜;劣迹艺人、有毒网红群魔乱舞。种种乱象污染世道人心,清理网上失德失范、违法违规现象势在必行。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本版在重要节点就热点事件积极发声,刊发《不能让饭圈文化破界污染》(9月17日)、《媒体平台不能给明星“捧臭脚”》(11月25日)等大量文章,强调塑造网络文明是一项惠泽长远又复杂系统的基础建设。网络平台要守土尽责,广大网民也要理性自律,不以喜欢之名强行打扰,不以守护之名掀起乱战。

  8 冷看风口

  一场“3·15”晚会下来,平台大数据“*熟”、逛街被商家“偷脸”、求职简历被贩卖等有关技术霸凌和信息安全的问题占了大头。传统消费模式中仍存隐患,技术风口又频频成为侵权入口,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消费者如何维权,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莫让技术风口成为消费侵权入口》,3月19日

  编辑手记

  技术是中性的,一项新技术究竟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还是“潘多拉的魔盒”,根本上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更进一步说,取决于这个人的价值观。围绕技术失范乱象,我们在《让“非必要不刷脸”成为应用前提》(3月10日)、《人脸识别 严管才有未来》(4月28日)等文章中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透支人们隐私和尊严的方式,换取技术的狂飙突进。

  新兴科技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也屡屡被别有用心者当做工具,搞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买卖,吹大泡沫,收割韭菜。《元宇宙热潮需要更多冷思考》(11月12日)、《元宇宙别又沦为炒作的“新衣”》(12月24日)等文章发出提醒,即便风口真的出现,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注定成不了气候,而那些揠苗助长的闹剧,不仅为某些科技的成长带来重大挫折,还产生“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问题,负外部性不容小觑。

  9 奋斗强音

  何谓“生逢其时”,何谓“可为有为”?其实类似问题,一代代年轻人都用自己的行动做出过回答。把握“此时、此地、此身”,对“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推诿、不拖延、不逃避,只拿出时不我与、时不我待的精气神去奋斗、去打拼,自然能在不断变换的时代激流中成就大写的人生。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闪耀在奋斗之时》,6月9日

  编辑手记

  奋斗,从来都是中国人的行动哲学。但每一代人面对的环境机遇、遭遇的压力挑战、设想的路径姿态,又必然是不同的。本版关注当代青年的现实困惑以及舆论对于他们的误读,在《莫用“躺平”误读奋斗着的年轻一代》(6月2日)、《以倾听与理解为“后浪”加油》(12月24日)等文章中解释,当代青年有着更活跃的思维、更张扬的个性、更外向的表达,对青年人多一些温暖鼓励,去化解那些不必要的分歧、争端,试着欣赏那些“不一样的烟火”,奔涌向前的时代浪潮必会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奋斗自强者。本版刊发《“破背心”里挺立着奋斗的脊梁》(3月26日)、《“努力终有所成”是时代对奋斗的激励》(4月21日)等文章,强调这个乘风破浪的梦想时代,前所未有地赋予个体追求幸福的多元维度和机遇。只要脚踏实地、辛勤付出,谁都可能得到成功女神的垂青。

  10 民主真谛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两会是“中国式民主”的一种实体运行。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体会到,“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政治制度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在两会与民意的共振中坚定制度自信》,3月5日

  编辑手记

  好的民主,应凝聚社会共识而不是造成社会撕裂和冲突,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不是导致社会阶层和利益固化,应保持社会稳定有序而不是带来混乱和动荡。在《不一样的跨年夜给世界上了堂人权课》(1月6日)、《立法会“五光十色”诠释民心所向》(12月22日)等文章中,我们解析了中国的民主实践:尊重和保障人权早已被写入宪法,更是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人民的期盼、希望和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

  反观一些西方国家,嘴边时时挂着“人权”“民主”,实则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版刊发了《美式民主从来就不是“灯塔”》(7月30日)、《失控的美式民主已沦为世界笑话》(10月22日)等评论,指出西方“民主”的失败是其自身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深层次矛盾积累的复合问题,自己不反躬自省,却妄图让别人“吃药”,只会病入膏肓、歧途难返。


来源 北京日报

文字 崔文佳 晁星

漫画 李嘉

流程编辑 吴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