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族的游戏—从三国鼎立到三国归晋(下)

世族的游戏—从三国鼎立到三国归晋(下)

首页战争策略蜀汉征伐更新时间:2024-11-06

上篇我们说到,汉末的汝南袁氏的灵魂人物袁绍是如何布下一盘大棋,就差一点便将整个大汉天下变为袁家的囊中之物的。

那么本篇我们将继续讲到曹魏是如何依靠世族的崛起,以及它又是如何失去世族的支持,并最终由他们选择了以晋代魏的历史事件,希望能为大家更好的理解曹魏如何衰退有所帮助。

曹魏能够建立不仅源于魏武帝曹操的努力,更还有世族的大力支持,而这一切的开始,正是魏武帝曹操早年在陈留起兵前后就已经注定的。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曹操于陈留起兵,跟随曹操前后起兵的除了曹氏本宗族子弟外,还有夏侯氏以及乐进李典(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许褚(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通过以上人员可以看出,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是带着军队跟随或投奔曹操,也就是说曹操一开始的军队构成正是由这些地方豪强组成的。

一直到后来的徐州臧霸以及宛城张绣等为止,综合下来可以看出,曹操直到官渡之战以前的兵力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吸收这些豪强势力,然后自己再加以整合改编,而期间招降的黄巾军而改编的青州军,反而因为军纪问题最终难登大雅之堂。

通过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士沮授说【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战,北利在於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这段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确切的看到战局的大势,正是在于曹操的军队多是由豪强改编而成的,和袁绍这种本土招募又得不到有效训练的军队,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最后官渡之战的结局自然而然已经注定了,袁绍在曹操火烧乌巢时两面出击分别救援乌巢以及袭击曹操大本营,结果都是大败特败从此袁家便一蹶不振。

介绍完了曹操早期的军事构成,那么回归本文一直以来的重点世族问题。要说曹操本是官宦子弟,世家大族显而易见是看不上曹操这个人,但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那就是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令君荀彧!

荀彧出身于颍川荀氏,是汉末著名的世族之一。从小荀彧便被人称为王佐之才,长大后先是出仕袁绍,但不久后便认为袁绍非济世之才而转而投奔曹操,从此便成为了曹操的人才挖掘机。

就这样,依靠颍川荀氏的大力支持,世族子弟们逐渐改变对曹操的态度,但这一基础始终还是建立在荀彧的中和之下,如其后发生的曹操诛*边让事件,而引发的兖州之乱,便让曹操明白了世族之好恶即是自己之成败,至少目前是如此。

于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胜袁绍后,终于按耐不住以不孝之罪诛*了孔融,从这时开始,就可以看出曹操对待世族的态度又做了当初的自己。当然这点,也同样可以解释为何后来又逼死了荀彧,因为从始自终曹操就从来不认为世族会真正接纳自己,所以曹操与世族之间仅仅只是利用关系。

随着赤壁之战的失败,天下终于变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曹操、孙权、刘备,这三股势力最终并立于天下。几年后,刘备入蜀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但刘备带来的荆州人士与益州的本土人士,两者间的冲突注定不可避免。

而江东的孙氏,由于同样属于外来势力,其冲突与矛盾可谓是比后来的曹魏更加激烈残酷,所以孙权晚年对于世族大打出手,也是因为自己被他们压抑了大半辈子,老了不仅借机发泄自己的怨气,同时也是趁自己活着把跳出来刺头全部带走。(如果有时间,我会专门写一篇介绍东吴的世族纷争)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死于洛阳,年六十六岁。

曹操生前可以说是依靠自己多年的南征北讨的武功而拒绝世族的劝进,因为曹操有拒绝的实力以及底气,但到最后几年曹操也不得不说,出若天命在我,孤当为周文王这样的话语。

达摩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并没有他父亲曹操的威望能够震慑这些世族豪强们,他们很多人都是跟随曹操一路走过来的,要想让他们听命一个小娃娃曹丕,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曹丕需要篡夺汉室称帝来与世族们划分上下级关系,而世族自然也乐于攀附从龙之功来获取更大利益,于是乎,在曹操去世的同一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史称魏文帝。

曹魏建立之后,魏文帝曹丕一直致力于扶持可靠的“自己人”来制衡世族们,如宗室曹真、夏侯尚之类的诸曹夏侯氏这种虽是亲戚,但却丝毫不能威胁自己帝位的人才,还有新晋投靠魏国的孟达,也是拜倒在曹丕的个人权术下,终曹丕之世而无丝毫异心。

但这种大好形式很快便由魏文帝曹丕的年仅四十岁的壮年去世而告终,其子魏明帝曹叡继位。由于魏文帝曹丕生前留下了完善的托孤大臣(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故魏明帝曹叡从自幼继位后一直到成年国家都是安然无恙。

直到魏明帝曹叡长大开始亲政后,表面看起来确实有一番明君气象,但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途中病死于五丈原后,魏明帝曹叡不仅显露出沉溺酒色的本色,更屡次力排众议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最终比其父魏文帝曹丕死的还早,年仅三十六岁。由于魏明帝曹叡无嗣,而立养子曹芳为帝。

由于魏明帝之死实属意外,故魏明帝曹叡在临终之时听从孙资、刘放之言而立曹爽为大将军,与司马懿共同辅政。而曹魏崩溃之始正是由此开始。

曹爽本人才干不过中人,但在受魏明帝曹叡重任之后,野心便迅速开始膨胀起来,不仅先排挤走司马懿以达到大权独揽,更是接连罢免朝中元老们来替换自己的亲信,这一举动毫无疑问的将那些,现在还对曹魏抱有希望的世族们逼到司马懿那里。

而后事实也果然是如此,盗取府库,强抢魏明帝生前的才人们,对蜀汉征伐失败,甚至迁徙郭太后后(魏明帝皇后)加以囚禁。在种种不法行径后,司马懿终于联合绝大部分对曹爽不满的世族们,发动了后世称之的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当曹爽三族一同被推到闹市口后,一声令下,随之而去的也是即将在不久后随之而去的曹魏国祚。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在平定王凌之乱后不久去世,在亲司马氏势力的帮衬,以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的个人努力下,终于肃清内外一切残余的威胁势力,在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时,得以篡魏称帝国号晋。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