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不是出自四大名著。四面楚歌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记》。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楚汉大战。经过几次激战,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把项羽的人马紧紧围在垓下。这时候项羽兵少粮缺。夜间听到围住他的汉军中唱楚地歌谣,以为刘邦已拿下楚地了。丧失了斗志。绝望中自刎于乌江。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不是出自四大名著。
四面楚歌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典故引申为成语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原意指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是个贬义词。
而出自四大名著的成语典故有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德薄才疏(出自《水浒传》)、拿贼拿脏(出自《西游记》)、奄奄一息(出自《红楼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