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武乡侯、汉丞相诸葛亮在病逝在五丈原军中。诸葛亮去世之时,蜀军秘不发丧,缓缓撤回汉中。从此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魏蜀之间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
在天下十三州之中,魏国独占九州半,吴国占据两州半,蜀国仅占一州,而魏之人口也数倍于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魏之国力也远胜西蜀。可诸葛亮去世之后,强大的魏国并没有主动进攻,而是与蜀国继续保持相持的态势。直到十余年后蜀汉大将军费?遇刺身亡,姜维独揽大权,才开始重操旧业,继续北伐。可以说,蜀国一直都是魏国的心腹大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魏国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不动干戈,直到诸葛亮去世三十年后才派军队讨伐蜀国呢?笔者以为魏国之所以不伐西蜀,其因有三。
其一,魏国对待蜀国的基本方针是守。从魏军在西北的防御体系中就可以看出,魏国在长安以西的雍凉之地屯有重兵,他们各自把守边关要塞,凭借天险抵抗蜀军。在魏明帝时期曹?痹?山??抡崖噬倭勘?Π咽爻虏值揽凇J窬?霉ゲ幌拢??媳?#??壕???吹剑?窆?缓贸繁?K?裕?汗?恢鞫?ゴ蚴窆??馐怯善涑ぞ靡岳吹淖髡椒秸胨?龆ǖ摹?/p>
其二,魏国内部明争暗斗,权利斗争激烈。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大将军曹爽,魏国军政大权落于司马氏之手。而此时魏国尚有不少忠义之士,他们不甘心让司马氏谋朝篡位,便相继起兵讨伐司马氏。王凌、??鸺蟆⒅罡鸬?嗉唐鸨???枪唇嵛夤??诨茨系厍?破鸶筛辏?运韭硎系耐持蔚匚辉斐闪司薮蟮某寤鳎?烦啤被茨先?叛”。对于司马师、司马昭而言,这些叛乱者身处腹地,他们的势力一旦发展壮大,忠于魏氏的门生故吏便会蜂拥而起,对他们的威胁显然更大。而蜀军只能在边塞的崇山峻岭中逡巡,充其量只能算是外患,是以魏国的统治者并不十分重视。
其三,魏吴两国频繁交兵。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把战略重心放在了东线。公元252年,孙权病故,魏国趁此机会入侵吴国,吴将丁奉在东兴大败魏军。次年,吴太傅诸葛恪久攻新城不下,被司马师抓住机会,大败而回。之后在孙峻孙琳掌权期间,魏吴之间也多次爆发战争,魏国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找蜀国的麻烦。
蜀国连年征战,穷兵黩武的政策终于酿成恶果。公元263年,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钟会步步为营,攻占汉中;邓艾神兵天降,袭取成都,蜀国灭亡。两年后,司马炎终于按捺不住,取而代之,魏亦亡。魏蜀两国长达数十年的相爱相*,终究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三国之中,没有哪一方是真正的胜利者。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究竟谁才能算是真正的笑到最后呢?
现在也是这样吧,越是没有越是嚷嚷,越是弱小越要装作强大,比如某棒子国~因为他们团队里的精英(比如诸葛亮)知道:和平发展一定是比不过魏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