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终于登上皇位,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含“长治久安”之意。
大汉王朝延续了四百多年,也算对得起刘邦,虽然中间有点意外,后人也就把它当做上下级之间插播的广告了。
刘邦的媳妇吕雉也终于“野鸡变凤凰”,她还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并在之后的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吕雉
刘邦这辈子除了斩过一条白蛇外,还*过一匹白马,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盟”。他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简单地说,就是只有刘姓者可为王,所以彭越、韩信、卢绾、臧荼等功臣均被*害,正是印证了那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打天下时,我当你是兄弟,大家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
分天下时,你还当我是兄弟,对不起,我是皇帝,你是外人。
如果当时韩信听了蒯彻的建议,自立为王,可能三国鼎立就会提前四百年上演。
当然,历史没有假如,刘邦顺利开启了属于刘家的汉朝,这也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但是,此时北方的匈奴也已崛起,正虎视眈眈地望着南边的这块大肥肉流口水。
刘邦登基后第七年,曾亲率33万大军北击匈奴,谁知反被冒顿单于围困在大同平成(今山西省晋城市一带)的白登山,后来还好侥幸脱险,惊出一身冷汗。
刘邦回去后,听从了娄敬的建议,派娄敬为使者与匈奴缔结和亲。虽然和亲的公主并不是刘邦自己的女儿,甚至史书上连名字都没记载,但用这种方式为汉朝换来边境安宁,确实有点屈辱。
从刘邦开始,到汉武帝初期,汉朝共有9位公主和匈奴和亲,而且也就是给单于当个小老婆,即使生了孩子也没什么地位。
和亲只是皇帝的权宜之计,几十年内,汉朝并没有闲着,特别是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人口数量激增,国家实力变强。
最重要的是,汉朝出台了养马的政策,建立三十六个官方养马场,饲养良种马匹,还鼓励民间养马,使得当时官马数量达到空前的40万匹,“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
于是汉武帝打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精锐骑兵军团,终于要和匈奴一决高下了,准备一雪七十年来受到的羞辱。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王恢统领30余万军队,埋伏在马邑城(山西朔州)周围,准备引诱匈奴进击。但在最后关头,被单于识破计谋,围歼计划*。
虽然围歼未成,但是汉匈两国的邦交从此破裂,再也不用顾忌谁的面子了。
后面的事,简单来说,汉武帝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等率兵进攻匈奴,打得匈奴一退再退,终于彻底解除了匈奴的威胁,使得匈奴再也没有能力大规模入侵中原王朝了。
有人说,“汉武帝在位54年,44年都在和匈奴打仗”,这句话我其实是不认同的。
因为汉武帝一向是“对事不对人”,他除了和匈奴过不去外,还和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楼兰等国都打过仗,当然这些小国基本上都是一打就服,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
比如汉武帝听说了大宛国汗血宝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想买几匹回来改良汉军马种,谁知竟遭大宛国拒绝。
汉武帝很生气,便派李广利率领大军横穿沙漠,长驱直入一万里,直接打到大宛的国都,为大宛国立了新王,带着几千匹汗血宝马回国了,不过后来证实,汗血马虽然跑得快,但负重能力差,其实并不适合作战,所以后来也就逐渐消失了。
除了打仗,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后,中亚、西域各国经常以朝贡为名,到长安开展访问和贸易。
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即使对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前几年我国又提出了“一带一路”,正是表达了两千多年后中国重新走向世界的决心。
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和汉宣帝相继即位,昭宣时期,汉朝又维持了近四十年的兴盛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但是传位到汉元帝刘奭的时候,汉朝开始走下坡路了。他喜欢儒学,待人宽厚,只不过他不适合做皇帝。
但是,大汉的国威尚在,那句响彻天下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正是在汉元帝时期陈汤说的。
早在汉昭帝时,匈奴因内讧发生五位单于争立事件,分裂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叫呼韩邪单于,他自知实力衰弱,便对汉称臣归附,还派儿子到汉朝做人质。后来在汉元帝时期,呼韩邪自请为婿,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了他,所以呼韩邪和西汉的关系相当不错。
王昭君
北匈奴第一代*叫郅支单于,他也送了儿子给西汉当人质,但本着“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这一理念,他对西汉和呼韩邪之间的暧昧关系十分眼红,于是*了护送他儿子回国的卫司马谷吉,然后逃到西域康居国。
可能他觉得康居和长安远隔万里,汉朝应该不会花那么大代价来找他麻烦,心里可能还暗暗得意:有本事你们来打我啊。
这时西域都护府的副校尉叫陈汤,刚从监狱里出来,想要立功在老板面前表现一下,正愁没机会呢,却得知了这么个好消息,高兴坏了。
陈汤的上司叫甘延寿,甘延寿本想等上报朝廷后再议,可陈汤等不及了,他没和甘延寿商量,假传圣旨,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15个西域属国的兵员,共计4万多人。
战事就不具体展开说了,反正北匈奴郅支单于的人头被快马送至长安,随之而去的还有一封著名疏奏:
“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多么霸气的一句话,可见汉朝时对外关系是多么强硬,谁还敢来欺负。
可问题是,外患倒是解决了,内忧却严重起来了。
汉元帝刘奭非常信任宦官,觉得他们没有家室,应该不会有私心,所以很多事情都交给宦官去做,导致后期朝廷政治混乱,贪腐盛行。
看样子刘奭的历史知识真不咋地,难道他就没听说过赵高。
宦官只是搅乱朝政,还有个势力却直接让汉朝灭亡了,那就是外戚。
刘奭的皇后叫王政君,夫妻俩关系很一般,王政君有一个侄子叫王莽。
王莽
王莽的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世家,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 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这就造就了族人生活侈靡、互相攀比的不良之风。
但王莽犹如出水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他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勤劳好学、尊老爱幼、礼贤下士等等,简直就是一位道德模范。
但就是这位道德模范,在权利一步步得到扩大的同时,人也一点点黑化了,最终逼迫姑姑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夺取了刘家的政权,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新朝。
其实我挺理解王莽,人一旦到了某个顶峰,肯定会得罪很多对手,想要让他们永远闭嘴,只有自己亲自坐上那把宝座,否则,自己稀里糊涂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王莽的新朝虽然才持续了十五年就到头了,但他却像是开在两汉之间的一朵奇葩。近些年来经常有人说王莽是现代人穿越到了汉朝,因为他提出的很多观点和政策,实在是太超前了,一点也不像是封建社会长大的孩子。
他创造性地提出土地国有制、禁止买卖奴隶和婢女、建立贷款的制度、国家宏观控制物价等等,这些举措都是极其前卫的,但却不符合当时时代的发展需求,不大能被世人所接受。
除了这些,王莽还特别喜欢改地名,甚至把全国地名改了个遍。据统计,和西汉末年对比,王莽时期八成的郡和近一半的县都改了名字,那真是叫一团糟,研究地理、历史的,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哪里了。有些地名改就改了,比如“交趾改交州、凉州改为雍州”,但你把“曲梁改直梁、无锡改有锡、谷远改谷近”是几个意思?小朋友能不能不要这么调皮啊?
据说班固在修《汉书》时,面对王莽改的乱七八糟的地名,头都大了。能不大吗?
另外王莽认为“单名贵,双名贱”,规定“禁用二名”,否则就是违法。所以西汉历史人物中还有董仲舒、甘延寿、霍去病、周亚夫、朱买臣、卓文君等双名的人。但东汉却几乎全是单名,不信你好好翻翻书。好不容易在《三国演义》里找到个孙尚香,历史学家告诉你这是后人杜撰的人物,这都是中了王莽的毒啊。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邦九世孙刘秀趁势而起,从王莽手中夺回政权,定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开创了光武中兴。
史学家为了区别,把王莽之前的王朝称为西汉,王莽之后的王朝称为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难得仁慈的开国皇帝,东汉的开国功臣全部得到了善终。
刘秀本人也特别牛,他是整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没有之一。如果哪场战争有了僵局,只要刘秀去了,全都能摆平。
特别是在昆阳之战中,更是以不到2万人的兵力,将王莽的42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之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同时刘秀的人品也是相当好,三观也很正,没有什么花边新闻、狗血剧。
但是这么优秀的一个皇帝,似乎在整个历史中,却没有太大的存在感,根本没法和嬴政刘邦汉刘彻李世民赵匡胤等皇帝相提并论。
刘秀不论是能力还是人品,都不输给上面这些皇帝,怎么知名度就是提不上去呢?
可能就是因为太完美了,缺少槽点,所以才被后人提及得少,自然也就没那么红了。
有时候制造些黑点,可能会让大家更能接受吧,就像李世民如果没*哥哥,评价可能就没那么高了。
刘秀之后,东汉继续发展,到汉和帝继位的时候,国力达到了极盛,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也在此期间传入中国,还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
但是,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群雄逐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