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东北—高句丽

东北东北—高句丽

首页战争策略三国演义吞噬无界4.5.83更新时间:2024-06-23
(喜欢请加粉,可以及时看到更新)

上篇

引子:在历史中旅行,在地理中旅行。“道故难且艰,亦不阻我志矣”。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唐 李白 《髙句骊》

此篇与此次行程没有直接关联了,可是还想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同好者分享一下。因为相关地方其实也没有去,所以很多资料来自网上,有侵权告删。

前面说到,因为对人文历史的喜爱,本来到延吉来,也是因着朝鲜族的历史,到了延边博物馆才知道,延边地区朝鲜族基本都是清后期越境垦殖而来,而现在国内与朝鲜族历史纠葛比较多的,是通化集安市。

为何是集安呢?因为高句丽。

公元前37年(汉建昭二年),高句丽建国,建都纥升骨城,现辽宁桓仁县五女山城;

公元3年(汉元始三年),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同时筑丸都山城,(高句丽习惯同时在平原和山地筑两都城);

公元427年,高句丽迁都平壤,山城为大城山城。

公元668年,高句丽灭国。

定都集安近430年。

高句丽是谁?

为了让您印象深刻,从您熟悉的内容讲起。隋朝,仅存38年,与秦朝一样开局辉煌,结束了分裂乱世,统一四方,结局却唏嘘,皇子篡位,二世而亡。

事实上,杨隋在中华历史上所做贡献巨大,后续大唐的繁华盛世,有一半都是隋朝功劳,因此即便隋朝如此短命,可与秦国并列,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强王朝”之一。

经济方面,农耕发达,开挖大运河沟通南北(永济渠到涿郡就是为了征高句丽);文化方面,首开科举,创六部制,一直延续到清朝;军事方面,完善府兵制。

隋朝为何短命,众说芸芸,但是,三次征伐高句丽失败,损兵折将,劳民伤财,朝廷威望尽失,贰心之臣蠢蠢欲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这就是说高句丽很牛,和大隋硬刚居然得胜。而且单就其七百年的王朝寿命就不一般了,严重打破了黄培炎的历史周期律。

不过直接讲高句丽,还是有点突兀,让我们把话头儿扯远点,细细道来。

中华自秦而清,帝国而治,所以国人一般概念都是,虽然朝代更迭,但不失大一统,虽然也有比如三国割据,五胡十六国等。但其实在先秦,特别是三代,中华大地的文明,更符合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所言,呈满天星斗状,就是中华大地几乎处处都有文明,不过华夏在条件怡人,适合农耕的中原,发展较快,(农耕相对稳定,比较渔猎游牧,比较适合文明的积蓄传承)。夏商周不过是“盟主”,文明之间即便有冲突,经常也不是消灭更替,更多是强弱之势转换而已。比如周翦商,一样封武庚于宋,“灭其国不绝其祀”。

现在的大东北地区,辽吉黑加内蒙东部五盟(锡盟算在内个人觉得有点怪怪的),历史上也是早就有文明存在,太古远的人种来源就不说了,我也说不清楚,一般分为四类,华夏(不能叫汉人,那时汉朝还没出现),东胡,肃慎,濊貊(也称“白民”)。

据说濊貊族主体在夏商时本居于山东半岛,属东夷民族,周灭商时,濊貊族被周所迫,大部分向东北迁徙,并以松嫩平原为中心定居下来。

各个古族演变发展的历史:

这个图里一些内容有待商榷,比如说华夏古民不能算是移民,商先民,本就是发源自辽西一带,不能老往前捯,太早大家都是非洲出走。

比如说高句丽后代不是新罗,新罗肇源于辰韩,这个后面会说到,这样解释南韩北韩高兴了。

比如很多资料表示契丹起源于东部鲜卑宇文部。

比如回鹘和回纥一脉相承,并不是突厥后裔,回纥出自铁勒部,曾被阿史那突厥征服统治,但也是突厥主要敌人之一,它和大唐联手灭了后突厥,逼迫突厥人出走四方。

而突厥(阿史那部)也不是柔然后裔,一般认为是匈奴别种,原为柔然打铁的“锻奴”,柔然帝国就是死在突厥手里。

比如回回一般认为是元时西域色目人为主体而成,来源复杂,和号称“缠回”的维吾尔族来历不一。

但是该图还是基本正确,没找到比它更好的可以简明扼要说明东北古族演化传承的图。

东胡以游牧为主,其后裔鲜卑分支很多,出了很多叱咤风云的英雄,比如金大侠《天龙八部》里燕子坞南慕容就是慕容鲜卑,拓跋鲜卑更是建立北魏,是中华历史上南北朝之北朝。其两个后裔都威名赫赫,契丹,辽、北宋、西夏时雄霸草原,现在西方很多语言里中国的词源还是契丹。室韦蒙古统一成蒙古帝国,成为这个星球有史以来最大之帝国。

肃慎以渔猎为主,其后裔粟末靺鞨于高句丽灭国后建立渤海国;黑水靺鞨两个有名后裔,一个是完颜女真,建立金朝,也是在北京建都的首个大国。还有就是建州女真,满清,更是直接统治华夏268年。满清后面还要讲到,说到东北不可能不讲满清。

濊貊以农耕为主,应该兼有游牧渔猎。不知道是否因为农耕更有利于文明的积累承继,濊貊最先发展到王国阶段,也是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王国政权。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濊貊北支索离人,建扶余国,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前期王城在长春市宽城区小城子村,(一说吉林省吉林市),后期王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

按族源来说,高句丽算是“扶余别种”。传说其开国君主邹牟 (又作朱蒙)是扶余国的王子,因宫廷斗争,西汉元帝建昭二年 (公元前37年)邹牟带着一支族人,自松嫩流域向南逃至卒本川 (今辽宁桓仁五女山下) ,修筑了纥升骨城作为都城,建立了高句丽王国。40年后,邹牟的儿子,第二代高句丽国王(琉璃王) 将都城迁至国内城 (位于今吉林省集安市内),此后直到高句丽长寿王迁都平壤 (427年) 的400多年里,集安市一直是高句丽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关于扶余和高句丽祖源和建国,都有神话传说,而且极其类似,也侧面说明了两个王权的内在关系。这种传说无非就是吞食鸟卵,或者野果,或者神光照体,或者*时间长于人类,或者诞下大肉蛋。。。。。。这个方面华夏族可能因为“识字”早,3600年前就有这样的故事,比如商之祖母简狄,吞了燕子的蛋而胜契。无非就是说祖先非人类基因,天神之子。

契丹祖先有白马青牛的传说;蒙古黄金家族有天神化光,使得阿阑豁阿*而生三子,繁衍成黄金家族;建州女真也有三天女佛库伦吞食神鹊衔来的红色野果,*而生满族祖先布库里雍顺。另外比如中国西南地区竹王传说,新罗王朝金姓王族来源的传说等。

我们再来看看三千里半岛历史。作为和大东北地区紧密相连的朝鲜半岛,其北部与大陆接壤,更容易受到大陆文明的影响,而南部相对更保有文化的独特性。

现在南北韩的理性学者,一般认为半岛史前的古人,来自东夷,是东夷与东北阿尔泰语系群体的混血,(有资料说阿尔泰语系分类被取消,其包括突厥语系、蒙古语系、满—通古斯语系)。我个人看中华史和日本史,中国沿海(包括台湾)、日本列岛,都有南岛语系的人种迁入及文化影响,推想同样面向海洋的半岛应该也有南岛语系影响。

因为半岛毕竟偏居一隅,文明相对大陆发展迟缓,当大陆率先形成国家后,国家本来就是高度组织化的暴力机器,半岛也受到来自大陆压力,原住民被压迫向南迁移,形成相对更具半岛特色的“三韩”。这纯属本人臆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贻笑大方。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4世纪为朝鲜半岛的青铜器时代,也可以视作进入文明时代。

我们还是借用两张图来展示下半岛历史延续。

图里个别内容还是问题,比如第一张图里,应该是箕子朝鲜末代君主箕准,被卫满灭国后,攻入马韩,后又被马韩复国,而不是卫满朝鲜入马韩。

虽然两张图还有中原视角的成分,但是基本脉络半岛学者也是认可的,只是中外对其中几个历史阶段的解读大相径庭。

汉四郡前,称为古朝鲜。国内一般认为,半岛文明发育较晚,其在商代并没有形成国家形态,东北地区王权国家形成时间貌似也可以佐证。周翦商,商贵族箕子不愿受周封,率自己部众回到东北老家,(商应该是来自辽西),先是到在辽东一带,后受周诸侯燕国压迫,再迁入半岛北部,其时半岛南部为部落联盟性质的辰国。箕子朝鲜带来先进文化,为半岛王国之始。

箕子也没有和周对抗,据说《黍离》就是箕子朝拜周王,经过商故国之叹咏。

也有说箕子朝鲜一直在辽东附近,不过其先进文明对东北地区和半岛,产生了明显的启迪引导作用。

有人讲“殷人尚白”,而朝鲜族也尚白,以证箕子朝鲜之实。但是濊貊也称“白夷”或者“白民”,濊貊肯定是半岛人种来源之一,是不是古商族和濊貊也有瓜葛?

半岛现在不承认箕子朝鲜,把古朝鲜解读为檀君时代。檀君传说之前不见于古籍,王氏高丽时,有僧人一然,俗姓金,名见明,字晦然,号睦庵,庆州章山郡人,生于公元1206年 (南宋开禧二年),圆寂于公元1289年 (元至元二十六年) 。他写了一本《三国遗事》,记载有一些上古神话和朝鲜《三国史记》中所没有的记录的一些事,根据书中内容推断成书时间大约于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 至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间。该书第一次记载了“檀君传说”。

相传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所生后代檀君王俭,於今日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之后退位成为山神。

不过这个和尚比较老实,还没有完全否认箕子朝鲜。说檀君的后人在算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政权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所谓三韩,是说的三韩部族,马韩、辰韩、弁韩(弁辰) 。这些部族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中外学者普遍承认马韩弁韩是半岛南部土著人民,辰韩则是齐灭国、秦灭国等时间,中国跑去避难的人建立的部族。三韩以马韩为首。

有史料说,马韩有国54,辰韩和弁韩各有12国,半岛南部之区域面积,可推测其发展程度。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把兄弟燕王卢绾见疑于高祖,反叛汉朝。次年,汉朝派兵攻打卢绾,卢绾逃亡到匈奴地区。其部将卫满,姬姓卫氏,旧卫国贵族,聚集亲信一千多人,头梳椎形发髻、身穿蛮夷服装向东逃,渡过泪水(大同江),投靠箕子朝鲜。君主箕准让卫满居住在朝鲜西界,作为朝鲜的藩屏。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卫满攻占王俭城,鸠占鹊巢,夺箕子朝鲜地,建卫满朝鲜。

后因卫满朝鲜阻碍其它国家向汉帝国朝贡,汉武帝发兵攻打卫满朝鲜。到元封四年(前107年) 被汉军攻占,立国八十余年的卫氏朝鲜就此灭亡。卫氏朝鲜灭亡后,汉武帝于其故地设置乐浪、临屯、玄苑、真番四郡,半岛北部遂被纳入汉朝统治。

这样看,半岛北部一直到汉四郡时期,基本都是以大陆或者说华夏文化为主体,南部保有地方特色。不过现在半岛的公开资料,古朝鲜阶段都以檀君朝鲜替代。

汉四郡存在并不久,因为和统治中心相距太远,(高德显示从西安到集安2000公里),而且并非华夏传统文化区,汉朝统治真是强弩之末。自公元前108年算起,到公元前82年基本终结。但因为华夏和半岛文明发展阶差悬殊,对半岛北部文明影响巨大,有很多遗存,称为“乐浪文化”。

随着汉朝军事力量的退却,高句丽(中国南北朝后也称高丽)闪亮登场。

此时半岛南部三韩演变为百济和新罗。扶余人(有传说说是高句丽出走王子所为)攻灭马韩建立百济,辰韩统一为新罗,弁韩先为伽倻联盟,后并入新罗。当高句丽占领半岛北部,迁都平壤,在半岛就形成了“三国鼎立”形势。半岛称为“前三国”。

那么不同的解读又产生了。国内观点,高句丽是东北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半岛不过是“侵略占领”,属于“外来征服者政权”,而半岛解读为“本土政权”“本土历史”。

隋开皇九年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中国重新归于一统。此时的高句丽也逐渐发展到鼎盛阶段,其疆域包括今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中北部地区,可以动员兵力达三十多万人,是东北亚地区最强大的民族政权,也可以说是东亚地区第二大政权。

所以很多人讲隋炀帝伐高句丽是穷兵黩武,其实一般百姓不懂政治,别随便议论政治军事方面的东西。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高句丽源自濊貊,扶余支脉,有游牧渔猎的习俗,就有扩张掠夺的基因,骁勇好战,你以为只有美帝好打压“老二”?只是隋炀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让其表哥李渊捡了个便宜。

李唐立国不久,也对高句丽开始征讨。又有人说高句丽自己“作”,不停惹事,这都是“政治文盲”的说法,拿家长里短、黎民百姓的道德观去分析政治,分析历史。群雄逐鹿,逆水行舟,请问谁做什么样的行为是“作”,无非就是在什么样的力量对比下,采用什么样更有利的策略而已,你以为你老实待着就没人欺负你是吧,请问上世纪中国怎么讨日倭的厌了?

怀璧其罪。现在中美矛盾依然如是。

贞观十八年 (公元644年) ,唐太宗下诏讨伐高句丽,唐军的主帅是初唐名将李勣。战争先顺后逆,在与高句丽的对峙中,唐军遭遇辽东极寒天气,不得不撤兵。“天可汗”铩羽而归。

之后,唐军改变策略,基于更强国力,更广战略纵深,对高句丽进行*扰性作战。如,647年,唐太宗命令牛进达、李勣、李海岸兵分三路,水陆两栖,*扰高句丽,此起彼伏,战争次数多达一百多次,次次得胜。这极大消耗了高句丽国力。

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高丽和百济的联合进攻新罗。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唐朝决定出兵援助新罗,这一次唐朝的目的是先消灭百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率水陆联军13万实施登陆作战,与新罗军队成功会师百济都城。平定百济后,唐朝对高句丽形成了南北合围之势。

乾丰元年 (公元666年),唐高宗以70多岁的老将军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契苾何力、薛仁贵等名将皆受其节制。刘仁愿从百济故地,联合新罗军队北上与唐军主力会师。唐军这次由北向南,步步推进,逢城必攻,围城打援,九月二十日,高句丽王高藏投降,立国700年之久的高句丽就此从历史上消失了。

唐朝将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肯定还有很大一部分高句丽人四散匿亡,包括逃至三韩故地。

公元668年,新罗统一半岛南部。新罗后又演变成后百济、后高句丽、新罗三国,称“后三国”。

公元892年,新罗军阀甄萱起兵,900年建立后百济。公元901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高丽”,称“后高句丽”,904年又改称“摩震”,911年改称“泰封”。加上原有之新罗,是为“后三国”。公元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夺权,改国号为“高丽”。公元935年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渤海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灭国)。

公元1392年,依附蒙元的王氏高丽命大将李成桂去协助攻打明朝,李成桂认定冒犯中原正统、如日方升的大明是不智行为,上演了一出高丽版的“陈桥兵变”,夺权建立“李氏朝鲜王朝”。再后就是“日据时期”和二战引发的朝鲜战争,不再赘述。

新罗是以辰韩为主体发展而来的国家,甄萱、金弓裔、王建皆为三韩后裔,金弓裔更是新罗没落王族,本皆与高句丽无瓜葛,不过因为反叛新罗,新罗原敌对国高句丽(高丽)势大,故延用其号,仿佛中国历史上后汉、后唐故事。

那么问题又来了,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的渤海国于公元698年建国,鼎盛时据有半岛北部地区,与新罗对峙。前面两个半岛历史演进图中都没有。半岛学者认为渤海国也是本土政权,是半岛历史一部分,国内观点认为,和高句丽几乎一样,是发轫于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征服半岛北部地区而已,这个待它篇分说。

我们不对高句丽的不同解读下结论,把历史资料摆明,读者自行研读判断。至于半岛学者说半岛民族有濊貊扶余血缘,(倭人也有扶余血统),这个也不奇怪,半岛与东北本就接壤相邻,史前主体人种就是东夷和阿尔泰语系人员混血,濊貊肃慎东胡就是阿尔泰语系。

古代没有现代主权国家概念,国家都是“有疆无界”,东北地区古族又都是游牧渔猎,游走不定,加上战争,想不融合都不可能。汉族也是融合民族。民族从来都不是血统决定,而是文化的认同。半岛发展到今天的结果,文化主脉还是辰国—马韩、辰韩、弁韩—百济、新罗—王氏高丽一李氏朝鲜。

所以,个人觉得,这么久远的历史长河中,疆域变迁,人员流动,纠纠葛葛,历史尽可作为学问研究,但是,尊重现实。

其实半岛历史还有些少为人知的内容,比如任那,这个涉及和半岛隔海相望的日本的“相爱相*”的历史纠葛;比如耽罗(济州岛古称);比如金弓裔是和尚,而半岛历史上僧人是比较有意思的群体,世外之人和政治纠葛甚多。篇幅所限,以后有机会再讲,有兴趣者可以自行搜索。

(喜欢请加粉,可以及时看到更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