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大牧歌》,已经不是韩天航作品第一次被搬上荧幕了。此前,《戈壁母亲》在央视热播,一位善良、大爱又隐忍的兵团母亲形象走进全国各地观众心中。后来的《走出石库门》再次登陆央视,引起许多返城上海知青共鸣。之后,《热血兵团》让兵团硬汉形象通过央视再次传遍全国。
说起对兵团的描述,没有谁能像作家韩天航那样力透纸背地刻画兵团的一草一木。这位75岁的兵团退休战士,通过自己真挚的书写,一次又一次地把兵团人的形象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怀揣梦想走进新疆
韩天航一直称自己和新疆是有缘分的。
1952年,王震将军向全国召集干部,韩天航的父母也响应国家号召,举家前往边疆支援建设。当时新疆还未通火车,他们一家人从上海乘坐绿皮火车到达西安。从西安再赴新疆历时近两个月,有时搭便车,有时还要步行,河西走廊的荒凉和上海的绿色葱茏形成强烈的反差。韩天航对于新疆最初的认识是哈密,街道两旁高高的白杨,清澈的水渠,让一个8岁的上海男孩感到无限惊奇。许多年后那种辽阔壮美的感觉,依然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
两年后,由于父母亲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韩天航兄妹三人又被送回上海。但是,这两年的新疆生活,在幼年韩天航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1963年,有着浓厚新疆情结的韩天航从上海华东师大附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以一名知青身份从上海来到新疆,那年他19岁,怀揣着一个作家梦。
自此,一位大上海的时髦小伙在艰苦的团场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这期间,他先后务过农,在一二六团中学当过老师,担任过兵团农七师二建会计、宣传处干事,后来又担任过兵团农七师文联秘书长、主席。丰富的工作经历,让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兵团人。这些温暖而坚韧的兵团人常常在韩天航胸中燃烧起一把火,他们金子般的心常常让远离家乡的韩天航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几十年过去了,他一直没有忘记在团场时,女儿刚出生后没有奶吃,他每天都要到团部的牛圈排队去打牛奶,可是草牛产奶量少,打牛奶的人又很多,所以半夜他就得穿着皮大衣拿着锅去排队。挤牛奶的老任虽然身体不好,但看到韩天航的情况就主动说:“你这样太辛苦,每天我给你留半公斤牛奶,送到你家窗台上。”果然,每天一大早随着“咚咚咚”的敲击声,韩天航家的窗台上就会出现半缸牛奶。有一次,韩天航爱人看到老任一瘸一拐的背影,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每次向别人讲述这一段经历时,韩天航眼中也都雾蒙蒙的。他说,女儿就这样在爱心牛奶的喂养下长大,我们的兵团人心地特别善良。
身边故事成就“兵团三部曲”
1980年,韩天航开始发表作品,将兵团人的故事诉诸笔端,在一次次的采访和创作中,他总是被身边的兵团人感动着。
在和田,他听到一个故事: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兵团进疆,其中二军五师的一个团徒步行军1490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来到和田地区。从此,这个团的指战员们在大漠荒原上垦荒造田,让戈壁沙滩变成绿洲。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由于当地男女比例失调,这个团的一些战士至今都没有结婚成家。200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位领导同志去看望这些年过古稀的老人,问他们有什么要求。他们说,啥要求也没有,只是这辈子还没坐过火车,想坐火车去乌鲁木齐看看……
还有一年 ,韩天航和同事到123团去拍专题片《最后的荒原》,有一个连队看不到一个人,看到的只是几乎望不到边的一片坟地。那时候韩天航心里感到特别的震撼,那么多的人已经静静地安息在这里了,为了屯垦戍边,他们奉献了所有。
以此为素材,韩天航写出了小说《我的大爹》,这部小说被央视拍成电视剧《热血兵团》,通过展现父子两代开拓者的生活历程,以及兵团男人们的经历和感情纠葛,再现了兵团几十年的风雨沧桑。
在韩天航眼里,兵团是一个文学艺术创作的富矿,在这里可以源源不断地找到创作的灵感和材料。经过几年努力,他又写了《母亲和我们》《牧歌》等作品,并先后发表,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接着他又通过《戈壁母亲》展现了一位受传统文化教养和道德熏陶的母亲如何来到戈壁,用自己的胸怀支撑起儿女们成长的故事。
当初写完《戈壁母亲》之后,韩天航就想写兵团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当时兵团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是畜牧专家,所以韩天航就把笔触对准了他。并以《牧歌》这部作品为载体,融入了许许多多在兵团奉献了一辈子的知识分子的故事。
小说《牧歌》从构思、创作,再到改编成电视剧《大牧歌》与观众见面,用了十年时间。在韩天航看来,这十年的等待是值得的,因为他的“兵团三部曲”(《热血兵团》《戈壁母亲》《大牧歌》)终于得以完整地呈现,并且得到了全国观众的认可。他笔下的一个个军垦故事中,包裹着的是动人的情感叙事、开拓者顽强奋斗以及那份无悔的奉献精神。
在创作《牧歌》时,他常常被林凡清、许静芝等人感动得落泪。在韩天航看来,他写《牧歌》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唤起当代青年人的奉献与担当,“我认为,人这一辈子必须要有理想和追求,活得有价值,像刘守仁,虽然是一个出身苏州的富家子弟,但他为了祖国边疆建设奉献一生,就让人很感动。作为青年人,当你有理想并为之奋斗、坚持,那你的人生才是充实而有价值的”。
倾情诠释兵团精神
有读者经常问韩天航,怎么会塑造出《热血兵团》《戈壁母亲》中这样感人的角色,他回答说:“兵团人滋养了我的心灵。我看到了兵团人的崇高和伟大,看到了兵团人创造的丰功伟绩,有了这些军垦文化的积淀,才可以创作出具有崇高思想境界、栩栩如生又让人钦佩的人物形象。所以,生活在兵团,艰苦是真的,但幸福也是真的。”
“韩天航的小说主题如同新疆湛蓝的天空,炽热的太阳,坚韧的胡杨,始终保持着清新向上、昂扬奋发、坚忍不拔的特点,充满正能量。正如韩天航本人所说‘写好人是我一生的追求’,他小说中的开荒人、种瓜人、牧羊人、放马人、养鹿人、泥瓦匠等人物身上,无不隐含着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对兵团历史的深度挖掘,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兵团职工,在小说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令人深思难忘的人性光芒。没有真实兵团生活经历的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的。”有同行这样评价韩天航的创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社长强始学说:“20世纪60年代,韩天航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艰苦的兵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创作素材、生活经历,他的作品欣欣向上、昂扬奋发、坚忍不拔,充满了正能量,诠释了兵团精神。它们给世人展现了‘兵团是一座丰碑,一部史诗,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兵团人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兵团人的担当奉献光照千秋。”
韩天航说:“我之所以70多岁了还不停地写,就是呼吁大家做个踏踏实实的好人。我写好人,可以让人感到有希望,让人感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温暖。好人身上体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你宣传好人多了,好人就会越来越多,坏人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退休后的韩天航,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奎屯和上海两地生活。他说,其实自己早就习惯了新疆的气候和生活,回上海住的时候反倒不习惯。而这些生活体验,也恰恰成了韩天航的创作源泉,在他今年5月新出版的小说集《春暖——韩天航中短篇小说选》中,不仅描写了普通兵团人的喜怒哀乐、命运沉浮的故事,也有上海人的市井故事。
韩天航笑言,他写了两个“滩”,“上海滩”和“戈壁滩”,这些是他的生活,也是他梦想的见证。“我中学的时候就有一个当作家的梦,追求了一辈子,一直到现在70多岁了,还在追梦。”(许爱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