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权力的游戏》之所以火爆全球,不仅因为制作精良,剧中的魔幻、战争以及政治斗争戏份非常令人着迷。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权力的地方,必然围绕着权力展开利益角逐,电视剧如此,处于上升期的大秦帝国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权力的游戏争斗。
公元前268年,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派五大夫绾率领军队讨伐魏国,攻下了怀地(如今河南焦作地区)依山傍河,好地方。
公元前267年,秦国派驻魏国人质的太子悼去世。这让魏国很尴尬啊,不管什么原因,惹不起的大秦帝国堂堂太子死在了自己国家,就算联合国调查团来了,也说不清楚不是。
秦国呢,也不废话,讨要说法啥的直接忽略,上来就拿地,攻取了魏国的邢丘。落袋为安才是王道。
不用说,这些应该都是范雎的主意,所以秦王对范雎日益器重。
秦国没了太子,这可就动摇了国本,虽然昭襄王还比较年盛,但这个事情毕竟非同小可。况且昭襄王目前的处境也挺尴尬,所以,范雎不失时机的建言献策。
战国时政新闻,经常听说齐国有孟尝君,却很少有齐王的消息;秦国有太后、丞相经常刷存在感,很少秦王的消息。*,经常上不了热搜,想想也是没谁了。
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是王呢?这里范雎给秦王来了一个定义:能够大权在握,能够掌握利害得失,能够生*予夺,满足这三点才能称的上是王。
反观一下秦国的情况,国家实力确实很强,但是太后专权丝毫不顾忌秦王的存在;丞相出使别国居然不给秦王报备;
秦王的舅舅、二弟处事决断什么的,无所顾忌,很任性;三弟自由出入,从来不请示一下。
这些皇亲国戚们无组织无纪律,如果放任下去,想不亡国都难。
秦国处在这些亲戚们的威势之下,也就没有所谓秦王啥事儿了。
丞相穰侯的使者,手握大秦的外交重权,决断各国外交事务,行迹遍及天下,征讨敌国,谁敢不听。
这个事情吧,得分两面看,如果打赢了,丞相穰侯就很不客气把战利品拉到他的封地陶城;那要是打败了,呵呵,不仅老百姓怨声载道,还得国家给他擦屁股处理后续的事儿。
就像那果树,结的果子多了,树枝就被压断了,树枝压断了,就会伤及树根;放在国家什么情况呢?封地要是大了,就会危及国家,大臣的地位太高,还有大王什么事儿呢?
下面举两个反面教材的例子。想当年,淖齿主政齐国的时候,怎么对待齐王呢?用箭射齐王的大腿,抽了他的筋,把齐王挂在宫庙的大梁之上,不到一天就死了。
李兑主政赵国怎么操作的呢?把威武的赵武灵王囚禁在沙丘行宫,硬生生困了一百天,给饿死。
现在啊,秦国的这些个皇亲国戚的形式风格,跟淖齿和李兑有啥区别?那以后会有啥结果呢?
回顾一下历史,夏商周三代的最后为啥亡国?还不是因为贵戚专权,国君不问政事,都喜欢喝喝酒搞搞娱乐活动。
这些专权的人呢,嫉贤妒能,上下蒙蔽,就想着往自己家里弄货,根本不为国家考虑;国君呢,也不管不问不知道,所以就顺利的败亡了自己的国家。
这时候的秦国,从基层管理人员,上至封疆大吏,再到秦王身边的,无非都是相国的人。
秦王呢,看着好像满朝的文武大臣,实则他自己早就被孤立了,可想而知,下任秦王很可能就不再是嬴姓后代了。
经过这么一番分析,这顿焦虑贩卖,让秦王深吸一口凉气,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危险的悬崖边缘。
于是决定,废除宣太后,驱逐丞相、舅舅、两个弟弟于关外,任命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秦国长达数十年的外戚专权到此结束,此时是昭襄王41年,大家仔细品品。
权力的游戏,从古至今从没有停止,游戏没有规则,但是游戏有魔力,其中的参与者,尽管会上下沉浮,但从来都趋之若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