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损坏的石器看似无用,却可以利用石器目前的状态去进行二次加工改造,中华使用石器的时代虽已久远,在基本进入青铜时代的夏、商朝代却还能看到普遍使用的石器,而且从挖掘出来的改制石器数量来看,证明了夏、商朝改造石器的技术已然成熟。
图1:各类石器图
夏商时期改造石器的判断标准石器的改造首先要考虑其用途,再去选择能够使用的材料来制作,使用过的石器会出现磨损,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就能使之焕然一新,改造前的石器称为原石器,改造后的石器称为改制石器,石器是原石器还是改制石器,往往可以通过石器的外貌和它长久以来风化的程度进行判断,这里共有三项标准。
对比同类石器外貌差别原石器外表上看是比较常规的,不会发现什么刃缘,改制石器的外貌就比较多元化,看起来还有原石器的一些样貌特征,不同类石器一般都会有它独有的特征,像是石头做的刀器上就有绳索捆绑的细孔,还能看到绳索在孔里磨损的痕迹,将所挖掘的石器归类就能看出同种类石器的独有特征,也就是说这类石器的独有特征在其他类石器上是不会出现的,如果说某石器有多类石器特征的话,它就很有可能是改制石器。
图2:改制石器图
石器使用材料的不同夏、商时期制作石器,所用材料会考虑其实用性,也就是说材料得有强度或者韧性,还有就是该材料是否合适加工制作,合适材料制作石器时才能快速完成,像是用来挖掘土块的石铲子,用的材料就是沉积岩,而改制石器对材料就没那么多规矩,它很可能背离了原石器用途,像是石制铲子损坏之后可以对当前形状改成石制刀具,对材料的韧性要求不高。
制作石器的工序有简有繁夏、商时期制作石器的操作方式是固定的,基本就是打磨成形,操作比较繁琐,改制石器因为是按照现有石器外貌去改制,所以可忽略掉许多的打磨等工作,像是制作石制刀具,得需要繁琐的打磨、钻孔,而改制石器可利用石器原光滑的表面做刀刃,根据需要钻孔便可,原石器的容貌一般比改制石器要大,往往制作起来是比较麻烦的。
现有夏、商石器时期的石器经过了漫长岁月,标准虽多,但石器判别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图3:改制石器图
夏、商时期改制石器种类多样从许多遗址中发现夏、商时期改制石器的种类很多,有石刀、石锛、石锤等。
石刀
从现有的改制石刀中发现石刀的改制原石器主要是石镰,其余有石铲、石钺等,改制石刀在望京楼、二里头等遗址中都有发现,而且种类也很多,有用石镰残缺的部分改制成的石刀,主要是对石镰的两侧进行钻孔改制;根据石铲残缺部分改制成的石刀,也是在侧面进行改制;根据石钺改制成的石刀,主要是对石钺磨损的凹面进行改制,其中穿孔石刀很是有名。
图4:石镰改制石刀图
石锛
改制石锛主要是用石刀、镰等做成,其中最普遍的便是用石镰改制,用石镰改制的石锛外形主要呈三角形,两侧是不需要打磨锋利的,而用石刀改制成的石锛,在顶部是有打孔且有绳索使用痕迹,它还保留了原石刀刃面部位。
图5:石刀改制石锛图
石锤
石锤是由石斧改制而成,外形保留石斧容貌,表面是有打磨的痕迹,虽然是石斧改制,但它的刃面被打磨光滑并不锋利,改制石锤不需要做很复杂的工序,材料的选择也很随意。
夏商时期改制石器方法从现有夏、商时期的改制石器来看,当时的改制方式是比较固定的,从石器材料、外形等都可以体现出来。
改制石器用料和外形原石器所用材料自然是石头,所选石料范围很广,但从现有的改制石器看出基本都是材质坚硬、颗粒细小的,像是刀、镰、钺等都是用变质岩或者是沉积岩的石料制成,这些材料让石器更为坚硬耐用,如果使用的是残损的原石器来改制,它的外形得要可控制,至少它的大小要合适,像是做改制打孔石器,得用形状较长的原石器来改造。
对原石器进行修补改制石器选择的是损坏或者无用的原石器来制作,这就需要对原石器进行一定的修补,让它的外形符合预期,修补方式常是琢、磨等,充分利用原石器的外形去制作,如果原石器外形离预期很远,就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去改制,不过从现有改制石器发现基本都是对原石器的边缘部分去修补,工作量不是很大。
对原石器进行钻孔、打琢从许多改制石器能看出钻孔、雕琢是常用的改制方式,钻孔的地方常是石器中上位置且小孔居多,古人认为这样的改制方式使用石器的时间就能更持久,打琢方式只适合较大的石器,原石器过小会导致材料破损,改制起来也很麻烦。
图6:钻孔改制石器图
原石器的缺口改造夏、商时期的改制石器常对原石器的缺口进行打制改造,也就是在原石器两侧打制出相同的缺口,不过这个改制方法只在二里岗时期出现过,其他时期的改制石器不曾出现,缺口制作方式比较简单,就是对石器两侧进行不断敲打,敲打的力度是很容易控制的,巧力敲打反而容易改制成功,就像望京楼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刀具,这些石刀都是改制成功的,石刀上面有很多的使用痕迹,而改造缺口失败的残次品并无发现,这也证明了改造缺口的方法是比较简单、容易成功的。
对原石器重新打磨如果原石器外形很接近想要改制成的石器,对之进行改制就不需要进行重新打磨操作,比如说将较长的石制镰刀改制成普通刀具的话,可以直接利用石制镰刀的刀刃部分进行打磨锋利便可,如果说要改制的原石器因为使用损伤程度严重或者表面并不够光滑锋利,就需要重新对原石器进行打磨工作了。
比如说原石制刃器的刃部和想要改制的刃部位置不同,就需要对想要改制的位置进行打磨,打磨方式一般是先将需要打磨的地方磨平,然后再加工打磨出刀刃面,再花费时间对刃面进行锋利打磨即可,现有的石制刃器如石锛等就是对原石制镰刀的刃面进行打磨制成的。
图7:打磨改制石器图
夏商时期对原石器改造的原因1.原址石料制作、运输困难,原石器相对珍贵
夏、商时期的古人觉得石器材料稀有度虽不如玉器,但是改制石器和改制玉器的工作量都很大,而且取石和用石的地方也比不一定相同,这些材料都是来之不易的,原石器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在平原地区,比如说中部的平原地区就有很多遗址出现过原石器,出现改制石器最多的二里头遗址、望京楼遗址等都是在平原地区,从这些遗址中发现原石料在该地直接制作是有难处的,石器制作就不容易更何况是向外运送这些古人生活中必须使用到的石器,所以古人就打起了改制石器的想法。
2.继承先辈石器文化
在夏、商之前,石器是生活中普遍使用到的工具,而且不光是改制石器,许多的玉器、陶器、装饰物等都已经成为古人生活必需品,夏、商虽然进入青铜时代,但是对石器的传承是不断的,而且对原石器进行改制的方式在新石器时代也出现过,比如说洛阳王湾等遗址中都出现过改制石器,这算是对先辈的石器文化进行传承。
新石器时代对原石器的改制方式和夏、商时期改制石器方式不尽相同,大体是对原石器进行钻孔、打磨成型等,不同的地方在于钻孔的方式而已,新石器时代对原石器进行钻孔制作,常用到的是铤钻方法,而夏、商时期使用的是琢钻法,新石器时代的铤钻法相对琢钻法而言是一种改进,
图8:改制石器图
3.改制石器证实了夏、商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同时期出现的改制石器数量是不同的,从出现改制石器的遗址中发现,二里头时期出现的改制石器数量是要小于二里岗时期的,不光是改制石器,前者原石器的数量也是远远小于后者,数量明显在增加,这说明了夏、商人对石器的使用率是越来越高,再加上夏、商时期的人口数量呈现暴涨的趋势,人们在生活中对石器需求是快速增长的,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足够数量的石器来满足。
4.石器需求量很大,改制石器成为重点
如果某地制作较少而需求较大,则是从外部输入石器成品,这个地区的古人对待石器应该会更为珍惜,而出现改制石器较多的遗址地区,对改制石器有更迫切的需要,比如说望京楼、二里头遗址主要是靠着周边地区供应石器,所以这些地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对改制石器就有更多的想法,发掘出来的改制石器数量较多也能证明这点。
结论:
夏、商虽以进入青铜时代,但是民间还是多以石器为主,尤其是改制石器,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改制石器的存在,改制石器的出现证实了夏、商时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夏、商人在生活中对改制石器的需求是大的。
参考文献:
《国语》
《史记·夏世家》
《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