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权力游戏:混乱是阶梯,也是深渊

大秦帝国的权力游戏:混乱是阶梯,也是深渊

首页战争策略权力帝国手游更新时间:2024-05-09
中华帝国的奠基者——秦始皇与蒙恬(7)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260年,也就是伟大的秦始皇出生前一年,秦赵长平之战以赵军惨败告终,秦军大将白起一举坑*了四十万赵国降卒,从此,秦国与赵国结下了倾天下之水也洗不尽的血海深仇。

五十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10,伟大的大秦帝国却开始一步步的葬送在了一个赵国人的手中。

而且阴谋发生的地点也在原赵国境内。

人类命运的纠缠,有时就是这么神奇,国运也是如此。

公元前210年7月20日酷暑,一辈子求仙问药妄图长生不死的秦始皇,在出巡到沙丘这个地方时,死了。

关于始皇帝的死,史家们有很多说法。有人从尉缭子描述秦始皇“挚鸟膺、豺声”,推测他一直患有很严重的软骨症和支气管病,也有人推想他可能是死于因长途旅行中艰辛颠簸、水土不服而突发的癫痫病。

不管怎么说,千古一帝秦始皇这天死了,而且就死在当年赵主父饿死的那座宫殿里,时也,命也?运也?

赵主父死的时候是47岁,秦始皇死的时候是50岁,跟许多大有作为的君主相比,他们活的并不算长,也正因为如此,秦王朝与赵国的命运开始变得多舛起来。历史,往往有很多惊人类似。

总之,始皇帝死的太不是时候了,他竟然死在了巡游的路上,这对帝国政权的平稳过度是非常不利的。

事实上,始皇帝根本就没有料到他会这么快死,要知道在此之前没多久,他还在东海之滨亲手射*了一条硕大无朋的鲨鱼呢!一切都来得太快了,让他措手不及,也让两只巨大的老鼠钻了个好大的空子。

始皇帝*着躺在重重帐幔之中,无奈的想起了一个人,赵主父。

八十五年前,赵主父也是这么静静的躺在这里,等待死神来临的,不过赵主父想起的,却是齐桓公。

三个人,三条命,可叹复可笑。

始皇帝长长的叹了口气。

千秋功罪任评说,终不悔九死落尘埃,说得轻巧,谈何容易!

我这一辈子啊……

孤独,无边的孤独。

不管有多么的不甘,不管有多么不舍,秦始皇不得不承认,他虽然可以在空间上完成统一,但他自我的生命却无法超越时间,统一时间,甚至对抗时间,术士们虽然为他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但梦醒了,他还是必须面对恐惧,面对死亡。

他虚弱的身体不停的发抖,像一片秋风中凋落的残叶,即使窗外夏意正浓。

看来他真的快死了,没办法啊,还是得选一个儿子接班。

秦始皇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选择了扶苏。虽然扶苏和他的施政理念并不一样,但为人还算稳重。逆取顺守,天下长久之计也。秦始皇一辈子逆取,为的就是给下任皇帝一个顺守的环境、施恩的空间,在这一点上,扶苏还是能够合格的。

那么宣布接班人这等大事,应该托付给谁来办好呢?最佳的人选,应该是忠心耿耿的蒙毅,可惜,前些日子秦始皇派他代替自己出外祈祷山川去了(注1),恐怕没有那么快回来。

如此,秦始皇身边只剩两个选择了,李斯、赵高。

李斯,帝国的丞相,朝廷的能吏,对自己也很忠心,似乎托孤重臣非他莫属。可惜,他与扶苏有矛盾,不是私人的矛盾,而是政治立场的矛盾,换句话说,李斯与自己一样,精通的是乱世重典,政治路线与扶苏南辕北辙,他们俩凑不到一块儿去,还是算了吧。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日后扶苏的丞相,让他自己去选吧。

那么只剩下一个赵高了,他是一个宦官,应该没啥野心吧,有也不怕,难道扶苏与蒙恬还对付不了区区一个太监吗?好,就这么办,写一封诏书让赵高立刻送到上郡去,让扶苏回来主持大局。

赵高趴在地上,小心翼翼的在诏书上的写下了一行字:“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然后盖上玉玺,毕恭毕敬的呈给秦始皇,低着头,脸色阴晴不定。

诏书拟就,秦始皇心中的一颗大石终于落地,他的眼神开始涣散,觉得身体越来越轻,越来越轻,突地一震,整个世界在他眼前消失……秦始皇伟大的一生终于落幕了,只留下一个错,一个聚九州铁也铸不成的大错。

这个错就是赵高,秦始皇太低估赵高了,赵高此人,深不可测,可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太监那么简单。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可见,赵高的祖上也曾是风光过的,有人推测,赵高之祖或为赵之公子,不知何时被送到秦国为质,后可能因赵秦交恶滞留秦国,其子孙传到了赵高父母一代,早已沦落为普通贱民无异;赵高的母亲更因触犯刑法而受刑收入“隐宫”(注2),沦为官家奴婢。而按照秦法的《收孥相坐律令》,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也都要连坐,没入为官奴婢,永世不得翻身。

要是一般人,恐怕早就对此生无望了,然而赵高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因为按照秦法,每个人都有资格学习文书法律知识而成为秦吏(注3)。于是,赵高日夜苦读秦法,对各种文字典章律令倒背如流,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秦国法律工作人员。

通过不懈的奋斗,赵高终于获得了秦始皇的赏识。但赵高毕竟是个奴隶,没法入朝为官,这样吧,委屈点,受个宫刑,进宫来当太监。

面对这样唯一一个能够提升阶层、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赵高能怎么办?反正他当时已经有了子女(史载赵高有女婿阎乐),干脆狠点心,搏一把吧!

当时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卑贱的奴隶,内心却燃烧着先祖赐给他的勃勃野心。他愿意舍弃一切,忍受一切,换取一切能够往上爬的机会;他要让一切轻视他的人,为此付出代价;他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甚至扼住秦国的喉咙,为故国复仇,为父母复仇,为自己复仇!

就这样,赵高凭借着极强的进取心,一步步往上爬,先被任命为中车府令,也就是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又被任命为符玺令,也就是皇帝的贴身秘书;再被任命为皇帝少子胡亥的教习,也就是皇家私人教师;一步一步,终于进入到了秦国政治权力的核心与中枢(注4)。

看来赵高的能力还是相当强的。能当上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必然身强力大、御术精湛;能当上皇帝的贴身秘书,必定书法优美,烂熟文字典章(注5);能当上皇子的家教,也是因为始皇帝看中了他精通律法狱法的特殊才能。可以说,除了军事上的能力,赵高才具一点儿不比蒙恬差。若不是因为身已去势,赵高何尝又不是另外一个李斯?一切都是命数,赵高的出身与遭遇,注定了他无法成为一代名臣,他只能去做一个复仇者,一个颠覆者,他他要将嬴政、李斯、胡亥、蒙恬、扶苏全部玩弄于鼓掌之间,同时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权利。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

然而,站在高位的人永远无法洞察到卑贱者的行事逻辑,结果,始皇帝在临死之前,将整个帝国的命运信任托付给了这个心怀不轨的复仇者。

赵高拿着秦始皇给他的遗诏,并没有派人去送给扶苏,而是直接去找他的好学生胡亥了。

由于秦始皇一生中曾四次遇刺,所以皇帝的安全保密工作一向做的极好,如今知道他驾崩的,只有赵高、李斯、胡亥以及五六个皇帝的贴身太监。这种情报的不对等,让赵高找到了一丝漏洞,同时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小儿子胡亥,这小孩一生下来就因乖巧聪明而倍受始皇帝喜爱,每次皇帝出巡都要将他带在身边,但是宠爱并不见得就要将皇位传给他,因为胡亥当时才十二岁(注6),始皇自幼即位,饱尝了权臣干政之苦,他可不想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另外,胡亥这小子是很聪明,但聪明过头了,把什么都看得很容易,这对帝国是相当危险的。所以秦始皇从未想过传位给他。

听说父皇驾崩了,胡亥小朋友大哭,手足无措,赵高趁势言道:“主上驾崩,并无遗诏封立诸子为王,单单赐书与长子。将来长子即皇帝位,公子并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好?”

胡亥这才止住哭声,道:“父皇遗命如此,何可言者!”

赵高见胡亥如此呆萌,摇头叹道:“此却不然!方令天下之权,惟在公子与高及丞相而耳。愿公子留意,须居人上,勿为人下!”

胡亥惊道:“此大不孝之事,吾切不可行!老师幸勿再言。”

赵高知道胡亥小孩子从没干过坏事儿,心里难免有障碍,而对于这种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一定要搬出大道理来,才能激发他的行动力,于是道:“臣闻,汤武*其主,天下不称其不忠。卫辄拒其父,孔子不指为不孝。总之,行大事者,不顾小谨。若犹豫不决,必致后悔。愿公子断然行之。”

赵高厉害啊,死的能说成活的,黑的能说成白的,明明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儿,被他一说,竟变成大忠大孝的事情了,胡亥心智尚未发展成熟,毕竟涉世未深,他被老师赵高这莫名其妙一番大道理,竟也觉得自己当皇帝是理所当然了。更重要的是,由于秦始皇将分封制破坏的太彻底,皇子若不能继承皇位,则不仅不能封王,甚至连封侯都没有,只能去做一介平民,这也实在落差太大,让胡亥完全无法接受。

于是胡亥很快就被赵高说动了:“那就全凭老师谋划吧!”

赵高一笑:“不与丞相谋,事恐不能成,臣请为公子与丞相谋之。”

与后世不同,秦的丞相在政治体制中权力很大,李斯又是帝国少数几个通侯之一(注7),位高权重,如果他不答应,这事儿肯定干不成。所以赵高此惊天阴谋的第二步,就是要施展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迫李斯就范。

不过李斯与秦始皇携手奋战数十载,功高能著,无论应变、才识,均非小小胡亥可比,赵高想要迫他就范,可没那么容易。

但赵高无愧为“千古第一阉”,他与李斯的这一番舌战,可谓精彩到了极点,丝毫不亚于一场刀光剑影的生死决斗。特别是赵高的说辞,不逊于任何一位战国纵横家,其危言耸听之程度直指人心,让对手避无可避,逃无可逃,实在是太惊心动魂。我们不得不承认,赵高李斯二人,实乃帝国之一代奇才,而最终的结果,证明赵高还是比李斯技高一筹。可惜,如此大才,竟没有用到正道上,惜乎!

两人的交锋,由赵高率先出招。赵高明白,对于李斯这种绝顶聪明人,就得打开天窗说亮话:“主上已崩,外人皆未闻知。现所赐长子之书及符玺,臣已存胡亥处。今欲立何人为太子,全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

李斯闻言勃然变色:“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

赵高早已料到李斯的态度,当下放声大笑:“君侯不必惊忙。高有五事,敢问君侯。”

李斯不明白赵高到底在玩些什么花样,当下一愣:“足下何意,且尽说来。”

赵高的眼神中自信勃发,因为他明白,对付李斯这种超级精英人士,啥威逼利诱都没用,必须给他贩卖焦虑,贩卖恐慌,于是侃侃而谈:“君侯不必问高,但当自问,才能可及蒙恬否?功绩可及蒙恬否?谋略可及蒙恬否?无怨于天下,可及蒙恬否?得长子之信任,可及蒙恬否?”

李斯挣扎了良久,终于道:“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

赵高明白,话说到这个份上,一切已尽在掌握。这辩论讲究的是一个气势,如今李斯自认不如蒙恬,“气”可谓泄了一半,他只要再将利害挑明,就由不得李斯不从了。于是赵高冷笑一声,道:“高为内官厮役,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罢免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最终皆以诛亡。皇帝有二十余子,皆为君侯所深悉,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若得嗣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如此君侯欲思怀通侯之印,荣归乡里,必不可得也。况君侯之政乃‘法’,长子之政乃‘仁’,二者迥异,君岂得主政?”

这一句话,彻底击中了李斯要害,他一下子就傻了——是啊,自变法以来,秦人虽重视人才,但王权高涨、政争激烈,被罢免的丞相与功臣没一个有好下场,如商鞅、张仪、甘茂、范睢、白起、吕不韦、嫪毐、昌平君、昌文君等,哪个做到了善始善终?哪个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时扶苏一即位,也必定改弦更张,罢黜我的相位,到时就算保住富贵,但政治生命已告终结,说话做事全然无济,那还活得有什么劲!

赵高见此,长舒一口气,好家伙,终于点中这厮死穴了,惊险惊险……

于是又道:“高自受诏,教胡亥学法数年,见其慈仁笃厚,轻财重士,口才似拙,心地却明,诸公子中,无一能及,何不立为嗣君,共成大功?”

赵高如此说,是在进一步表明自己跟胡亥都是法家出身,与李斯正是一路人,大家合作,正可将法家发扬光大;而扶苏等诸公子多受儒家思想影响,跟着他们前路叵测啊……

但李斯还是垂死挣扎:“足下毋再言!斯仰受主诏,上听天命,得失利害,不暇多顾了。”

赵高乘胜追击:“安即可危,危即可安,君侯安危不定,怎得称明?”

李斯作色再顽抗:“斯本上蔡布衣,蒙上宠擢,得为丞相,位至通侯,子孙并得食禄,主上待我恩同再造,今以安危存亡属斯,斯怎忍相负!且忠臣不避死,孝子不惮劳,斯但求自尽职守罢了!愿足下勿再生异,致斯得罪。”

说到这里,赵高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你李斯以仓鼠为榜样,多年来脏事还干得少么?你是舍生取义的人么?这就是知识分子,明明已经从了,还要荡妇扮纯,还要矫情,这是要找台阶下呢!

于是赵高一声轻笑,道:“君侯莫忘了,方今皇帝遗诏及符玺俱在少子之手,此乃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矣。君侯若再固执,不从少子之欲,乃以下制上,仍致得大罪焉。君侯老成练达,远胜于高,个中利害,何以不明?”

李斯继续扮纯,然而言语已经软了,他一声长叹,道:“话虽如此,然吾闻晋易太子申生,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商纣诛*亲戚,国为邱墟。总之逆天行事,宗庙且不血食,斯亦犹人,怎好预此逆谋?”

赵高算了算,如果是打游戏的话,李斯的血量只剩最后半厘米了,当下给予最后一击:“君侯若再疑虑,高也无庸多说,惟今尚有数言,作为最后忠告。君侯诚听高计议,就可长为通侯,世世称孤,寿若乔松,智如孔墨,倘决意不从,必至祸及子孙。到时善者因祸为福,高实为君侯寒心。”

这一下,赵高终于露出了流氓的本性,大概电影里调戏良家妇女的台词也不过如此——你从我也得从,不从也得从!从了我,今后跟着我吃香喝辣;不从我,你就乖乖的等死去吧!

赵高实在是一个贱人中的极品,狠人中的奇葩,你看他言语之中招招奇险,步步紧逼,简直不给人半点喘息的机会,帝国中陡然冒出这么一个强悍的颠覆者,那也真是命数已尽,回天无力了。

李斯面如死灰,终于无语,他已被赵高彻底击垮——权力,一切都是权力在作祟,这个天底下最美妙的毒品,这个可以让人随心所欲体味高潮感觉的神物,人只要一旦沾染上它,就再也无法戒掉——李斯吸食依赖其数十年,他放不开,丢不下,即使要晚节不保,他也无从选择,只有沉沦(注8)。

我生不辰,偏遭乱世,既不能死,何从托命!主上不负臣,臣却要负主上了!——李斯仰天长叹,垂泪自语。

赵高没有说话,他冷静的步出门去,走出数百米,方颓然坐倒在地,全身冷汗直冒,一分是惊惧,一分是狂喜,还有一分是好笑。李斯这家伙既热衷名利,又喜欢感慨人生讲大道理,非是我多年揣摩弄懂了此人,这事儿还真成不了啊!

注1:秦始皇追求长生之道,首创“秘祝”制度,汉初沿袭之。“秘祝”的主要任务是,凡当帝王国君有病痛、灾难、祸事、过错等发生,就派遣“秘祝”官员躲到一个极隐秘的地方,祷告山川与上苍,将这些灾祸与病痛转移到臣子和百姓身上。“秘祝”之官一般由王族贵胄或帝王极其亲信之人担当,仅对帝王一人负责,权势极大。后因汉文帝对此行为不以为然,终将其废除。

注2:一些犯法受过肉刑的人,刑满后因为肢体残缺,有碍观瞻,被专门圈在一个隐蔽的地方,为政府劳作。此称“隐宫”。

注3:赵高的经历,倒是有点像后世奥斯曼土耳其所施行的“德米舍梅”制度,也就是向基督教国家战俘中的孩子灌输伊斯兰教义,并将其训练成为只对苏丹效忠的贴身近卫(该近卫军团,称为加尼沙里)。这些南欧国家的奴隶由于是苏丹王权的延伸,因而权力越来越大,有些奴隶孩子长大后甚至当上了总督、宰相。

注4:秦汉时期有严格完善的书吏选拔制度,也就是李斯此前焚书令中提过的“以吏为师”,根据出土《张家山汉简》之《史律》,每个“史学童”在十七岁的时候都可以入学室,学习期限为三年,三年后参加统一考试,能够背书五千字以上者就可以任命为“史”,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接着这些“史”还要参加复试,复试的内容为文书书写,每郡第一名任命为“县令史”,也就是一县的文书吏长、办公室主任之类,比如秦末时夏侯婴就担任过沛县令史,而另一位楚国豪杰陈婴则担任过东阳令史。另外,全国的“县令史”在又三年后还要参加一次统一考试,第一名会被任命为尚书卒史,在就是在为皇帝发布文书的“尚书”机构中担任文书吏长,前途无量。

注5:事实上,与李斯一样,赵高也是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这三篇便是秦朝颁布天下的三大文字课本,对秦统一文字做出了重大贡献。

注6: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引《秦记》云“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注7:本应称为彻侯,但避汉武帝刘彻讳,故史书改为通侯。

注8:当年李斯最受秦始皇宠信,权势最盛时,曾喟然长叹说:“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这说明李斯对自己的权位有着极强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人,会为了保住权位做出任何事情,包括背叛自己的君王(嬴政)与害死自己师兄(韩非)。总之,李斯在政治上之无底线,是一以贯之的;只不过装出一副公忠体国的样子,且能说一些漂亮话而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