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们,大部分都会有很多玩具,家里会有专门存放玩具的地方,但是不管家里有多少,出了门看到新玩具还是要买。孩子在超市或商场闹着要玩具的场景,想必很多父母经历过,所以现在我尽量不带嘟嘟去有玩具的地方。
尽管家里玩具多得没地方放,嘟嘟玩得最多的,还是一种不需要玩具的游戏,在家里,玩具柜里的玩具常常束之高阁,几个月不动,而这种小游戏,嘟嘟每天都在玩,还要求我也和他一起玩。
比如,我们在床上看了一会儿书之后,嘟嘟突然说,我们玩卖东西吧,我说好,可能他也懒得再去拿玩具作为道具了,所以啥也没有,他直接喊“卖东西喽,卖东西喽”。我问“你卖的什么呀?”他说“有牛奶、有糖,还有鸡蛋”,我说“鸡蛋多少钱?”,他说“十块钱”。我说,我要一个鸡蛋,他把手往空气中抓了一下,往我手上按了一下,说“给”。我说,给你十块钱,他张开手,我往他手上按了一下。
他又说,我们来做巧克力蛋糕吧?我说行。
“加点面粉,加点牛奶”,我往面前虚拟的锅里加材料,“加点白糖,加点鸡蛋,加点巧克力”,嘟嘟也用手做出倒的动作,然后,他用手划圈,“搅拌搅拌”。
然后端起来那个无形中的容器,假装放到另一边说“我们来烤吧”。
“烤好了,妈妈你吃”,“好吃吗?”
我装着吃蛋糕的样子,嘴里说着“好吃好吃,yammi yammi”。
“这个不甜,我们再烤一个吧”。
于是我们重复刚才倒材料、搅拌、烤蛋糕、吃蛋糕的过程,手里什么也没有,我们兴致勃勃的玩了一遍又一遍。
假装游戏。对了,我们每天玩的这种游戏,就是假装游戏。假装游戏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家家”,几乎每个人在小时候都玩过,我还记得小时候和邻居的小孩用泥巴玩过家家,和表妹披着大人的长围巾,当水袖甩来甩去,表演唱戏。
假装游戏可以有道具,也可以没有,道具可以自己做,也可以用现成的玩具,还可以用家里的物品改制。
嘟嘟非常喜欢玩假装游戏,而且玩得花样也很多。
比如,我从他身边经过,他会伸出手说“按一下按钮才能过去”,我用手往他手上点一下,说“嘀”,他就是放下手放行。
嘟嘟还会穿着我的衣服,说,我是妈妈,我告诉他“女生才能当妈妈”。
我们常玩的,还有警察与小偷的游戏,嘟嘟说“妈妈,你来当警察,我来当小偷”,玩一会儿,他会说“妈妈,你来当小偷,我来当警察”。
嘟嘟扮演过太多的角色,有时候,他当奥特曼,有时候,他当怪兽,有时候,他当霸王龙,有时候,他要当老师,有时候,他要当卖东西的老板,有时候,他大呼小叫的说“妈妈,光头强又在砍树了,我们快去把他打跑”。
不知道他的小脑袋里,装着多少新奇的想法。
就像昨天吃砂糖桔,他剥出一个很小的桔瓣,就满怀惊喜地拿给我看“妈妈,你看这个小桔子多可爱啊,它是桔子宝宝吧?”然后,他又拿了一个大点的桔瓣,说“这个是桔子妈妈”,又拿了更大的一个,说“这个是桔子爸爸”,他把小桔瓣放在中间,两个大的放在两边,说,“这是桔子一家”。
我真的要为孩子的想象力惊叹了。
有时候,我们也会拿一些玩具来玩,比如假装卖东西买东西,比如拿动物模型来互相攻击,玩动物打架。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们玩假装游戏。
可以促进认知技能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包括注意、记忆、逻辑推理、语言、想象、创造、反思,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和采纳别人观点的能力。
但是假装游戏是需要孩子的认知和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玩,太小的孩子玩不了。
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把孩子做游戏的类型分为机能游戏、建构游戏和假装游戏,这三种游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假装游戏难度较大。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种游戏对应的年龄和游戏内容。
1、机能游戏:
约0-2岁,主要是重复性的、简单的动作,比如用手拨动可以转动的玩具,来来回回推小汽车,没有目的地抓、拍打等。
我们给小宝宝买的玩具,孩子拿着晃动、拍打等,都是属于这种,重复、简单,没有目的。
2、建构游戏;
约3-6岁,建构游戏是创造或构建某种东西,比如用积木搭房子、画画、拼图等。建构类的游戏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空间能力和想象力。
嘟嘟在一岁前我就给他买过积木和拼图,可是他根本不感兴趣,老公也说,孩子现在还玩乐了这个,到3岁左右,才逐渐爱上玩拼图,但是对搭积木还是兴趣不大。
3、假装游戏:
约2-6岁,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家家,孩子假装自己是别的人,或者动物、物品等,或者扮演故事、动画里的人物。
每个人孩子开始玩假装游戏的年龄不同,嘟嘟从2岁多就喜欢玩假装游戏,经常和他一起玩的腾腾,3岁多将近4岁,几乎没有见过他自己玩假装游戏,有时嘟嘟会找他玩,才会配合玩一下。我带嘟嘟回老家时,哥哥家的小女孩糖糖,也喜欢玩假装游戏,她对嘟嘟说“我做妈妈,你做爸爸”,他们拿着厨房玩具玩做饭,糖糖还对嘟嘟说“你叫我老婆”。
假装游戏为什么能促进孩子各项能力发展?前文说过,假装游戏能够促进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为什么假装游戏有这样的作用呢?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通过假装游戏,可以练习和强化新获得的表征图式”。
“表征图式”从字面很难理解,也不好解释,我的理解就是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孩子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也会习得一些行为,比如人和人怎么交往,孩子学习到的这些东西,通过假装游戏得到了练习。
假装游戏有几个特点。
一是需要表达。
假装游戏不像机能游戏和建构游戏那样,自己玩就行,不用去表达,假装游戏一个人可以玩,但通常是两个以上的孩子,或大人配合孩子玩,这时候,作为角色之一的孩子,就需要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意图。
这对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是一种锻炼。
二是需要模仿。
在假装游戏中,孩子通常会模仿他看到过的,或者故事、动画片里的一些情节,这也会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
三是需要合作。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心理学家米尔德莱德﹒帕顿认为,假装游戏属于合作游戏,相比于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是一种更高级的互动。
在假装游戏中,孩子们需要考虑和接纳同伴的意见,需要为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制定游戏规则,在玩的过程中,有分工,也有合作。
所以,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有人说,经常玩假装游戏的孩子,情商更高,情感更丰富,根据我的观察,也确实如此。
四是需要想象。
假装游戏并不完全是对现实的模仿,还需要想象,因为孩子并不是照着剧本在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可能是想到什么就玩什么。即使是模仿一些故事,也会不断加入自己想象的情节和内容,孩子想象得越离谱,其实就越有创造力。
在家里,不妨这样和孩子玩玩假装游戏。假装游戏不仅有趣,还可以让父母通过这种方式,迂回地了解孩子在外面经历了什么。比如,孩子上幼儿园后,因为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不会向父母描述自己在幼儿园的经历,这时,家人可以通过让孩子来假装是老师,家人来假装是孩子,玩在幼儿园的游戏,孩子把自己当作老师时,自然会模仿老师在幼儿园说的话和做的事。
也可以让孩子假装是其他小朋友,假装是接触过的人等。
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通过假装游戏了解孩子,而孩子大一点之后,比如中小学阶段,可以和孩子,或者帮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扮演课文里,或者小说、故事里的人物,在家里演演情景剧,不仅非常有趣,也有助于孩子理解课文和作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有益。
听过一位老师讲课,这个老师在国外做幼儿教师,她经常组织孩子们表演童话故事,道具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制作,比如用床单当披风,用纸袋来自制尖顶帽子等,看起来非常有趣,孩子们也乐于参加。
其实制作道具、表演童话情节,这个过程,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和锻炼。
“我来做爸爸呀,你来做妈妈,我们一起来呀,来玩过家家,淘米、洗菜、放盐,小菜烧好啦呀,娃娃肚子饿啦,我们来喂他”。
这是嘟嘟经常唱的一首儿歌,歌里的内容,也是他喜欢的游戏,在他长大以后,也将会是美好的回忆。
和孩子们玩一玩假装游戏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