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奸”与“雄”于一身
由于曹操生活在纷乱的年代,道德礼仪失范,赘阉遗丑造成使得人性变得扭曲,家庭人情冷漠的烙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就了曹操两面性的独特性格,将善与恶、心胸宽广与狭隘、坚强与脆弱集于一身。罗贯中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奸雄”二字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二*合:奸与雄的天然组合,奸是雄者之奸,雄为奸者之雄。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也最复杂,要想用两一句话给曹操性格下定论是非常困难的。曹操有“奸诈”的一面,这是他较为突出的性格特征。然而,就像“多愁善感”不能完全概括林黛玉一样,仅仅“奸诈”二字也不能把曹操的完整形象囊括无余。
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一方面,他是一个“大奸大诈”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知人善任、不记前嫌、极富领导才能与作战方略的军事家。他的“奸雄”本质,也是在那个动乱年代的他之所以纵横中原的重要原因。
(二)乱世中的悲剧英雄
曹操是亡命英雄、悲剧英雄,从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言论便可见一斑。曹操一生叱咤风云,直接领导参与了许多大战,有官渡之战大获全胜的壮举,也有赤壁之战惨败的教训,但是他从未想过要放弃自己的统一中原的大业。尽管曹操早年曾经叱咤风云,但是晚年却经历痛苦和折磨。一生的戎马征战,奔波劳累,加之难以挣脱的精神重压,无形压力,致使曹操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失眠、头风等各种疾病,噩梦缠身,他经常梦见伏皇后、吉平、董贵妃等冤魂前来索命。曹操在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内心复杂的心理冲突不可调和,肉体和精神最终都走向消亡,既是曹操本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从道德方面看,曹操的一言一行好像处处充满了矛盾,无法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从政治的需要出发去看待这个问题,都符合现实的政治军事利益。曹操的过人才干智慧与权术与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处世哲学相结合,塑造了文学史上一种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不管大家对曹操是赞扬还是谩骂,不可否认的是,在三分天下的乱世时期,他依旧完成了建功立业的伟大壮举。对曹操而言,在乱世中玩弄权术可能是一种别无他法的选择。然而,曹操统一了中原,推动了历史前进,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显示了其壮大的政治情怀和崇高精神。所以说,曹操是生在乱世中的悲剧英雄。
(三)“拥刘反曹”思想的反面典型
曹操所生活的三国时代,造就了他这样一个人物。三国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里的人物,个个武勇智术,瑰伟动人。《三国演义》中非常明显的“拥刘反曹”思潮有着深远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三国以后的各个朝代,历代史家和统治者根据当时统治阶级的不同政治需求或采取“拥刘”,或采取“拥曹”。实际上,这种“拥刘”与“拥曹”之间的争论只不过是封建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所呈现出的不同表现。为统治政权争取正统地位,所以《三国演义》中蕴含浓厚的“拥刘反曹”思想。小说中,许田射猎、曹丕废帝、董承奉诏、刘备正位等众多故事情节都流露出非常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
从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民间的“拥刘反曹”思潮日渐鲜明。特别是在宋元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尖锐,偏处西南一隅的蜀汉被大家当作是汉族政权的象征,而曹魏盘踞中原,则被大家视为是汉族政权的篡夺者。民间的“拥刘反曹”情结反映出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贫苦百姓渴望明君贤相。宋元时期,广大社会民众饱受压迫摧残。他们无法通过自身改变现实,也不知道生活的出路在哪里,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掌握有国家政权的国君和文武将士身上。恰恰刚好,蜀汉君臣的贤明、仁义正好一代代流传下来,非常符合民众对明君贤相的希望和渴求。相反,曹操的奸诈、残忍又恰恰是广大百姓所厌恶和恐惧的。蜀汉君臣作为民间理想君臣的化身,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在文艺创作中不断被美化;曹操则作为百姓眼中残害人民的君主代表,也在民间到处流传,却在文艺创作中不断被丑化。,罗贯中生活在元明之际,处于社会底层,经历了动乱的社会环境,受到民间“拥刘反曹”思想的严重影响,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用小说的方式将“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深深地熔铸于《三国演义》中。
(四)结语
可以肯定,《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典型正面人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智谋与武勇。然而曹操却实实在在地作为一个反面人物被作者塑造,表现为“腹隐机谋”,他的多智被解读为狡诈。曹操独具智慧,加上他善于运用人才,所以能在三国这个纷争时期所向披靡,人心所向,无往不胜,最终稳居中原。曹操既是一个领导者,还是一个军事家,武勇智术,各方面能力无所不超出常人。无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和电视剧塑造了多少传奇人物,也不管作者是如何根据自身所处的历史条件把曹操的形象往反面人物塑造的,但是任何人都具有两面性,如今的大多数人受到封建纲常教化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曹操的做法有背伦理,但是在否定曹操的同时请不要掩盖他的个人精神魅力、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国家分裂、封建纲常、性格多疑,这些都真真实实地造就了曹操的悲剧人生。的确,与刘蜀集团的正义君子相比较,曹操是显得矮了点,但是都无法掩饰其身上所自然散发出来的雄心与霸气。矮矮的尺度,一点儿也不影响他思想的高度、思考的角度、思维的广度、决策的正度、发展的进度、干事的力度、法治的制度、宏大的气度、翩翩的风度、敬业的态度、影响的深度、文学的厚度,更不影响曹操最终建立起一个泱泱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