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聪明的是曹冲最有才华的是曹植最懂厚黑之道的是曹丕。 当属曹丕,曹丕不仅工于政治,文学造诣也很高,列为“文学三曹”之一,且开创“七言律诗”;我看到有朋友说曹操会让曹冲即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自从曹昂死去后,曹丕既为嫡子又为长子,理应即位,若是曹冲还活着且即位,只会引来动乱,就像袁绍死后三个儿子那般。 曹冲是曹操最为嘉许的,所以认为最聪明。曹植是公认的文采最好的。曹丕是最有野心的,他滴目标就是皇帝。
这里曹操的四个儿子,指的应该是曹丕、曹植、曹彰以及曹冲。其实曹操远不止这四个儿子,但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这四个人。按照聪明程度,我认为曹丕当属第一,毕竟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沉默隐忍的曹丕,连曹操都给骗过了,确实聪明。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还有一个就是曹操了。曹丕能在曹操眼皮子底下装作十分大度谦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曹操看人十分准,如果曹丕稍有不慎,就会露出马脚。
可是跟随曹操这么多年,曹丕压根就一直都是这种状态,最终凭借自己的隐忍夺取了世子之位,堪称励志楷模。除此之外,曹丕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位列三曹之一可不是给其他两位拖后腿的。
只不过曹丕不像曹植那样,在华丽辞藻的运用上那么熟练,他更擅长严谨文学,跟曹植的层次也不一样。曹植擅长写诗文,而诗文是我们普通人比较容易接受的东西,所以曹植的名气似乎比曹丕要大。可是曹丕的《典论》是被评为历史上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
才高八斗的曹植,文学出众,情商却不够。
曹植之所以出名,一方面因为他的确写了很多非常华丽的篇章,另一方面他被南北朝著名文学家谢灵运夸大赞颂为才高八斗,才会被大家所熟知。所以说在文学方面曹植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但是我不认为曹植的文学成就会甩曹丕一条街那么远。
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三国志》
两者都是文学大师,而曹植更像李白,属于天才级别,而曹丕类似于杜甫,属于刻苦用功类型。在政治上,曹植一度是曹丕强烈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也希望成为王世子。
可是他不懂得如何收敛自己奢靡的生活现象,直接导致原先看好他的曹操,彻底放弃了他。曹植掩饰不了自己的奢靡生活,其实这本身就是比不上曹丕的地方。一个聪明人不仅做事要聪明,藏拙也要有水平才对。
被吹上天的曹冲,其实是假聪明。
其实曹冲的聪明是没有什么真凭实据的,但是他显露自己聪明的故事倒是非常多。我们比较熟知的就是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得就是曹冲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包括曹操在内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大象称重。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赠骑都尉印绶,命宛侯据子琮奉冲后。---《三国志》
还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曹冲救助库吏的事情。库吏看管曹操的马鞍被老鼠咬了个洞,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自己准备去自首,或许会被曹操*掉。曹冲告诉库吏三天以后再自首。于是曹冲把自己的衣服戳了个洞,假装是被老鼠咬的。曹操问他为何不高兴,他说衣服被老鼠咬了,民间认为这是不吉利的。曹操大笑着摇摇头,劝慰曹冲说这是民间妄言。过了三天库吏前来自首,曹操原谅了库吏,还告诉他自己儿子穿在身上的衣服尚且被老鼠咬了,更何况天天挂在那里的马鞍呢?
由此可见曹冲的确是非常聪明,不过可的是,他13岁就已经去世了。他的聪明全都表现在了童年时期,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很多人吹捧说他有成年人的智慧,其实这是妄言。成年人如果真的聪明是绝对不会如此显山露水的。说明曹冲还不够聪明而已,而且他的聪明都体现在了小事情上,看不出他在文学、治国方面的见解。所以我认为他比不上曹丕和曹植。
曹彰是一员虎将,不能列入聪明人的行列。
曹操的众多儿子当中,有这么一位是比较特殊的,那就是曹彰。曹彰跟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不喜欢读书,就喜欢上战场*敌。
他认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英雄,躲在后面指挥的人,反而是懦夫。所以曹彰长大以后,很快成为了曹操军营中的一员悍将。曹操的确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因为他没有争储之心,却有报国之意。
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三国志》
所以曹操常常劝告曹彰多读点书,可是曹彰一直表示拒绝,可能打仗对他来说比读书容易得多。他的智商是属于正常人的水平,所以也不可能跟前面那三位相提并论。
不过曹彰不争夺储位,不代表他不想要权力,他希望自己手里有军权,最好是全国军权,以此实现他征战天下的理想。我认为他就想成为战国四公子那样的人物,帮助君主平定天下,以此获得名声地位。
总结:曹丕的综合素质要远高于其他几位兄弟。
曹丕的智商无疑是这几个兄弟里面最高的,他的综合素质也是最高的一个。不管是文学水平,还是治国水平,曹丕都是非常出色的。可以说曹丕是各科优秀的好学生,而曹植他们是偏科比较严重的学生。
至于军事上,他也多年跟随曹操上战场,但是他更像是一个决策者,不像曹彰那种冲锋陷阵的猛将。所以曹丕更类似于曹操,这才是曹操真正欣赏曹丕的地方。
或许曹操早就看出了曹丕的隐忍,但是他故意不捅破这层关系,因为他希望曹魏的江山留给那个最聪明能力最强的儿子来打理,那就是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