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1912年依次分析清朝关键节点!
让你的清史库存不再是碎片化的!
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世袭罔替摘要:一种高深莫测的对人的控制!
八旗制度,由于电视剧的传播,耳熟能详。但是真让人说出个子丑寅卯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隐隐然知道这是一种对兵丁的管理制度。张国立、王刚演出的《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在甘肃办案的和珅,一品大员,却要给一个名叫金大烟袋的人下跪,但很奇怪此人没有官职。原因就在于,他是旗人,而且是满洲正红旗的旗主,世袭罔替的铁饭碗。而和珅隶属于正红旗,见到旗主,再大的官位也得下跪请安。那更奇怪了,八旗不是对当兵的管理制度吗?一品大员地位显要,却仍怕什么都没有的旗主呢?
创立之初八旗制度说来话长,还得回到满清创始人努尔哈赤身上。1593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1619年统一海西女真,并兼并了野人女真许多部落,攻占了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盘,为满清最后的百年基业打下坚实的底座。那他是如何在短暂的时间这么成功的呢,其中离不开的就是他创立的八旗制度,绝对是一把利器。
八旗并非某天老爷子突然奇想,一拍脑袋就制定的一个制度,而是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渐琢磨出来的。有史可考,明确的、完整的八旗制度始于1601年。当然在这之前,八旗的雏形就开始出现了。女真人外出打仗打猎,每人出箭一支,每十个人为一基本单位称为“牛录”,类似于大箭的意思。十个人里面有一个老大称为“牛录额真”,额真就是主的意思,一个牛录差不多是一个班的制度。
1601年以后,随着战争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基本单位用一个牛录就不够用了,所以努尔哈赤一把每一牛录扩大到三百人,首领仍称“牛录额真”,汉语译为“佐领”。五牛录为一甲喇,首领称“甲喇额真”,汉语译为“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首领称“固山额真”,汉语译为“都统”。每一固山都有特定颜色的旗帜作为标志,“固山”就是汉语“旗”的意思。当时只有黄、白、红、蓝四个旗。1615年,由于兵源扩大,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其黄、白、蓝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合为八旗,全部女真人都在八旗之中。
八旗起家1616年2月17日,努尔哈赤正式登极。1634年,蒙古八旗以相同模式建立,1642年,降满汉人越来越多,亦另建汉军八旗。巴拉巴拉算盘,一旗7500人,满洲八旗最初起家共计六万人。就凭着这几万人不断扩张,最后拿下了大明的整个江山,这后面的制度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否则它不可能做得到。
那到底八旗制度仅仅是因为对人的简单归类吗?不像,因为自古所有的军队都是有分类的,一定不是这么简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分析一下他的组织形式。八旗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伐,组织生产三大职能的。有点类似三国时期邓艾弄的屯田制,平时搞生产,打仗时候拿起刀把子就是兵丁,但是又不一样,因为八旗的成员以前都是乡里乡亲,这里面就有一种互相扶持又相互制约的微妙关系。那就很明白了,因为人口、资源少,八旗制度的起家其实是对有限资源的整合最大化利用。兵丁连同家人都归入旗下,平时平民搞生产供应全旗衣食无忧,兵丁同时训练。战时兵丁冲*在前保护旗内家人,同时扩张地盘。
在农耕民族,大家抱在一起取暖的需求是强烈的,这是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因为你不归属只能是死路一条。尤其是当要面对强敌保护自己的父老乡亲,妻子儿女,这种由血缘组成的集团那是绝对势力强大,内部极其团结,这就是为什么八旗起家非常有战斗力的原因了。当然厮*总会减员,所谓铁打营盘流水兵,很快就不知道换了多少波人了,靠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来维系旗的统一的作用力越来越弱。八旗制度也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越来越不像一支打仗的部队。
原来如此因为牛录的规制就是300人,那死一个就得补充一个,不管是通过奴役、投降、自愿加入等各种方法,强行保证300人的摊子不散。然后只要你在这个组织里面混的好,上级绝对给你机会往上爬,有明确的规则可以参考,绝对没有什么潜规则。只要好好干,领导就能带你吃香的喝辣的。这一下就彻底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依旧执行边打仗边耕作的制度,大伙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进步、共同*敌,一个陌生人进入这个圈子很快就能融入这个圈子,成为这个圈子的一份子。
再次,军职世袭制度对于底下人的激励作用也是非常强烈的。对于一个普通的兵丁来说,只要一朝升为领导,那只要不犯错,世代为领导。康熙朝,满洲上三旗的佐领职位有72%是由本家男丁继承,87%佐领职位是由同一家旗长期把持。至于汉军八旗的二百七十个佐领中,有一百八十七人是世袭继承,几乎占了七成。十七个蒙古参领,每个都是世袭的。当然世袭有世袭所带来的的恶果,但是至少在清初能够快速创业成功的时候,世袭制度所带来的稳固、强大的凝聚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再三,除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各旗对人员的私自调动也是严格限制的,入我旗下,生为旗下人,死为旗下鬼,再也出不去了。只要你入了某旗,佐领就是你的领导,不管你做到什么样的大官,见到佐领那还是矮一头。这也是为什么,和珅见到毫无品秩的金大烟袋得下跪。所以皇帝特旨,给某某抬旗,这是莫大的恩赐,甚至能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同时朝廷对各旗之间的人员调动也非常严格,哪个旗主敢私自收留其他旗的人员,那就是死罪。靖南王耿精忠老爹耿仲明就是因为手痒收留了别的旗逃出来的300号人,被举报了。朝廷还没说要拿他怎么样,一个王爷居然被吓得自*了,生怕朝廷判他个凌迟处死。可见制度就是这么严格,王爷都拿这个没办法,更别说一般的兵丁了,谁敢叛逃,追*你到天涯海角。
汉军八旗之谜赏罚分明,逃又逃不掉,上升空间又很大,那谁还不好好干。八旗就撒泼似的外出创业,疯狂扩张地盘,战斗力极强。那其中有一支,汉军八旗就很难让大明臣民理解,你不是汉人吗?为什么打起自己人这么凶?满清清除南明的时候,大部分依靠的就是汉军八旗。这些人不是说没有道德,而是他们在创业挣银子。
因为满人通常不懂汉语,他们担任各地方官非常不方便,什么风俗都不懂怕引起民变。所以在顺治入关以后,文官在六部与大学士满汉比例都是一比一,在外的总督一职却基本上被汉军八旗的人包揽了。1647年,九位总督全由汉军掌理。后来随着地盘扩大,总督也越来越多。到1661年,二十位总督之中有十九位出身汉军八旗。直到1670年,个别总督才偶尔由满人担任,但即便如此,任总督职的满人人数还是远不如汉军。
1644年到1668年间,出任巡抚的汉军不下九十六人,而在这段时期,获任总督的汉族官员只有几人不是汉军八旗。巡抚之权甚至一度必须出自八旗,不许让非八旗的人担任。所以你看看,这诱惑,太大了。对于这些当兵吃粮的武夫,反正不是大明,就是满清,管他谁主天下,管他孝敬谁,只要老子有吃有喝,爷爷我就跟着你干。这种战斗力,南明怎么还能扛得住呢?三藩同时造反也挡不住八旗的威风。
八旗后期八旗在最初设立的时候,各自统治的权利很大。创业是可以的,但是守江山不行。哪个皇帝放心给旗主这么大的权利呢,最开始多尔衮死后,正白旗被顺治收编,加上正黄旗、镶黄旗统称为上三旗,这是皇帝亲自管理的。康熙年间,康熙的儿子们又逐渐渗透到下五旗做管主,实际上代替了旗主的权责。到了雍正时期,这些曾经的亲王由于一个个被雍正弄死,这些管主也逐渐取消,最后全部被雍正的亲信和儿子们统管。至此,八旗的势力越来越弱,被皇权剥削的一干二净。随着大清的生命延长,八旗也越来越弱,雍正以后的八旗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射箭、骑马就别说了,整天提溜个鸟笼子到处逛,反正朝廷发工资保证基本生活。八旗制度硬挺挺的活到了清朝的最终覆灭,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