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毫无疑问起源于黄河流域,从上三代夏商周开始,直至秦汉、隋唐,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一直在北方。
事实上华夏文明的本质就是周秦文化,周朝的制礼作乐和分封制、宗法制奠定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基础;而秦朝则通过郡县制和统一文字将我国带入了大一统的帝制时代。
夏商周时期,都城和人民大多还居于黄河流域,史*载:“三代之君,皆在河洛”。适合人类生存的黄河流域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文化产生于部落,产生于人,随之,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文化,成为北方文化的发源地。
历经朝代演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演变为四种文化类型:一:邹鲁文化,二:荆楚文化、三:三晋文化、四:燕齐文化。还有人为是七个文化圈的,但无论是四个文化圈还是七个文化圈,都可以看作是以黄河和长江为核心的文化圈子,对其它后来再次划分的文化圈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式的发展,邹鲁文化是北方文化的一支重要分支,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色彩,大体上北方的文化特征为儒家思想最为突出,以经为代表,南方文化则是以道家思想为代表,以《离*》为主的*体为代表作。
作为北方音乐文化的源头,《诗经》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与地域性,后来经过整理与编订,形成完整的体系,又随着讲学等途径传播四方,甚至远扬海外。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自然山川环境对于文化形成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发生了一定的演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变人的意识,促进文化的演变。
人类文明起源于河流。南北文化起源于河流,发展传播于河流,在南北方文化发展的同时,两者相互渗透,南中有北,北中有南,虽然两者在思想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差异,但又相互独立。借鉴吸收彼此的发展与特点来丰富自己,丰富了中国文化的个性与色彩,这两者艺术风格不断碰撞出更新更强的艺术风格,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