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颠覆之线”:致敬古老而又年轻的纤维艺术历史与当下

凤凰艺术|“颠覆之线”:致敬古老而又年轻的纤维艺术历史与当下

首页战争策略命运之锤更新时间:2024-07-27

“颠覆之线”

女性主义学者罗兹斯卡·帕克(Rozsika Parker)的著作《颠覆之针:刺绣和女性主义创作》,这部于1984年出版的关于织物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经典,通过表达对用针进行工作的女性们的历史,成为197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强有力呐喊。

罗兹斯卡·帕克(Rozsika Parker)的著作《颠覆之针:刺绣和女性主义创作》

近日,“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以“颠覆之线”主题,通过一次视觉与思想的双线并行的展览“线场”,向罗兹斯卡·帕克及其著作《颠覆之针:刺绣和女性主义创作》致敬,也向古老而又年轻的纤维艺术历史,向用线元素进行创作的纤维艺术工作者们致敬。

今天,当代纤维艺术工作者的范畴早已不止于女性,全球纤维艺术的关注点也不再是女性主义。然而作为人类诞生之初就已出现的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织物艺术仍然不断地在发生着改变,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风尚,也同时影响着所有其他的艺术形式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策展人许嘉的专访报道。

展览”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开幕现场

2023年4月25日,“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出席并讲话,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傅巧玲出席开幕式。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班陵生,纤维艺术系教师、展览策展人许嘉,纤维艺术系主任、展览学术主持黄燕分别致辞。学校相关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媒体嘉宾等参加活动。

纤维艺术新锐展是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发起,邀请全国优秀的年轻纤维艺术家的系列作品展览,旨在挖掘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的新鲜力量。展览依托中国顶尖艺术高校的纤维艺术教学资源、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的广大平台,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的理论支持与研究力量,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大力支持下,打造出一场呈现当代中国纤维艺术活力与先锋性的高水平盛宴。

盛梦菲,《玫瑰人生》,50cm×50cm×4幅

本届新锐展的主题是“颠覆之线”,旨在向20世纪的女性主义学者罗兹斯卡·帕克(Rozsika Parker)的著作《颠覆之针:刺绣和女性主义创作》致敬,这部1984年出版的关于织物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经典,通过表达对用针进行工作的女性们的历史,成为197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强有力呐喊。今天,作为人类诞生之初就已出现的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织物艺术仍然不断地在发生着改变,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风尚,也同时影响着所有其他的艺术形式。本次展览借鉴“颠覆”之名,通过一次视觉与思想的双线并行的展览“线场”,向古老而又年轻的纤维艺术历史,向用线元素进行创作的纤维艺术工作者们致敬。

刘栖,《柱》,60 x70 x400cm

本届新锐展分为序章“神话”,及四大章节“生命”“秩序感”“网空间”“纠缠的文明”等五个板块,呈现由历史的纺织文化,到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脉络与突破之路。通过一根线的串联,在展厅中呈现为纺锤、脐带、蔓藤花纹、线网和书籍为代表的一系列策展装置,是策展人许嘉带领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一年级研究生进行的课程创作

”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展览现场,策展人许嘉导览

视觉和思想双线进行,艺术性和研究性两条线索相互穿插。每个版块均提供若干个线索:“绳结”代表着纺织文化和纤维艺术中的一些引申意象和节点,希腊神话中三位一体的命运女神的纺织形象,各民族文化中象征姻缘的“红线”,美术史家恩斯特·贡布里希的著作《秩序感》,1942年马塞尔·杜尚的传奇作品《十六英里的线》,以及“纺织”与“文字”源自同一拉丁词根等等,来丰富观众对这一单元的想象和深度,也令整个展览以“点—线—面”呈现,每一版块的艺术家作品均成为此主题的当代写照

”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展览现场

本届展览的参展作品类型多样,展厅中还设有几个独立的“触感”与“色彩”空间,充满不同材料肌理的艺术家工作室现场还原,以及光导纤维交织而成的随着观众脑电信号不断变化的混色网络。艺术家们既能从刺绣、编织、缝纫、盘绕、蕾丝、缠绕、打结、染色、钩针等传统织物技法出发,创造出颠覆人们固有认知的作品,又能在数码编织、机绣、针织等新兴手段基础上发展,结合不断拓展的软材料范畴,来传承并延续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纤维艺术变革力量,同时彰显具有中国特色的80后至00后年轻纤维艺术家们的姿态与思考

凤凰艺术 & 许嘉

凤凰艺术:

今年纤维新锐展是疫情后的第一次,应该有一些与以往不同,比如是否会因为停止和积累了两三年这一届新锐展会比一样一年一次的时候可选作品和艺术家的数量都多,作为策展人你在推进工作中是感受到多,还是被疫情影响并没有数量上的变化或反而减少?

许嘉:人数上这一届应该是最多的,前几届的人数,一般就是20出头,这一届一共有38位艺术家,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届的场地比较大,另一方面就是疫情停了两年,我们可以选择的人和作品会多一点。年龄上来讲这次最年轻的参展艺术家是大三的学生,年龄最长的就是我们的两位系主任。新锐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推出更年轻的艺术家和更实验性更前沿的一些观念和作品。这一届因为疫情停办了两年,的确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余地都比以往大一点。

值得强调的是纤维系的老师都非常给力,许多老师都专门为这一次的展览创作。比如应歆珣老师的绿色的空间,石冰的工作室的空间,都是全新的作品,我的戳戳绣作品还有宋春阳老师的作品,也是为这次展览专门创作的。

应歆珣,《景观疗养院》,8*6米空间

许嘉,《阅读城市6》,6米墙面

凤凰艺术:

展览中与刚刚过去的疫情直接相关的作品有几件?这是你有意安排还是出于其他考虑?

许嘉:这次展览里是有一件作品是我们系的博士毕业生去年身处疫情的时候创作的,

蓝色空间里充满口罩包裹的物品,小小的空间中所有东西都被口罩细细缝纫包裹,意味着隐私和隔离

。这件作品与疫情相关不是刻意安排的,而是根据策展理念挑选的。策划这次展览的时候已经到后疫情时代了,我主要是以纤维艺术的发展脉络来梳理,没有特别想要去强调疫情这件事。我认为反而是在将来,过一段时间再回想和反思,隔着时间的沉淀可能会对疫情这三年有更理性或者更新的看法。

李军毓,《缝纫机》,大型空间作品,尺寸可变,中间木框尺寸:3m*3m*3m

凤凰艺术:

你对展览的四个板块的推进关系是如何思考的?每一个板块又都有几个线索,它们都

线性关系还是复调关系

许嘉:这次的展览的策展理念是跟我在纤维艺术系一直上了好多年的现代纤维艺术发展史的脉络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部分生命,是从纤维最初的纺缍也就是纤维生命的象征到人类生命的起源,就是从古老的织物艺术到今天的当代纤维艺术。其实是从最初的神话一直到这个生命或母亲的脐带还有一些经纬人生的论述。

第二部分是秩序感,包括刺绣、编织等手工艺,也即是装饰艺术和纯艺术的一个分分合合的过程,强调秩序感的建立。

从秩序感以后,慢慢进入第三个板块网空间,这个部分展现的是现代纤维艺术的变革,它不再只是平面的一个秩序,开始出现软材料营造的空间性作品——最著名的就是1942年马塞尔·杜尚的那件《十六英里的线》作品,我在展览中也把当年的展示图片打印出来。

最后一个板块“纠缠的文明”是对开头神话的回应,人类的文明其实也是一部织物的发展史。Textile,text,texture,在拉丁语中有相同的词根,策展装置表现为一系列软材料制作的书。

这就是整个展览的脉络,其实也是一个课程的脉络,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让观众更进一步的了解,当代纤维艺术它是怎么发生的,它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它有怎么样的历史渊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其实是非常近的

每个板块中设置的不同的线索,相互间是复调关系,不是递进的。每个板块中都能生发出一些有意思的点。一开始我准备了很多文献和文字,后来为了展览的视觉呈现,删掉了大量的文字,也删掉了一些线索,去繁就简,只保留了目前这样普通观众更好接受的样貌。

序曲:神话

线索I:生命之线

线索II:命运之锤

线索III:阿里阿德涅之线

第一章:生命

线索I:孕育生命之线:脐带

线索II:红线

线索III:轮回之线

线索IV:经纬人生

第二章:秩序感

线索I:法则与秩序

线索II:古典的单纯:丝理

线索III:拓扑:从有限通往无限

线索IV:装饰与抽象

第三章:网空间

线索I:存在之网

线索II:蛛网:触觉和感知之网

线索III:十六英里的线

线索IV:矩阵

第四章:纠缠的文明

线索I:织物与文字

线索II:熵

线索III:褶皱

展览”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展览章节与线索

凤凰艺术:

展览从第一件用尘埃做的纺缍作品开始,到最后用现代工业纺线重塑罗马文明的雕像作品结束,有种

用艺术留下那些幻灭物质或文明的企图,这是艺术家创作的本意?还是策展人的暗示?还是观众的误读?

许嘉:第一个纺锤作品,是用艺术家工作室收集的尘埃做的。从纺锤开始,是因为织物艺术它最早的存在形态就是在神话中,和纺织密切相关。中国有嫘祖养蚕的神话,西方有命运女神,一个三位一体的纺织女神。还有最早的鸟女神玛丽夫人,那件翅膀的作品表达了生命之源的隐喻,艺术家用缠绕的方式重塑了鸟的形象,并以纺锤连接。这些都是与最早的神话相关的。

展览的脉络是从原始的的神话生命的起源,到人类赋予织物以平面秩序,再到进入空间,最后形成了如纤维丛般纠缠的文明

最后一件作品它复原了基里科的绘画《爱之歌》,通过软材料的装置再现古典绘画,因为作品本身的线性感,将它放在开放的空间中很难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所以给了它一个角落的半封闭式空间,反而把作品的感觉烘托出来了,也是纯属巧合吧,观众如果解读出最后这个作品中是对序曲的回应,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那也算一个良好的开头和结尾吧。

杨安,《涅槃》,悬挂,3m×2m×1m

基里科,《爱之歌》,布面油画,73cm*59.1cm,1914

宋春阳,《盘绕》,2米悬挂

凤凰艺术:

展览主题颠覆之线是借鉴掀起女权主义的《颠覆之针》而来,那本书和那个运动的确颠覆了一些观念,这次展览是否也有

某种颠覆的暗示?还是对已有颠覆的艺术呈现

许嘉:我读博士时研究的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当时到英国留学了一年,英国的导师推荐了这本书,它跟中国研究刺绣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中国通常是从技法或者艺术性去分析,《颠覆之针》这本书却是从社会学出发,从西方女权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女性如何被刺绣缝纫等工作限制在家庭这个小范围手工艺的社会,而到工业革命的时候大量的女性被迫成为了工厂工人,仍然被男权社会压制,最后如何反抗颠覆的这样一部历史。这次的展览是想向那部书表达致敬,借鉴了“颠覆”之名。

今天的纤维艺术,很多艺术家未必是用线创作。但大部分还是从线出发,所以这次的展览就限定了用线元素来进行创作的作品。我想表达的并不是今天的人们一定要去颠覆,也不是呐喊口号,只是在叙述纤维艺术从织物文化发展到今天的当代纤维艺术,它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颠覆的历史。我希望通过展览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事实,希望通过展览中的作品,让大家视觉性地感受到跟传统认知的织物艺术不一样的东西。

书封

《颠覆之针:刺绣和女性主义创作》(The Subversive Stitch: Embroidery And The Making Of The Feminine)中,罗茜卡·帕克(Rozsika Parker)通过揭示从中世纪到今天的刺绣历史,追溯了一段隐藏的历史——女性气质和女性社会角色观念的转变。

凤凰艺术:

纤维新锐展貌似局限在学院内部的展览是吗?这种特点与纤维三年展相比除了规模外,它的

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许嘉:规模不能相比,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是面向全世界的,邀请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新锐展主要是面向国内的,这次有苏州、广州的艺术家,也有韩国的艺术家。从年龄上主要推的是年轻人。本次展览最大的参展艺术家是八零年的,今年也才40出头。大部分是研究生还有几位本科生的作品,也包括不同艺术院校的年轻老师。

新锐展发起的初衷就是给年轻艺术家提供机会。今天的学生,除了毕业展,很少有机会能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这样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展览的优势在于我们能看到一些新面貌和实验性作品,并同时展现现代学院派纤维艺术教学的样貌。我们不只是在做创作,也有自己的文脉的理论梳理。展览开幕后的几天就是中国美院纤维艺术系主办的全国纤维艺术专业的教学研讨会,将会有从全国各大高校的纤维艺术系或者织物设计系近100多位嘉宾前来参加交流。本届新锐展也恰是在兄弟院校前展现我们教学成果的一个机会。

凤凰艺术:

作为策展人你期待的观众是什么样的?希望参观的观众从中读到什么?你期待这/次纤维展览同艺术界碰撞能有什么结果?

许嘉:我力求展览能够跟大众有一些碰撞,特别是各个板块中提供的线索,我希望普通观众能够解读到,从而理解我所说的纤维艺术的发展脉络。听说很多观众都很喜欢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所以我希望新锐展也能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让观众知道年轻的纤维艺术正在发生着什么,也希望能吸引更多有心从事艺术的青少年对纤维艺术产生兴趣。

”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展览现场

凤凰艺术:

今天的纤维艺术教育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比如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是否有茫然?如何吸引年轻人?

许嘉: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纤维艺术专业的挑战,所有专业的艺术学生都在面临挑战。但纤维艺术有一个特殊性,就是它有很强的技术性,所谓上手的劳作,同时它又是跟人的生活非常贴近跟身体的感受非常贴近的一门当代艺术。我们的教学有从传统编织、刺绣到今天的数码编织和机器刺绣,但是即便是后者,也是机器不能完全代替的,因为数码编织和机器刺绣也需要艺术家一直在机器旁边去操作那个机器,只不过机器帮你提高了效率,但是最后做出来的效果,还是控制在人的手上。所以昨天陆蓉之老师就开玩笑,她说你们将是最后一批被AI替代的艺术工作者。

部分参展作品

胡臻真,《蕾丝编框》,悬挂

辛齐,《城市经纬0.1系列》,66×48cm×6

孙成岩,《星屑》,悬挂装置尺寸:长2.7m 高可变,墙面单件尺寸:100cm*79cm,其余尺寸可变

罗诗琳,《良夜·一米线》,1.8米平方地面

盛梦菲、夏晓琴,《新生》,Φ50cm×3幅

关于展览

展览”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海报

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The Subversive Threads-5th Frontier Fiber Art Exhibition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

总策划:班陵生 余旭红

艺术总监:施慧

学术主持:黄燕

策展人:许嘉

展览统筹:夏商周

展期:2023.4.25—5.22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B1层

开幕式:2023年4月25日(周二)14: 00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

(凤凰艺术 杭州报道 采访/姚远东方 编辑/程子 责编/索菲)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