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信息
传统村落是民族乡愁的纽带,它是蕴藏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保存着中华民族的集体回忆。但是,它却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这个暑假,守望家园,守望古村落,我们并肩作战,一路同行!
七月流火,炎炎夏日,“家园守望”实践队再度出发,在单仁慰老师、赵鑫老师、高晗雯老师以及姚卓琳老师的带领下,以团队的模式展开入村调查,按照村落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古建筑、村落选址及格局、村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人居环境现状的调查记录等方面,通过采访、文献收集等多种方式,利用照片、视频等记录古村落,同时拍摄和制作以古村保护为主题的专题片、微电影、宣传片等,并借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样平台进行正面号召和宣传。
今年,“家园守望”实践队共有三个小队,分别是古驿道分队、古村分队以及天台分队。我们按照不同的方向,开展为期20余天的实践活动。
古驿道分队对临海主要古驿道章安至岭根沿线的遗迹与现状进行考察,并拍摄古驿道纪录片。小分队于7月2日正式开始实地考察,首先去康谷村,之后去章安及其周边地区。在考察中能够发现,这两个地方有诸多历史文物,其初建朝代上至隋朝,下至清末和民国。在规模上,它们有大有小,并得到人们不同程度的修缮与保护。
之后,我们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定下纪录片的大框架并完成文案工作。随后在赵鑫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小分队对章安进行拍摄,之后开始剪辑、配音等工作,完成了章安古镇的宣传片。
古村落小分队自7月1日以来便开始对台州境内的古村落进行调研考察,我们在一个月之内走过了五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分别是临海的岭根村,黄岩的潮济村,玉环的东沙村,三门的东屏村以及天台的张思村。
我们按照古村落调研清单对五个古村落的具体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将我们所收集到的两个古村落的信息整理成村落信息档案,并将其上传到千村档案系统。同时我们还为古村落中的传统非遗项目拍摄宣传片与微电影。
天台分队于7月3日上午到达天台县白鹤镇上卢村。我们怀揣着对这个千年古村,耕读文化的好奇,走进了天台白鹤上卢村。
通过队员们走访调查,翻阅古籍,拍摄测绘,我们首先完成了此次前来的主要任务:帮助上卢村完成传统村落申报资料。非遗项目在申报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传承了三代及以上,并且有据可查。为此我们在书中细细寻觅,走访许许多多的村民,最终在找到了隐于村舍中的“宝藏”。第二项任务是为村庄提供规划。我们为上卢村的规划项目的主题源自附近流传的桃源遇仙传说,根据传说的启发,我们将主题定为白鹤遇仙记,将全村策划为全域文化礼堂。
时光易逝,寸暑难消。二十几天的社会实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守望古村落,守望传统文化,我们的路还很漫长!
实践感悟
温恺:
时间难御,它每秒每分的从你身边溜走,而你却抓不住它。原为三间的繍衣牌坊,至民国时,牌坊已成单间双柱,而到现在,已看不清字样和花纹,据村支书介绍,繍衣牌坊在全国少有。时间永不会停留,或许再过几年,这些历史古迹都已烟消云散,化作历史的尘埃。
旧的东西总是在消散,但我相信我们的传统文化,乡土风情仍会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守望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做的。
金林峰: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感受到康谷村和章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见到了许多做工精细且少见的木雕制品,尤其是戏台中的藻井,其中的一雕一琢更见匠人们的细心与坚守。这些文物古迹既是“顽强”的,它们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文化而不倒;又是“脆弱”的,它们历尽风霜雨雪而饱经沧桑,从中也能看出人们修缮保护的艰辛与不易,需时刻与时间赛跑和博弈。还有些传统手工艺也濒临失传,记忆存在却渐渐流失,旧事物正一点一点地悄悄溜走。
李倩倩:
一座座古朴的四合院,一条条幽深的老街,一个个古老的手工艺,一个个年迈的身躯,一张张憨厚的笑靥,无不在诉说古村落绵长的历史。老年人所承载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矢志不渝的守护,村落最繁荣的时候,他们在这里;最萧条的时候,他们也在这里,他们是见证者,更是守护者。任时过境迁,他们始终坚守这一方故土。对他们来说,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居住所,而是生养他们的故乡,是灵魂的安放地。再没有一个地方能让他们活得这般自在,再没有一个地方承载着他们的童年,装载他们的回忆。
上官子怡: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领根-章安”古驿道进行调研,并制作一部关于章安古村的纪录片。通过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良好的团队以及队员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完成一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2、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3、通过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
许静静: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见到了一位老人,他坐在自家门口,小桌子上放着一本英文字典和他的笔记本。他说他已经自学英语一辈子了,现在仍然觉得学习英语很快乐,并且将永远继续下去。我有些惭愧,要是以前我肯定会问他:您都九十多岁了,坚持学习英语有什么用呢?现在我终于不会再如此愚蠢,喜欢就去学就去做,何必要问什么意义呢,正是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我们才要赋予它属于我们的意义。
叶佳欣:
尽管七月的天气烈日炎炎,大家都是浸泡在汗水中工作的,但大家还是任劳任怨。“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让我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钟佳奕:
在村民们的带领下,我们先后考察了郭氏三公墓、广福寺、郭氏宗祠、上宫殿等地。郭氏三公墓为唐汾阳王郭子仪三子郭鑈、郭松崖、郭文霸之墓。广福寺规模宏大,气宇不凡,绿荫环绕,宛如仙境,不禁令人肃然起敬。郭氏宗祠虽然较为陈旧,但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古朴端庄、典雅,尤其是戏台的藻顶,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艺术风格及高超的技艺。
祝琦:
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职却又互相关照,队长对我们的每天的活动进行统筹规划,队伍里是临海本地的小伙伴们则负责用方言和村子里的人们聊天再翻译给我们,负责拍摄的同学则架起相机认真选景、构图进行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创作从前期的文案、中期的拍摄到后期的剪辑,都凝结了我们队伍中每一个小伙伴的心血。天气可以阴霾、下雨,可我们在路上的心却始终晴朗。
陈舒奇: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工程中,学会自省很重要。在大批量的工作面前,我的确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其一,白天的大面积走访使我感到身心疲惫,因此我在文字撰写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拖延;其二,在玉环东沙村的调研时,因为水土不服,我的生理上的不适应,拖住了队伍的脚步,在此同时同行的队员们也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包容,实践中不乏温暖,这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团队工作的魅力。
陈萧潇:
整个7月走过来虽然有些疲惫,但是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对一些建筑构造的识别,以及资料整理分类的能力,也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了许多传统的、不为众人所知晓的文化与风俗。不同于北方的粗犷、大气磅礴,南方的建筑显得更精巧、细致,小桥流水人家是美丽的东屏古村,精致宁静安详是典朴的潮济古街,岭根村的革命气息,一个个的将军故事,都是我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珍稀资源与收获。
狄舒懿:
当初选择家园守望实践,就是想去感受古村的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新旧的更迭匆促而剧烈,这是个变迁的时代,城市在不停的扩张。但我也相信,一座城市的肌理被不断地打破与重塑的同时,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小村落,有着温柔的内里的。这趟古村实践不仅感受到了安宁的古村文化,也是希望能用我们的微薄之力,让古村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
黄新颖:
这次实践还让我学到了别的一些什么,比如说对传承的坚持,初心不改;比如说让自己的心沉静下了,不那么浮躁。我原先不信会有人记得这屋多高多深,便不曾询问认为仅是白费力气,但古村不大,村里的老人脑海也就这么多事反反复复地去聊,事无巨细,一座古宅多大,也总有人早已印在心中。反倒是我们这些人接触的东西繁杂,其实能剩下的亦寥寥无几,浮于表层。遇事总是夸夸其谈,自以为妙绝。
李佳星:
一段关于守望的征程,它有开始、有过程、有结果;它会结束,会遗忘、会远去。但它给予我们的,关于精神和灵魂上的温暖和肯定,是我们以后乃至一生里不可剥夺的财富。或许在某个瞬间想起这段经历,也会欣慰自己曾经为正在消失的我们的家园做了力所能及的的事情,心里也会添一丝丝满足。但在当下,趁我们还年轻还无畏,就一起踏上征程,不问归期。家园守望,我们能做的,也不过是短短的“坚持”二字,不问归期,方得始终。
周凌云:
2019年7月,为时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即将结束。在夏日多变的天气里,实践队一次次地出门远行,有过欢乐,有过困难;有过分歧,有过甜蜜;一起穿越过崎岖扭折的山路,体验美丽的风景;一起登上乌黑的海边炮台,看见闪烁的灯塔,许愿、呐喊。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看不见熬夜的疲惫,记不住任何的不愉快,只是默默地开始,仔细地整理,最后认真地总结。
孙嘉龙:
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学习到了延时摄影的拍摄方法,学习到了如何拍摄全景,制作全景图片,以及如何使用扫描仪。这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收获,这更多收获的是如何做好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古村落小分队共计有九人,在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才能根据一个人的兴趣,能力来分配工作,使得团队之中的所有人可以做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王嘉欣:
几天内,这短短的古街被我们重复来回了数次,踏在它圆滑的鹅卵石上,感受着每件古店铺的美。迷茫的云雾慢慢散开,果然心底的喜爱消散不了。虽说我所做的有限,我也仅仅只能记录,但渺小的我又能为他做哪些“伟大”的事情呢?我们无法阻止信息时代的脚步,古村落的消散是必然的,但现在的我们能做的便只能是以信息的手段将它保留数据里,这样即使他消散了,被遗忘了,也可以在其中找到它存在的痕迹。将现代融入,是远在千里的你可以以某种渠道看到这个古村落,发现他、知道他、记住他、感受他。
王赢: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
陈婉嵘:
整个过程中,我几乎走遍全村进行照片留存。在拍摄的时候,虽说找角度和光线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去享受,在享受中找到美的事物。摄影师的作用是去放大它的美,将它记录下来,能让看的人也体会到那份美丽和舒适。而作为摄像师,不仅要录制下它的过程,还要剪辑成一个影片,我们将用视觉和听觉来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去见识它隐藏的美。很幸运能加入此次的实践队,这次实践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我现有的能力,使我能够清楚的认知自己的水平,让我有动力去改善自己,变得更好。
李雨青:
在天台白鹤镇上卢村待了两个星期左右,村里的村民们都让我觉得无比亲和,比如烧饭很好吃的美伢阿姨,在桥头总是拉住我们聊天的老奶奶,事无巨细的村支书和*们……有几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件事是我们去虎狼关,由于地方太偏,回去的路上打不到车,最后还是虎狼关附近的一位村民主动提出送我们回去,这让我尤为感动。第二件事是,在回校的前一天,我们决定再好好参观这个村庄,于是我们饭后一起散步。无意之间发现了一位木雕师傅的家,并被热情邀请去参观他家里的木雕作品。
刘灿: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结合到所用之中去,是我们大学生首选的获取经验的途径之一。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没有选择直接出去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学校的实践队。原因是,我作为历史系学生是暂时难以找到相符合的岗位,而一味地找别的工作并不会增加什么与专业相结合的经验。学校实践队则完美契合了我的要求,既与我的专业相符合,又能让我增加实践经验,而不是死读书。
唐伊宁:
在惊叹上卢历史的同时,我也学习到了许多整理资料的方法。由于家谱是按照古体书的样式从右往左读的,再加上许多文章录入其中,我的文言文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机器扫描录入文稿。学会技能是一项收获,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一项人生的收获!他们见识了我素颜顶着黑眼圈的样子,见过我害怕狗子怂怂的躲在人后的样子,大家一起翻山越岭在山间的小道上搭顺风车,一起在雨夜里奔跑,一起聚餐,一起玩闹。
王宏一:
这次我所参加的暑期实践队主要内容为保护传统的古村落。我所在的这个小组,扎根到了天台上卢村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可以说我们真的做到了从根本上去调研这个古村落。在近两年发展大潮的影响,许多古村落在大潮中被淘汰,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所提出的美丽乡村战略与近两年旅游经济的兴起给与了这些古村落新的生机。上卢村正是这样一个村子。天台上卢村从建村开始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而我们小组这个暑假扎根上卢的目的正是为他们的复兴出一份力。
吴若兰:
我作为小组长在团队中主要负责人员协调分配并且完成村庄旅游规划的撰写。为了熟悉村庄,我数次走遍了村子里里外外,各种建筑,树丛,农田......所以在拍摄组出发拍摄时我已经成了村里的“导游”,为拍摄组规划路线,撰写拍摄剧本。在开始编写上卢村旅游规划时,我感到无从下手,村委提供的旅游规划地图上大部分的建筑并不存在,仅存的四五处建筑夹杂在现代钢筋水泥之间,这些为一个古村旅游规划大大增加了难度。在与村委协商,听取村民想法后,我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我们承载着上卢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袁盈盈:
上卢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的历史,更是其中的人,村民们总是热情的待我们,嘘寒问暖,生怕我们在那边生活的不习惯。一个村子的生动不仅仅靠历史,更需要人们的所作所为。一颗颗热情淳朴的心让我们更喜欢这个古朴的村子,发展需要创新和活力,希望我们这十几天的工作会给这个村子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在社会实践中,我尝试了很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也许就是这样的环境中会让你学会去做你不擅长的事情,不会拒绝,勇敢的去尝试,也许结果不尽人意,但是那是一份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