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辅佐齐桓公39年。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出生于临淄,春秋时期齐国第15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齐国内乱后,小白继国君位,任管仲为相,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晚年信任奸佞,使齐国发生内乱。
管仲辅佐齐桓公40年。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
齐桓公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由管仲提出,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有人质疑为后人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