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石录·平凉崇信卷:战国“左楚”铜印章 元“奉元造”铁釜

甘肃金石录·平凉崇信卷:战国“左楚”铜印章 元“奉元造”铁釜

首页战争策略无主荒堡更新时间:2024-04-17

锡铭附识:以下内容转自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博物馆官网。石锡铭编著《甘肃金石录》收录部分。

石锡铭编著《甘肃金石录》

金文类

一、鼎铭

西周“父甲”铜觚铭

册□册父甲

西周“癸父”铜爵铭

□ 癸父

〔题解〕父甲铜觚 青铜质,高22.2、口径13.5、底径8.5厘米。圈足内有5字铭文。

癸父铜爵 青铜质,通高21.5、流至尾长17.5厘米。銴内有3字铭文。

父甲铜觚为国家一级文物,癸父铜爵为国家二级文物。1981年出土于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汉代“二斤十一两”铜鼎

二斤十一两/辞一升半斗/□□半斗

〔题解〕鼎 黄铜质,口径15.2、通高17.7厘米。盖顶刻阴文隶书三处。崇信县木林乡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二、镜铭

汉代“昭明”镜铭

内清质以昭明/光天象夫日月/心忽□而愿忠/□而不泄

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

〔题解〕镜 5件,青铜质。分两式。Ⅰ式1件。直径11.5、缘厚0.5厘米。座外有铭文一周。Ⅱ式4件。直径10.8—8.2、缘厚0.55—0.3厘米。座外有铭文一周,每字间一“而”字。

汉代“清白”镜铭

洁清白而事君/志污之弇明/玄锡之泽流/恐流而日忘/美人外承可兑

〔题解〕镜 2件,青铜质。直径14.4、缘厚0.55厘米。座外有铭文一周。

汉代“尚方”博局镜铭

新有善铜出丹阳/涷治银锡清而明/尚方做竟大毋伤/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数金石如王

〔题解〕镜 青铜质。直径18.7、缘厚0.6厘米。外区双线环带内有镜铭五十五字。

汉代“青盖”神兽镜铭

青盖作竟/幽涷三商/富昌

〔题解〕镜 青铜质。直径13.9、缘厚0.5厘米。中区有铭文方枚十个。

汉代变形四叶纹镜铭

君宜官位/寿如金石

〔题解〕镜 青铜质。直径13.4、缘厚0.4厘米。叶梗内外有镜铭。

唐代瑞兽“秦王”镜铭

赏得秦王镜/持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

〔题解〕镜 黄铜质。直径15.4、缘厚0.95厘米。外区饰一周铭文。

明代“为善最乐”带柄镜

为善最乐

〔题解〕镜 黄铜质。直径7.6、柄长6.6、缘厚0.4厘米。镜背铸楷书铭文四字。

淸代“长命富贵”镜

长命富贵

〔题解〕镜 黄铜质。直径11.6、缘厚0.7厘米。框内有楷书四字。

以上铜镜均为崇信县境内各乡镇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三、其他

战国“左楚”铜印章

左楚

〔题解〕印章 红铜质,长1.6、宽1.1、通高1.4厘米。印面竖长方形,阴刻“日”字框,内篆书“左楚”二字。崇信县锦屏镇关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新莽“货泉”铜母范铭

货泉 月氏

〔题解〕母范 黄铜质,平面略呈方形,周有边框。长6.9、宽6.8、厚0.64厘米。范背有阳文隶书“月氏”二字,范面有阳文篆书“货泉”二字。崇信县黄寨乡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据考证“月氏”为地名,即汉代的月氏道。道是汉代县一级的行政建置。

元代“奉元造”铁釜

奉元造

〔题解〕釜 铁质,直径42.5、通高13厘米。腹外壁一侧铸有楷书铭文三字。崇信县柏树乡木家坡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明万历二十五年铁坐像

平凉府崇信县囗囗/槐树/朝阳观住持僧/祖定/助缘僧人然成/干州囗洛寺僧人/蒲秀/万历二十五年囗/(以下残缺)

〔题解〕像 铁质,最大长51、宽41、残高86厘米。像后背下部铸有楷书铭文,其余人名锈蚀不清。崇信县五举农场槐树底下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淸代八卦纹铜锺

乾隆六年三月吉日造

〔题解〕钟 黄铜质,体呈喇叭状。口径17.5、通高17.8厘米。腹部铸有阳文楷书铭文二行9字。原在崇信县龙泉寺,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淸代铁香炉

龙泉寺/九天圣母/嘉庆十八年/三月吉日

刘信元/任起风/高平李/造

〔题解〕香炉 铁质。口径长22.5、宽15、通高21.5厘米。腹壁正面铸有龙泉寺等16字铭文,背面铸有捐献人姓名。原在龙泉寺圣母庙,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一、戳记

战国“卤市”陶鼎铭

卤市

〔题解〕鼎 灰陶质,通高16、口径14.2厘米。盖内、腹下部各有阳文“卤市”戳记。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战国“卤市”陶囷铭

卤市

〔题解〕囷 2件,灰陶质。分2式。Ⅰ式1件,高26.5、腹径25.4、檐径28厘米。顶部有阴文“卤市”戳记。Ⅱ式1件,高27.4、腹径30、檐径33厘米。腹上靠仓门处有阳文“卤市”戳记。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王河湾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战国“卤市”陶釜铭

卤市

〔题解〕釜 4件,灰陶质。分2式。Ⅰ式1件,高19.2、口径20厘米。肩上有阴文“卤市”戳记。Ⅱ式3件,高13、口径13.6厘米。肩上有阴文或阳文“卤市”戳记。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战国“卤市”、“市”、“亭”陶盆铭

卤市、市、亭

〔题解〕盆 10件,灰陶质。分3式。Ⅰ式1件,高8.7、口径25厘米。腹内有阳文“亭”戳记。Ⅱ式3件,高10、口径21.8厘米。腹内有阴文“卤市”戳记。Ⅲ式6,高11.2、口径27.4、底径11厘米。腹内有“卤市”、“市”、“亭”戳记。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战国“卤市”、“市”、“亭”陶罐铭

卤市、市、亭

〔题解〕罐 18件,灰陶质。分2式。Ⅰ式2件,高17、口径14.4、底径11厘米。肩部有阳文“市”、“亭”戳记。Ⅱ式16件,高25、腹径25、口径11厘米。肩部有阴、阳文“卤市”、“市”、“亭”戳记。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王河湾村,新窑镇赤城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战国“卤市”、“市”、“亭”陶缶铭

卤市、市、亭

〔题解〕缶 3件,灰陶质。高31.2、口径11.5、最大腹径33.6厘米。肩上有阳文“卤市”、“市”、“亭”戳记。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王河湾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战国“卤市”陶甑铭

卤市

〔题解〕甑 灰陶质。高13.5、口径30、底径12厘米。腹内壁有阳文“卤市”戳记。崇信县锦屏镇王河湾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战国“卤市”陶盂铭

卤市

〔题解〕盂 灰陶质。高8.6、口径22.6、底径16.4厘米。内底有阴文“卤市”戳记。崇信县锦屏镇王河湾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战国“卤市”陶鉢铭

卤市

〔题解〕钵 灰陶质。高8、口径25.8、底径17.8厘米。内底有阴文“卤市”戳记。崇信县锦屏镇魏家沟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战国“卤”记灰陶茧形壶

卤、□二斗

〔题解〕茧形壶 灰陶质。高24.3、口径11.5、腹深22.3厘米。圈足内有阳文“卤”戳记,口沿刻有阴文“□”和“二斗”。 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出土,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注释〕

①臧励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卤县,汉置,后汉省,今缺,当在甘肃境。

②中华地图学社出版《中国历史地图集》:安定郡无考县名:复累、安俾、卤县。

③陶荣《甘肃崇信出土的秦戳记陶器》,《文物》1991年第5期。

碑石类

一、 石碑

宋代兴教院碑

大宋干德三年岁次乙丑七月已巳/朔十四日壬午建立/小师善遵及内外社众等/善能善光善祥善随善威/善遂善真善实善琛/今奉为/殁故先师于/凤翔府崇信县南峦之下北宫之/前兴教院中谨造石卯一所葬于/舍利灵骨然愿/诸官信心六道四生同沾胜果/石卯下铭记

〔题解〕碑略呈正方形。浅绿色砂岩质。边长36、厚8厘米。阴刻行书铭文12行,每行字数不等,共107字。兴教院(又名开化寺)位于汭河南岸的锦屏山上,唐元和十三年(818)建立。先名兴教院,清初更名开化寺,寺庙俱毁,尚存兴教院碑。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明代磨针洞碑

磨针洞/旹万历四十六年季岁次戊午仲吕廿八日立

〔题解〕碑呈长方形匾额式,灰色砂岩质,高40、宽114厘米。阴刻楷书21字。磨针洞位于崇信县五龙山顶,洞毁碑存,碑已残断,现镶嵌于五龙山顶磨针洞原处。

明代重修龙泉寺圣母庙碑

〔题解〕碑呈长方形,绿色砂岩质。原有碑首和碑座,现存碑身,高158、宽60、厚16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楷书,文字已模糊不清。上款镌刻“重修龙泉寺圣母庙碑记”,下款为“万历丁未岁□□□□梁大德撰”。原在崇信县人民大会堂门前排洪渠上,1985年收集,现存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信县武康王庙文物管理所。(碑文未收录)

〔作者〕梁大德(生卒年月不详),号仰峰,崇信县人,明隆庆三年(1569)拔贡。任河南陕州同知,授儒林郎。后以母老辞归,孝养承欢,教诲子侄。万历丁未年(1593)重修龙泉寺圣母庙,并凿洞修祠,名永思祠。

淸代化鱼沼碑

顺治十囗年冬/化鱼沼/晋阳武全文题

〔题解〕碑呈长方形匾额式,灰色砂岩质,高30、宽70厘米。阴刻行书15字。化鱼沼碑镶嵌于崇信县龙泉寺中台山崖上,下为化鱼沼,沼深5尺许,水从山崖石缝中流出,沼中蓄养五色鱼。为龙泉寺八景之一:灵沼鱼化。

〔作者〕武全文(1620—1692),字藏夫,号石庵,山西盂县人。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即任崇信知县。顺治十一年(1654)后,升任刑部山西司主事、湖广司员外,福建司郎中,继升陕西按察使佥事。十五年(1658)后,分巡关西道,陕西布政使参议兼按察使副使,整饬固原兵备道,山东布政使参议,分守东兖道,湖南布政使参议,分守衡永郴道。康熙三十一年(1692)病逝于山西盂县。

淸代殿子坡碑

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初一日建立山门/殿子坡/平凉府崇信县□会□□僧人圆洪

〔题解〕碑呈长方形匾额式,中部残断。灰色砂岩质。高34、宽58、厚0.8厘米。阴刻楷书32字。此碑原镶嵌于崇信县龙泉寺,“文革”开始后,被龙泉寺看山老人韩岐忠保存,碑已残断。1985年崇信县文化馆马长春、陶荣发现收藏县文化馆,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注释〕

龙泉寺,又名殿子坡,亦名芮谷。位于崇信县城北面1公里处、凤山半山海拔1265米处。绝崖高悬,飞泉四出,上有古柏状如蟠龙,因以为名。明清之际,多有修葺,名人雅士,吟诗唱和。每年四月初二庙会,陕甘宁等地游客前来朝拜,络绎不绝。“文革”时期祠堂庙宇遭受破坏。龙泉八景有:莲台晓日,高原秋风,古柏龙蟠,灵沼鱼化,瀑珠听雨,双桥步月,湫池淋雨,芮谷烟霞。1985年以来进行复修。现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淸代重修龙泉寺碑记

〔题解〕碑呈长方形,碑首圆栱状,绿色砂岩质。高158、宽64、厚16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楷书,文字已漫漶不清。上款镌刻“重修龙泉寺碑记”,下款为“道光元年岁次辛巳秋七月上浣谷旦”。原在崇信县人民大会堂门前排洪渠上,1985年收集,现存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信县武康王庙文物管理所。(碑文未收录)

淸代种树碑

道光十二年邑□子屈尚忠仝/□□□□章□□寝宫东园/□□□相树□柯于二十五年/□□□园又□□□柏树一柯/□忠仝□敬立/朔二日□

〔题解〕碑呈正方形,灰陶质。边长30厘米。碑文竖行阴刻楷书,残缺严重。镶嵌于崇信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康王庙后墙处。

淸代种树碑

嘉庆十七年三月/吉日在拜殿左/配柏树壹柯/弟子关惠关荆敬/献

〔题解〕碑呈长方形,砂岩质。高25、宽40厘米。碑文竖行阴刻楷书。镶嵌于崇信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康王庙东山墙处。

〔注释〕

武康王庙,又名李元谅寝宫,俗称城隍庙。据考证,武康王庙始建于唐贞元十三年(797)以前,是为奉祀唐代武康郡王、陇右节度使李元谅而建。旧址在县城东郊,明洪武三年(1370)迁建于此。清代进行过大修,并于寝宫前增建一拜殿。现存寝宫和拜殿两座建筑。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淸代德教碑

莘田翁乌支人也其子二长作翰太学生次廪生瀛瀚从余游岁甲午贵徒欲/为之立德教碑来乞余作志焉□□广□文名继尹前明襄陵王之裔其八世祖/□自□平迁崇逮诚斋公讳学曾岁贡生子二□长□继□尹广文/次讳嗣尹庠生早殁/□文守城有劳绩修举业未售由□恩贡□□□西宁教谕循化训导所在实/心训诲士林称颂及□解组归□□唐专等处讲授义学/从学之士甚伙前后游□庠序食廪□饩者不下数十人且利济□怀凡□亲□族/婚葬事辄尽力周旋遇士则/□励以用功遇农则勉以作苦随地施教不一而□足今/年六旬有九矣犹恂谨如/书生余闻其述行窃喜广文之教之□泽人之深□也于是/乎志之/赐进士出身监提举衔江西即用知县秦州愚弟葛汝葆顿首拜撰/例授文林郎□即□拣选知县已丑恩科举人受业李建善顿首拜书/光绪二十年岁在甲午二月谷旦石工扶凤县侯得才赵锦棠

〔题解〕碑呈长方形,绿色砂岩质。高165、宽71、厚16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楷书。原在崇信县医院,2006年收集,现存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信县武康王庙文物管理所。

〔作者〕李建善(1845—1924),字芝轩,崇信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已丑恩科中举,二十一年(1895)赴京会试,五月二日参加康有为“公车上书”,会试未中,回乡设私塾教授生徒。门下多知名人士。民国十三年(1924)病逝于家中。

淸代重修正献殿并外修忠烈祠僧房碑记

〔题解〕碑呈长方形,碑首圆栱状,绿色砂岩质。碑高184、宽69、厚17.5厘米。正文17行,每行9-38字。为清光绪二十六年立,楷书阴刻,背面为捐资人姓名。现立于崇信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康王庙正殿前。(碑文未收录)

〔注释〕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崇信知县陈兆康重修城隍庙(即武康王庙)正、献殿。并刻石立碑。

现代张学忠题龙泉寺

芮水兴龙泉/煤电富山川/二00八年八月四日张学忠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高129、宽65、厚9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行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学忠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陆浩题龙泉寺

古柏龙蟠挂崖头,龙涎成/滴串珠流/品茗甘泉沁/肺腑,陇上美景何处求。/丁亥年小满次日陆浩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高126、宽65、厚10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行书。原中共甘肃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赵宗鼐题龙泉寺

古剎神泉/丙子春日于崇信龙泉寺赵宗鼐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碑文为竖行阴刻行书。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赵宗鼐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仲兆隆题龙泉寺

龙泉奇景/仲兆隆九二年七月二日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高131、宽60、厚8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行书。原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主席仲兆隆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杨植霖题龙泉寺

碧落龙泉寺,徐来现代/风。民间重崇信,学步上/高峰。杨植霖一九八七年八月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高129、宽74、厚8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行书。原中共甘肃省委副*杨植霖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陪衆同志登鳯山古寺

龙泉虎岭望中收,挥汗攀登/晴雨楼。饱饮此山清凈水,陇/原名寺喜同游。/陈煦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高123、宽60、厚8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行书。原中共甘肃省委副*陈煦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饶凤翥题龙泉寺

凤翥山秀,龙泉水香。/饶凤翥一九九二年夏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高126、宽73、厚8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行书。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纪委*饶凤翥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李虎林题龙泉寺

山奇水秀/李虎林/二00二年五月一日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高125、宽85、厚10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行书。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纪委*李虎林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李统厚题龙泉寺

丁亥年仲夏之月/神龙仙境/李统厚书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碑文为竖行阴刻行书。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李统厚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冯健身题龙泉寺

陇之瑰宝/冯健身二00七年六月七日

〔题解〕碑呈长方形匾额式,青石质。高58、宽130、厚9厘米。碑文为横行阴刻隶书。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冯健身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游龙泉寺

问道访名仙,公刘故里行。关/山中秌月,秦陇日暮云。/林深千巖立,壁破出青龙。/飞升知有时,不肯与众同。

芮谷幽深处,秀峰笼紫烟。瀑珠悬石上/晴雨听楼前。钟鸣龙泉寺,鸟唱凤翥/山。秦陇名胜地,飞龙腾九天。/游龙泉寺二首乙亥年中秋姚文仓题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碑文为竖行阴刻行书。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文仓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启功题龙泉寺

公刘故里。/启功

齐家文化遗址。/启功题

瀑珠听雨。/启功

〔题解〕碑三块,均为长方形匾额式,青石质。高69、宽140、厚19厘米。碑文为横行阴刻行书。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功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欧阳中石题龙泉寺

古柏龙蟠。/中石题

〔题解〕碑呈长方形匾额式,青石质。高69、宽140、厚19厘米。碑文为横行阴刻行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欧阳中石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现代王遐举题龙泉寺

龙泉胜景。/王遐举

〔题解〕碑呈长方形,青石质。高138、宽78、厚19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隶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家王遐举题词。现立于崇信县龙泉寺。

墓志类

明代赵存诚墓志铭

明承德郎,青州府别驾,一斋赵公墓志铭。/公讳存诚,字纯夫,别号一齐,杭宋赵绣衣裔也,/国初从征,因籍属平凉卫。高祖绣徙居崇信。曾祖仁儒,庠生。父惟吉,亦庠/生,潜德弗耀而种于其子。太孺人蒲氏,于嘉靖乙酉十一月朔八日生公。公/岐嶷端悫,弱不好弄,即勤渠读父书,文章奇古,为方家所器。年十五,游黉序/首录,一一屡试,秋闱弗第,寻以里选高等。蚤(早)岁成,均上铨衡。天官氏见公,长/者宜宰百里,授河南桐柏令。公下车,礼学校,询耆宿,剔蠹兴废,吊死问孤,而/三月声蒲当路。甫期年,太孺人逝,远近民炷香伏道,去后即建碑焉。公蒲伏/归里中,读礼三年,萧然若寒士,无圭组气。既补山东武城令,亲历桐柏,益语/注爱,百姓益殷。迎刃剖事,吏胥齿称神明。闾阎煦育,濡沫弦歌,风化更振。缙/绅士大夫咸德公之厚,即服公之廉;宗族亲友无不徼公之惠,而渥公/之施,盖公天性然也。公六载诸司剡荐,三十有一,迁真定别驾,调繁青州府,/得非以地邻武城,为公甘棠故墟耶。武城民感公去则愈慕,遂为祠以祀公,/竖碑以纪公云。而青州濒海,惟公镇之以静,而守之以恬,三年厥绩益茂。青/州德公者,视武城益最,以肖貌勒石以祠公。公一旦起纯鲈想,上书纳簪组/归。诸司皆檄留公,曰:“别驾行且晋大夫矣。其毋去。”公恳辞万千,请/旨淂致仕归。松竹为侣,诗礼训子。且杯适曰:“人生行乐,富贵何为。”万历乙亥十/一月十九日,享寿五旬有一。配宜人杨氏先卒,公启配圹合葬焉。公生子/二:长国彦,凌云□也,娶杨氏。次国胤,襁褓,商氏出。孙男二:麟趾、麟角。弟侄/悉廪生,赵氏福泽尚未艾也。仲夏吉日,葬于东原祖营。余□公学同/学,官同官,亲则姻亲,友则执友。伊子絰蹐谒铭与余,挥涕为之铭。铭曰:/为儒而醇,为令而忠。得清朝之誉,尸祝于闾阎之口。荣归乡梓,窀穸既偶。/是谓之寿,是谓之不朽。

文林郎文登知县王绍业书/儒林郎陜州同知梁大德撰/万历丁未年丙午月癸酉日/嫡男生员赵国彦刻石

明代杨氏墓铭

大明万历乙巳岁暮春谷旦/显妣安人杨氏墓铭/不孝男赵国彦刻石

〔题解〕墓志铭为绿色砂岩质,正方形。赵存诚墓铭边长59、厚10厘米。阴刻楷书652字。杨氏墓铭边长56、厚11厘米。阴刻楷书27字。赵存诚夫妇合葬墓位于崇信县锦屏镇东街村东原子。原墓地有石马等石刻(俗称石马坟),不知何时搬于何处,地表一无所存。1974年农田灌溉时墓室塌陷,当时情况不明,也未留下文字记录。仅存明承德郎青州府别驾一斋赵公墓志铭、显妣安人杨氏墓铭各一块,均无盖。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作者]梁大德(生卒年月不详),号仰峰,崇信县人,明隆庆三年(1569)拔贡。任河南陕州同知,授儒林郎。后以母老辞归,孝养承欢,教诲子侄。万历丁未年(1593)重修龙泉寺圣母庙,并凿洞修祠,名永思祠。

淸代朱李氏墓碑

〔题解〕碑呈长方形,碑首圆栱状,绿色砂岩质。碑高(至地面)130、宽68、厚18厘米。正面楷书阴刻“旹乾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月吉旦/故显妣孺人朱李……”/落款风化不清。背面刻“先茔葬石锦沟/西至……/南至……”。朱李氏墓碑位于崇信县锦屏镇关河村堡根社南5公里的石锦沟,坐南向北。

淸代高氏墓碑

〔题解〕有碑两通。1、2号碑形制基本相同,呈长方形,碑首圆栱状,绿色砂岩质。碑高145、宽60、厚14厘米。为清道光三十年立,楷书阴刻,1号碑为儿、侄、女婿立,2号碑为孙、曾孙、元孙立。高氏墓碑位于崇信县黄寨乡甘庄村高庄社东400米。原墓地已毁,墓碑、碑座、香炉搬放于碾麦场边。(碑文未收录)

淸代梁风清墓志铭

例□□□□□□梁表兄先生暨德配王孺人继配王孺人墓志铭/翁讳风清□□夫盖温柔恬雅人也余忝列葭莩且自受业时钦其道范/久矣迨翁于咸丰辛亥冬捐馆/余意欲恭铭其德惜乎有志未□遂癸丑春余□表兄绣章先生嘱余曰是/可志也余欣然应曰尝闻墓之/有志防变迁也无志于前后必错乱是知志之无容废矣遂不辞谫劣谨举/翁之寔行以志之翁昆/季三人惟翁居长生而谨悫□□□即不苟言笑其爱亲敬长蔼蔼然/出自天真余先四表叔尝钟/爱之幼读书甚聪慧年弱冠补学宫弟子员旋食廪饩嗣后经营家/务总以耕读为急性友爱兄弟之间/怡怡无间言德配王氏素秉塞渊生子一名集可业儒未售而早逝孙一名/贞固曾孙一名五世继配/王氏亦素秉温惠子二长集信次集时俱业儒孙三俱幼翁于道光壬寅年荣膺岁荐学品俱优而其浑/厚谦抑里□无不推为长厚此非生无益于时而殁无损于数者可以知翁/之品格梗概矣爰为之铭/曰﹕品行素端方操持迥异常碧□应献瑞丹桂早流香名久登天府神/旋赵帝乡芳声垂石碣没世不能/□□余与前任申老师讳□振□老师讳际春尝谈论久之共为称道/不置翁之懿行瑜不第儒林播/为矣谈梓里钦其芳徽也余无所以慰翁于九原者冀翁之既/安且吉以佑启后人云/邑廪膳生员受业愚表弟任学曾顿首拜志/廪生愚婿任继尹顿首拜书

〔题解〕碑呈长方形,碑首圆栱状,绿色砂岩质。碑文为竖行阴刻楷书。原在崇信县农付公司院内,现不知去向。

淸代张三元家族墓碑

〔题解〕有碑两通。1号碑呈长方形,碑首圆栱状,绿色砂岩质。高187、宽64、厚19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楷书,正文11行310字,为清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立。2号碑呈长方形,碑首圆栱状,绿色砂岩质。高176、宽64、厚18厘米。碑文为竖行阴刻楷书,正文9行282,为清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初一日立。张三元家族墓碑位于崇信县锦屏镇赵湾村赵湾社,坐西南面东北,并列墓碑2通、石香炉1个。(碑文未收录)

淸代吴印墓碑

〔题解〕碑呈长方形,碑首圆栱状,绿色砂岩质。高(至地面)132、宽65、厚13厘米。正面楷书阴刻“例赠封君显考吴公讳印字……/孺人妣吴母刘慈君/孺人妣吴母赵慈君/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吉日谷旦/”。下部文字填埋不清,背面楷书阴刻墓志铭,12行268字。吴印墓碑位于崇信县柏树乡吴家湾村吴家湾社东北,坐南向北。(碑文未收录)

中华民国黄公福山神道碑

昔孔子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余于陇县黄公见之矣。公讳德福,字福山,世居/陇县青泥沟。公性和厚而质朴,事亲孝,接物谨,虽皂隶乞丐,不轻假以辞色。居/室衣食自给,外有余积,辄以周贫乏,不偿亦不问。故无论远迩,男女老幼,咸敬/爱之。清光绪庚子岁大飢,先君携家就食于陇,值严冬且雨雪。时余方十龄,以/乞食匍匐道路。公一见恻然,急前曰:“尔谁氏子?何狼狈如斯耶!”余闻言大恸,备/述家况。言未竟,而公亦含泪盈眶,曰:“孺子勿伤,趋来。”乃絜余至其家,饷之食。自/此屡以米豆钱钞见馈顾,未尝有德色。然则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惟公无愧矣。余自国民革命军兴,即奔走国事,垂三十年,于公之德虽未尝/忘,第未有以报也。岁已卯夏,至陇登其堂,拜谒其子双义,含泣曰:“吾父辞世数/载矣。”余亦泪下。呜呼!悲哉!于公长育之德未报,而公已先逝矣,余能不疚于心/乎!斯岁冬日,以公状闻于省府,蒙颂“积善余庆”四字旌其闾。余并刻石铭德,以志/不忘云尔。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十三军军长晋上将衔陆军中将扶风冯华堂立

碑阳

陜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题

积善余庆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一月(陕西省政府印)

〔题解〕碑呈长方形,碑首圆栱状,青石质。高165、宽58、厚19厘米,底座高30、宽79、厚48厘米,坐东面西,现位于崇信县新窑镇青泥沟村黄湾社内。

〔作者〕蒋鼎文(1895.1.15--1974.1.2),字铭三,浙江省诸暨人。国民党“双料”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对中共“围剿”,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1949年3月去台湾,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摩崖题记类

北魏黄花原石造像题记

德囗打古(鼓)/囗诤(筝)/打古(鼓)

〔题解〕出土前放置于黄花乡黄花原村东北一孔土窑洞内,有四面造像塔4件,造像碑3件。均灰色砂岩质。造像碑高106、宽91、厚21厘米。体呈长方形,碑首尖拱状,雕一佛二菩萨,项光周围浮雕伎乐飞天、供养人等。伎乐天之间均有题刻铭,能辩清者有“德囗打古(鼓)” 等,其余漫漶不清。现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

明代芮谷深处题刻

芮谷深处

〔题解〕题刻呈长方形匾额式,灰色砂岩质,阴刻楷书4字。位于崇信县龙泉寺中台山崖上。

四、经幢、碑(志)佚存文

唐代尊胜陀罗尼经石幢

元和十三年岁次戌正月乙酉朔十五日已亥左神策军崇信城镇遏都知兵马使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子宾客兼监察侍御史上柱国任嘉进建造

常希甫

长庆二年岁次壬寅□月戊子朔廿八日乙卯左神策军崇信城镇遏都知兵马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府□□参军兼殿中侍御史□自励建立

□□□□□□□□左金吾卫曹参军朱行本院主曹溪后沙门元安都勾当修造官散将董帷明桑万进

天圣七年七月

朝散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崇信县事李元吉

〔题解〕据《陇右金石录》载:为八卦形,出土四尺八寸,周径四尺。上有石顶,高三尺,径逾丈。虽剥蚀颇甚,而字体多可辨识。首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制译经过,继为经文,后为年月衔名。上下俱已残泐,录衔名四行。原在兴教院,清初更名开化寺,寺毁、经幢不知去向。

〔作者〕李元吉(生卒年月不详),宋代天圣七年(1029)崇信知县事。

宋代重新康王庙记

崇信,本唐之疆域也,□□以招□□,实武康王始建是城也。土人荷王之恩,立庙于城东。我宋开疆斥地,今去边三百余里,遂废为县。而王血食于此,且三百余年,庙宇葺久,深有隤圯之忧。需守是邑,以部运进筑平夏、灵平二城,冒险动众。将行也,人人自危。需斋沐请命,密祷于王曰:“王为社稷生民,主愿念我有众,以佑此一行也。”至于功成旋师,需所率人夫一千三百有奇,皆获平安,无有疾病患苦。微荷王之阴助不及此,于是择日重新庙貌,垫漏者葺之,颓缺者补之。庶几曰,以答王之德也万一。

〔题解〕原在武康王庙,碑已毁,形制不清。宋绍圣年间知县事王需撰立。

〔作者〕王需(生卒年月不详),宋代绍圣四年(1097)崇信知县事。

明代重修儒学碑记

河东杨候梅尹崇信之三年,能不靳谫于民,以即敉宁,是敷是毁校,顾学宫泐圯弗治,土无攸塈,孔氏宫墙,鞫为荟蔚,瞻依邈焉。声教否戾,壅阏弗宣,爰致吉蠲,爰构五材,于梓于陶,于冶于圬。搜工于谷,葺陈于新,易腐于确,奠神于栖,登士于学。业虡鼖镛,笾俎稽式,弦诵之声,洋洋溢溢。乃征余文以昭物,则布于众。曰:维圣人之教,不以世轻世重而为兴替,豪杰之士虽微,文王犹兴。昔文武没而周道衰,秦力政而汉伯强,唐宋继役于夷,孔子之教不绝如缕。楚蜀瓯越皆蛮夷,而陈良、文翁、朱子之徒,犹能诵说其义,学士大夫称焉,彼真豪杰之士也。况诸子故周产,去圣人之居,若此其近也;佩圣人之泽,若此其甚也。更遘阳龙二五之会,离明章彻,高朗四被户,唐虞而人咎□,其视菁莪棫朴之士固埒乎。或将先之,或将后之,殆非遒然孤立者也。开乎来者绍乎往,言于古者验于今。着干二之交,以见九五;翼显世之猷,以宁王国。此固孔子之教、豪杰之志也,若徒萎焉。縻好爵而私垄断,其势利而忘君亲。效尤于凡民而已,岂真学孔氏者之羞,亦将徒贻任天下者忧。

〔题解〕原在文庙,碑已毁,形制不清。明嘉靖十三年赵时春撰。

〔作者〕赵时春(1509年--?年)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人。生于明正德四年(1509),卒年不详。嘉靖五年(1526)擢进士第一,选庶吉士。历兵部主事,因言事切直,黜为民。久之授翰林编修,又以言事被黜。京师被寇,起官,擢御史,巡抚山西,拟奋立功业。旋遇寇于广武,一战而败。时将帅率多避寇,功虽未成,天下均壮其气。被论,解官归。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慎之、王慎中齐名。着有《赵浚谷集》十六卷,与《平凉府志》,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淸代去思碑

今年春将杪,其令君武公治崇者七年,于玆久道化洽,户诵人熙。无何,爽鸠缺员。主上以公既出为廉循,必入能平名,特简公主厥事。公当行,凡吾崇父老子弟,坚留公不肯舍,请于当道,不可无已,则攀公辕,引公裾,公终不可留。凡崇之人,怃然相向,忽忽如有所失。虽思公,德不遑也。已而曰:公实我怙,实我恃。今去矣,吾阖邑,怙无倚,恃无依。吾何能勿思。公昔未来,吾崇琐尾式微,如缕将绝。公既来,而吾邑存,吾侪至今在。吾何能勿思。公昔未来,吾崇力枵蠹滋,溃莫可振。公既来,首厘四弊,而吏役肃,杂费革,粮徭清,刑赎省。吾何能勿思。公昔未来,吾崇习愚积陋,朝不虑夕。公既来,劝民十事:一垦田而荒芜辟,二集业而流亡聚,三兴学而文明启,四营商而有无通,五务稻而水利饶,六灌园而杂蔬出,七种树而材木储,八养蚕而女红习,九通工而器用足,十开市而集镇兴。吾何能勿思。公昔未来,吾崇鸠形鹑衣,陶穴与处。公既来,而人获我所,衣食充足,营室安居。吾何能勿思。公昔未来,吾崇十室九空,四野无烟。公既来,而负耒授廛,穷乡荒堡,所在筑修。吾何能勿思。公昔未来,吾崇城社丘墟,庙祠废祀。公既来,而百废俱兴,守御有备,祀典厘饬。吾何能勿思。公昔未来,吾崇荒不知礼,德不闻乐。公既来,而敦礼陈乐,观者秩秩,听者邕邕。吾何能勿思。公莅崇邑,久弥重名,教怀永图,睹我土人,则曰业得无终荒乎。刊布六约,则曰立志,曰惇行,曰安贫,曰勉学,曰讲肄,曰经术。手自训迪,则有辟□书汭社,草引蒙箕言。吾何能勿思。岁时试士,则曰数得无终隘乎。增额以罗群材,增饩以历寒素,翕然不知负笈之踵从也。吾何能勿思。接见里氓,周咨疾苦,则曰泽得无终衰,害得无终滋乎。裁收役,革里马,均赋役,勒条编,毅然以身当之,谋所为经久者。吾何能勿思。公久道化洽,户诵人熙如此。凡崇之人,匹夫匹妇,幼子童孙,无一非公生之遂之,教之育之。其自是食德服畴,永保乐康,惟公所赐。吾思公其遂失养恬,求如公生,遂如公教,育不再得。吾思公益不置虽然,吾思公卒不能留公。公去矣,思抑胡益虽然,公实我怙实我恃。公即不可留,吾终不能舍公。公去矣,吾崇老幼,怙何倚,恃何依。吾何能勿思。

〔题解〕原在何处,不得而知,碑已毁,形制不清。撰立者佚名。

石锡铭编著《甘肃金石录》

《甘肃金石录》系甘肃陇西人石锡铭先生个人独资编纂。

《甘肃金石录》是石锡铭先生从1998年始搜集八易其稿,至2022年再次印刷,历时24年。包含秦前、秦汉、晋魏南北朝、隋唐、宋(含西夏、五代十国)、元、明、清、中华民国、1950年后、待断代、补遗等各一编,分十二编、373卷,上、下两册。共计230.4万字,存目4535条。

石锡铭先生一人之力,半生心血,独资编纂《甘肃金石录》,一言以蔽之:为甘肃文史做出突出贡献。央视编导徐而缓在《甘肃金石录》的序中写道:“石锡铭先生是当今中国难得的、具有文化自觉的金石学家。他用二十多年的时间,静下心来磨一剑,精心打造《甘肃金石录》,仅凭一家、一己之力,完成了本该是甘肃大学、甘肃社会科学院、甘肃文物局或甘肃文史委等单位集众人之力、多年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甘肃金石录序》)。

《甘肃金石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局”的“作品登记证书”的登记号:国作登字-2022-A-10010575。

石锡铭编著《甘肃金石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