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来到广西容县调研,被一座构思巧妙的古建筑吸引,在当年发表于建筑学报的文章中惊叹地写道:“这座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中,占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这座被梁思成连连称奇的建筑,就是始建于唐朝、重修于明万历元年的真武阁。真武阁的奇妙在于,整座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将近3,000条木质构件相互串联、相互制约、相互扶持,然后浑然一体更令人称奇的是,真武阁第二层的四根大木柱,竟然全是悬空状态,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支撑起这层阁楼的?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韦玉姣介绍说:这个悬空柱的悬空高度是3.5公分,第一次到真武阁的人都会被它震撼到,古代的匠人怎么能够制造出建造出这么神奇的一个建筑?
原来,整栋建筑有8根落地柱,从底层通到顶层,它们是真武阁的支点,在上面的两层落地柱上,横贯着72根挑方,这些挑方像扁担一样挑起了柱子,这就是悬空柱的秘密所在。
真武阁的柱与横梁交接处的榫卯并不严丝合缝,乍看还以为是技术不精,其实这正是它的精华所在,每当台风来袭时,动态的榫卯与斗拱能够消减风力,因此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5次地震3次特大台风,依然安然无恙,成为中国唯一一座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纯木楼阁。
历经战火洗礼和时代变迁,容州古城经历了数次重修重建,但真武阁一直是这座城市的中心地标。每当人们登阁远眺南岸平原东南山岭,容县大好风光都能一览无遗。
容县古称容州,因境内的大容山而得名,自西晋置县以来,古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容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道,也是朝廷控制岭南地区的重镇。
唐大历三年,已经50岁的元结被任命为容州刺史兼容州最高的军职——经略守护使。当时的容州自安史之乱以来,经历了十几年的动荡,由于反叛势力藏匿在深山老林之中、易守难攻,以往数任经略史对其进行征讨时,不仅没有平息干戈,反而让动乱愈演愈烈。
元结派人前往城外的山林给叛军送去一封信,希望通过谈判进行招安。为了取信于叛军,元结孤身一人前往,在行进的过程中,他不断遭到守寨叛军的恐吓威胁。见到叛军首领覃开后,元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勉抚慰,并与覃开歃血为盟,承诺会立即上书朝廷,免去容州两年的兵役和赋税。
元结以诚动人、以智取胜,终于在他上任后的第60天,失陷了13年的8个州全部归顺朝廷,这一段故事,也被称为“六旬定八州”。后来,元结在古城险要位置修建起高台,用以操练士兵。在他过世之后,容州百姓为表达感恩之情,以他的官职来命名这处练兵场所,经略台之名由此而来。
唐朝到明朝初期,容州都是府治所在地,水陆商贸兴盛,古城繁荣一时。然而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后,容州的航运地位逐渐下降,到了明洪武十年,容州由州改制为县,古城也由辉煌走向平淡。为了寻找出路,一批又一批古城人和其他沿海地区的人们一起,开始远赴南洋拓荒,汇入了著名的“下南洋”大潮中。
下南洋的血泪史在这一封封家书、一件件遗物中浮现出来,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别家乡倏经两载,未得奉侍亲老,是为受愧,幸勿见责,愿亲老食饭加衣,保存玉体可也......”
这封展示在广西容县博物馆、1938年来自南洋的家书,收信人是苏瑞宇,寄信的人,是他的哥哥苏瑞宜。二十世纪上半叶,社会动荡,远去南洋,谋生不易。由于伯父后人多次搬家,双方的联系也已中断。相隔万里,人海茫茫,恐非易事。这封家书,不仅仅是苏家游子对父母对家乡的牵挂,更是下南洋的容州先辈的真实缩影。
从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的数十年间,数以万计的容州人,向未知的远方出发,有的人甚至在新婚当天,就登舟南去。
封兴桂就是其中一人,对于急切想要改变家族命运的他来说,下南洋无异于黑暗中看到一缕曙光。然而封兴桂没有想到,上船之日就是自己成亲的大喜日子,他在米缸的竹筒里,给新婚妻子留了一封信,趁着夜色,挥泪登上了下南洋的航船。
汹涌的浪潮拍打着南下的木船,很多人没能抵达目的地就死在路途中,而活下来的人,还要免费做两年的苦工,用收入抵扣乘船的费用,当时这些人被称为“契约华工”,而古城人则用了一个更为凄苦的名字,把他们唤作“卖猪仔”。
只要有一线生机,也要拿命去搏,勇闯南洋的容县人、九死一生,他们在东南亚开荒、割胶、挖矿,除了拼命讨生活,他们别无选择,因为只有拼命,才能有活下来的机会。
如同400多年依旧屹立不倒的真武阁一般,磨难不仅没有压垮容县人,反而让他们的生命更具韧性。经过十载打拼,封兴桂终于在南洋扎下了根,他回到家乡,把结发妻子接到了南洋,同时还带着乡亲们一同前往南洋。而这一回,同去的乡亲们再也不用被人欺压,可以在异国他乡挺起脊梁、打工做买卖。
下南洋是特殊历史时期,古城人在绝境中冒险闯出的希望之路,如今在海外的容县人超过150万,成为了广西最大的侨乡。衣锦还乡的古城人回来后积极兴办教育,仅民国时期,容县侨民就资助创办了300多所公私学堂,1925年,广西第一个县立图书馆在容县建成,馆舍3间,藏书4,000余册。
在古城的抗日烈士纪念馆内,有史料记载的容县籍抗战英烈就有近1000人,列广西各县之首。
1937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热血的古城儿女投身抗战、奋勇*敌,英雄们一个个倒下了,但抗争的旗帜却始终飘扬,就连远在南洋的容县儿女都纷纷回国,加入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战中。
1939年2月,200多位会驾驶、会机修技术容县子弟放弃国外富裕安定的生活,从南洋各地回国,参加了著名的“南洋机工队”。他们奔走在滇缅公路上,为抗战运输救国物资,与国内同胞并肩抗日,为此,有6位容县子弟把最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他乡。
海外侨胞与家乡人民同仇敌忾、同气连枝的袍泽深情历久弥新,每年都有大批华侨返回故土,寻找生命的来龙去脉,在祠堂的忠孝家训中,重温中华文化之魂、血脉之根。
悠悠古城千载光阴,当年的容州古城锁钥边陲,今天的容县侨乡,华堂依旧、诗文不断,人们在安享幸福生活的时候,从来不会忘记曾经经历的烽烟、跨过的坎坷。
本周六(01月27日)21:10
广西卫视播出的《广西故事· 一步千年古容州 》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