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手段千万种,我誓将穷横进行到底:看日美太平洋战争前的博弈

任你手段千万种,我誓将穷横进行到底:看日美太平洋战争前的博弈

首页战争策略太平洋战火更新时间:2024-05-11
前言:一战后日本的感受——战争是个好东西,和平是个坏东西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跻身世界军事强国的日本加入协约国阵营,它开局很顺,不仅照单全收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权益,还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几个岛,顿时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向太平洋深入数千公里,开始了明治天皇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梦想。

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快感不仅仅是土地上的,还有经济上,战争时期,日本有大量的海外订单,在领土和商业双重扩张之下,日本经济飞速增长:

日本对外贸易增长4倍,银行资产增加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1倍。全国工业总产值在1914~1919年间增长近4倍,剔除物价实际增长1.8倍。

可是,一战之后的和平却没有给日本带来好处,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日本很快就遭受了断崖式的致命打击:

1920~1921年工业总产值下降了19.9%,各部门的设备40%~50%被闲置,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下降了55%~82%。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的成长靠战争,特别是通过“甲午”、“日俄”和“一战”的三次大战,让日本飞速发展,日本学者藤原彰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划时代,日本由于侵略中国而变成为帝国主义。

大战让日本发财,战争后的和平却让日本经济跌入低谷,因此对日本来说,战争是个好东西,和平是坏东西。

一、华盛顿会议:美国分日本的羹

1921年11月12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上定的三个条约,对日本来说有雪上加霜的意味。

l 《四国条约》:规定“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日、英近二十年的同盟被美国拆散,美国的相对优势顿显;

l 《五国海军协定》:对日本海军的主力舰总吨位和航空母舰总吨位都进行了限制,日本海军力量受到压制;

l 《九国公约》: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日本退出山东,而且在中国的独占地位不复存在。

这样的会议结果,对日本来说,无异于经济危机下的雪上加霜,日本指责美国“企图取日本而代之,并在东亚大陆上推行自己的帝国主义”。

事实上也是如此,华盛顿会议后,欧美列强二、三十年代大肆进入中国,欧洲货美国货大行其道,相比之下,日本货就是毫无竞争力的下里巴。当时上海的时髦女郎,比日本女郎时髦前卫得多,在很多人眼里,日本货根本上不了台面。

于是,日本和美国的矛盾开始突显,准确的说,是日本对美国的矛盾,在和平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下,日本拼不过美国。

国家发展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公平生意,一条是用武力抢,最快的方式是既做生意又抢,既不能做生意又不能抢就只能使国家经济倒退。

本来日本是走在既做生意又抢的快速发展轨道上,它和欧洲列强搞市场经济,对中国又抢又垄断,日子过得非常“爽”,可是美国人突然来了一个华盛顿会议,让日本既不能用武力抢,生意又竞争不过英美,结果就是要让过惯了幸福生活的日本再回头去过苦日子,这样一来,欲“布国威于四方”的日本天皇和内阁不答应,日本老百姓也不答应。

二、日本进一步,美国没有反应,于是,日本更进了一步

正如日本学者藤原彰说:“(日本)不统治中国就不能作为帝国主义存在下去。”于是,日本慢慢的准备突破“华盛顿会议”的限制。

首先,日本开始在东北扶持军阀张作霖,之后又炸死张作霖,美国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之后,日本干脆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全盘占领了东北。

日本迈出的这一步,完全突破了“华盛顿会议”中签订的《九国公约》中的第一条第一项: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其实,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起初只是一个要突破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的试探,它的前脚虽然跨出了华盛顿体系,可是后脚还在体系内,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项,日本都可能回撤,这两个条件就是:

1. 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2. 美国的强力干涉。

可惜,中国军队没有抵抗,美国也只发表了一个给中日两国完全一样的照会:

美国政府不能认许任何事实上的态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结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公民的条约权利。

美国只发出如此一个隔靴搔痒的照会,却不给日本任何制裁,使得视战争为生存和发展的日本欣喜若狂。

日本看到了一个华盛顿体系之外的天地。

美国之所以如此,在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之外,也是从实用主义出发。

此时日本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美国在中国的权益主要在长江流域,因此日本对东北用兵,对美国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虽然日本是加害者,中国是受害者,实用主义的美国还是选择日本。

日本在东北的试探性行动的成功,实际上已经宣布它脱离了华盛顿体系,可是美国并没有作为,于是,日本又开始了它进一步的试探,这一步迈得更大。

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美国在华利益的集中地上海发动事变,即“一二八事变”,这次美国有了反应。

美国在华投资的八成以上都在上海,美国驻日大使福布斯发出警告,指出日军的行动:

极大地破坏了整个上海的和平,妨碍了这个通商口岸的商业活动,严重威胁着公共租界的安全。

在口头警告之外,美国更有了实际行动,美军的一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前往上海,同时从菲律宾的马尼拉抽调的四百名海军和第三十一步兵团进驻上海。

上海事变后,在国联的调查报告书中,要求日本退出中国东北,但同时也承认了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

美国承认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已经对日本非常宽容和姑息了,可是日本并不满足,继而宣布退出国联,实际也就退出了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

此后的日本如龙归大海,开始和美国之间进行造舰竞赛。

但此时的美国,对日本的行为还不十分在意。

三、日本开始“南进”,美国开始打嘴炮牌

1936年8月,日本五相会议正式提出了“北进”和“南进”并举的“国策基准”,“南进”即:

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洋发展;海军军备应以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充实足够兵力。

但是,无论“北进”和“南进”,都要以先占领中国为前提。于是,日本又发动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

当日本第二次在上海和中国军队进行会战时,美国还企图保持中立,美国驻日大使格鲁给国务卿赫尔的密电中,要美国“在保持完全中立的同时,维持我们对交战双方的传统的友谊。”

随着日本向南京的进攻,美国开始“生气”了,而且日本完全放弃了《九国条约》中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在中国施行“外汇管制”、“独占经营”、“限制海运”等强制措施,美国感到了危险。

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认为,日本将会:

排除美国在华的文化势力、拔掉公共租界、搞掉西方的对华贸易;日本将使用廉价的中国劳动力去生产,再用廉价的日本船只运输;在美国市场上向我们挑战。

于是,10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芝加哥专门发表了一个针对日本的著名“防疫隔离演说”,主要内容是:

世界的政治情势近来发展得越来越恶劣,现在它已达到严重威胁文明社会本身的基础的进步;不要设想美洲将会逃脱,美洲可能幸免,西半球将不会遭受攻击;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作出一致的努力去反对违反条约和无视人性的行为,而这些是仅仅依靠孤立主义或中立主义是达不到目的的。

于是,自日本开始触碰华盛顿体系美国的利益以来,美国第一次发出了对日本的谴责:“日本在中国的行为是与国际中应遵循的原则不符。

可是,美国虽然生气,对日本也就是打个嘴炮而已。在11月3日比利时举行的布鲁塞尔会议上,在日本拒绝出席的情况下,当中国代表顾维钧要求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时,美国表示了反对,拒绝了中国的要求。

远隔太平洋的美国远离战火,正享受着孤立主义带来的贸易快乐,还不想失去日本这个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正如国务卿赫尔回忆录中所写:

如果对日本施加经济制裁,美国就得承受最沉重的负担,因为美日之间的贸易额为所有欧洲国家对日本贸易总和的两倍,而如果经济制裁导致战争,美国也同样得承受最沉重的负担。

一个正义国家,在非正义国家缺席的会议上,尚达不成正义国家的正义要求,这就是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竞争规则。

美国人对日本人够照顾,可是日本人并不领情。

四、日本得寸进尺,美国开始打中国牌

1937年12月12日,日军轰炸了长江上的美国炮舰“帕奈号”,虽然最后日本也向美国做了道歉,但美国人从这件事上看到了美日将翻脸的事实,正如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所说:“五年来我总是想建成一帷坚实的日美友谊大厦,但这幢大厦的基石已经崩解成流沙了。”

“帕奈号”事件虽然让美国看到了和日本之间没有将来,但是美国并不愿意放弃和日本合作的巨大利益,可是又不愿意让日本占便宜,于是,美国动了个心眼:援助中国以制约日本。

1938年12月,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达成了2500万元的桐油贷款协议,援助并不大,只是为了提醒日本。美国的这张中国牌打得非常老到,因为日本无论“北进”和“南进”,都必须从中国脱身,如果无法解决在中国的问题,日本的任何进取都无从谈起。

美国人看得很准,可是执行力差点,因为日本总是要进的,不“北进”,就一定要“南进”。

苏德两国签订条约之后,日本放弃了“北进”,开始“南进”。1940年7月27日,日本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通过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确定了“南进”方针:

目前帝国的当务之急在于,迅速从历来依赖英美的状态下摆脱出来,以日满华为基础,大致以印度以东及澳洲、新西兰以北的南洋地区为一环,确立自给自足的态势。

这个方针的前提就是尽快结束侵华战争,加紧同德意结盟

但是,此时的日本并不想和美国开战,因为《纲要》上专门针对美国做了说明:

行使武力时,应极力将战争对手只限于英国一国。但是,即使在这种场合,对美开战也将不可避免,因此,应作好充分准备。

日本人不想和美国打仗,但是也不怕和美国打仗,为了应付和美国打仗的最坏局面,日本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2个月后,德意日三国轴心成立

五、美国打中国牌和钢铁牌:日本只一张“穷横”牌

轴心国的成立,让美国感到很大威胁。

国家之间无非是实力的博弈,此前对日本一国,美国有百分百的信心,因此应对日本总是有点漫不经心,此时日本拉上了的德国,而德国和苏联又签订了条约,这样的环环相扣,让美国顿时紧张起来,

一旦日本“南进”,将触碰美国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核心利益。

于是,美国开始加紧援助中国,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和50架截击机”,并开始直面日本:“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钢铁,抽回美国在日本的投资。

美国总统罗斯福又在12月29日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谈话”,他在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采访,这样显得很随意,可是话语却很严厉,他谴责德意日三国同盟,同时,开始扩军备战。

虽然如此,但此时的美国还不想和日本翻脸,还在向日本输送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而日本对美国石油的依赖,是美国人自信能制约日本的最大因素:

1939年,日本90.8%的石油从美国进口;1940年输往日本的汽油为三百九十一万八千桶,1941年截止八月初为二百二十二万五千桶,都超过1939年二百一十四万六千桶的对日输出量。

美国之所以没有断了日本的石油,是因为美国的战略以欧洲为主,即“先欧后亚”,再加之本国的孤立主义政策,美国人只是想通过文明的外交手段让日本知难而退,正如总统罗斯福所说:

打一场后卫外交战,而不是相逼太甚以致使日本为获得军需补给而攻击荷兰(指荷属东印度),用这个办法来尽可能继续使日本放慢它的战争步伐。

在美日关系中,美国人手中的牌远比日本多,因此美国不断的变着花样出牌,希望总有一张牌能让日本就范。日本则除了“玩命打仗”外没有选择,它是必须要“”的,既然“北进”不能,就必须“南进”,因此,日本只能在如何“南进”的问题上和美国纠缠,如此,日本在和美国的博弈中,除了穷横,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美国虽然没有打日本的石油牌,但是对日本打出的中国牌和钢铁牌就已经给日本带来了困难:

l 美国对中国的支持,让日本陷入对华战争的泥潭始终无法脱身;

l 美国对日本钢铁的禁运,让日本面临发动战争所需要战略物资的严重缺乏。

于是,为了解决美国打出的中国牌和钢铁牌的问题,日本的近卫文磨内阁要求和美国谈判,近卫文磨在他的《手记》中说明了美国谈判的原由:

其一,日本国力耗竭使它希望能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二,希望再次从美国获得战争物资;其三,最高军事首脑对于南进的成功既没有作好准备也没有信心。

于是,美日两国开始了谈判。

六、美日谈判:美国手中的牌已经盖不住日本,日本要用“穷横”牌割美国的肉

美日的谈判,从1941年3月到1941年12月,双方的条件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博弈,总起来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1941年6月22日的苏德战争爆发前,美国用牺牲中国换取日本回头是岸的企图失败

美国对日本的谈判一直比较宽大,只希望日本“保证领土完整和尊重主权、机会均等及维护太平洋现状”

可是,日本对美国提出的要求和原则置之不理,却抛出一个让美国“承认日本有权独占中国和东南亚”的条件。

日本人拿着美国人的石油对美国穷横,可是美国人的重点在欧洲,因此尽量避免和日本打仗,为了换取日本人的和平,美国甚至愿意牺牲中国和荷属东印度。

可是日本人还是不答应。

这时,连日本人也一脸懵逼的苏德战争爆发了。

第二阶段: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以强硬对日本的穷横

苏德战争的爆发,让美国人预感到,没有苏联牵制的日本,会更加有力的“南进”。

美国人的预料没有错,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纲要》,作出了南进第一的决策;7月24日,日军出兵印支南部。

日军出兵印支南部,无疑是吹响了向东南亚进军的号角,也无疑是要割美国的肉,此举逼迫美国不得不用*手锏,打出了石油牌。

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禁止包括石油在内的对日本的出口。

美国人的石油禁运让日本彻底感觉到痛了,可是此时的日本,已经不是“九一八”事变时的日本,也不是“七七事变”时的日本,而是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和德国建立了同盟,又没有了苏联牵制的日本。

于是,日本准备打掉美国,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向天皇陈述意见说:

眼前仅有两年(石油)的贮藏量,倘若打起仗来,一年半就消费罄尽,与其这样,莫如马上动手,除此别无他途。

10月18日,东条内阁上台,对美国做出了“在决定开战的前提下,作好战争准备,同时继续执行外交政策。”的方针,在准备开战的同时,向美国提出了最后的谈判方案—乙案,主要内容是:

日美两国保证不向法属印支以外的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进行武力扩张;日美合作保证在荷属东印度获得各自所需的物资;美国解除对日经济封锁,恢复石油供应;美国不干扰日中实现和平。

11月20日接到日本乙案的美国,已经预感到日本要对自己动手,11月26日以一份《赫尔备忘录》做为对日本的回复,主要内容是:“日本无条件地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军,否认满洲国和汪政权,并放弃三国同盟。

这样的条件,无异让日本放弃既得的所有,退回本岛,这是正在乘胜进军的日本人不可能接受的,收到《赫尔备忘录》后,早有准备的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开始离港,向着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开进。

七、结局:穷横的日本满目疮痍

夏威夷时间1941年12月7日7时30分,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和特使来栖三郎将日本政府“继续谈判已毫无意义”的电报递交给了美国政府,25分钟以后,即夏威夷时间1941年12月7日7时55分,抵达珍珠港的日军对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发起突然袭击。

日本对美国的主动开战,终于将孤立主义的美国拉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团,从而激发了美国强大的工业力和战争潜力。

美日之战前蛮横的日军,却没想到只在开战后的半年,即1942年6月的中途岛作战前占有先发优势,而从1942年6月到1945年8月的3年时间内,在美国强大的战争潜力面前,资源匮乏的日本慢慢被绞*枯萎,最终招致全面失败。

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