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是一个技能水平很厉害的人吗?问你两个问题就大概清楚了:
1、你现在拥有几项技能?
比如能用英语流利表达、削一个苹果而皮不断、能即兴演奏的钢琴水平、单手磕开一个鸡蛋、驾驶山地摩托车、高山滑雪等等,这些都可以算上。
2、在朋友圈里,有几项可以确定第一?
比如我肯定是朋友圈一千多个人里,跳高跳得最高的。毕竟我曾经是国家二级远动员,学生时代经过了长期训练。
仔细想想,你肯定有某些天赋,能够超过身边所有人。
如果你第一道问题有超过20项,第二个问题超过10项,那么恭喜,你可以进入“20 ,10 ”的超级技能俱乐部。
如果是“10 ,5 ”也非常不错,可以称作多技能者( Multi-capability)。
当然,对于自己的评价,可能是出于自己的YY,很多技能本来也没法量化排名。不过大体能看出来你对自己技能的自信程度。
02
技能到底是一种什么概念
之前问了问身边的人,第二项是0的人却大有人在。得到的答案是,多数人的技能修习,90%都死在了开头。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被“万事开头难”这句话骗了很多年。
仔细想想,技能到底是一种什么概念呢?
答案是,电灯开关,即快捷方式。你只需要在墙上按那么一下按钮,什么电压、电流传导、镇流器、灯丝加热等等一系列过程就在瞬间自动化完成。
你所有技能的学习,都是这个原理。比如你生下来大脑就预装了“吞咽”这个技能,然后你喝奶、喝水、吃面包、啃羊排等等关于吃喝的问题就可以全部搞定。
再比如一个学搏击的父亲教小孩子打架,万一遇到冲突就“护头-直拳”,这两个简单动作就足以应付小男生的所有冲突。
原始人学会用火烤肉,过去要花7个小时候才能生吃一只鹿,现在2个小时就能吃完;
父母学会用微信聊天,可以发语音、发照片、可以视频聊天,这边短信时代的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所以,技能的本质是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简单,也就是“一劳永逸”。
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很励志的样子,要么就是方法没对,要么可能只是为了晒晒朋友圈吧。
03
如何设计技能
很多人学习技能确实比较痛苦,那是因为他们总是忽略自己的感受,拿着皮鞭抽赶自己,这是一种被动状态。
但想想你玩游戏的状态,游戏从来都是一开始就立即吸引你,然后让你废寝忘食,成为了骨灰级玩家。
应用市场里有少量的“运用游戏思维去帮你提升技能”的App,比如背单词等。
但我建议的是,你自己学会“用游戏化思维”去开发自己的技能。
你也许从来没有做过产品开发,这没有关系。只需要学会一些开发思维,一样可以学会设计你的人生技能,这并不困难。
主要包括三个原则,我把它形象化为“希腊众神的游戏”,方便你的理解:
1、“众神之神宙斯”,神设计世界, 你应该当自己的神,思维服务你的肉身。
2、“普罗米修斯”,曾经从天庭偷来圣火给人类,让人类有了生存的底层逻辑。而技能的设计必须明白“底层逻辑”。
3、“海神波塞冬”,三叉戟是波塞冬的象征,所有神力都来自于它。这里代表技能开发时,必须用到“工具逻辑”。
04
“众神之神宙斯”-设计技能框架
神设计世界, 你应该当自己的神,设计自己的人生技能。
先介绍技能设计的框架:主要有“定义事件-条件分析-设计流程“这三个部分。
比如前几年我一直尝试早起,却很难坚持下来。网上查了一下,各个网友分享的方法也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于是就自我设计了:
定义事件:早起是感受和意志力的博弈。
早上往往迷迷糊糊,妄求增加意志力来做到早起,实在坚持不了太久。那么提升感受,就显得很重要了。
条件分析:提高感受有哪些具体条件呢?
1、人的睡眠有四个阶段,从眼动期(REM)醒来,人才是最舒适的状态(详见《睡眠革命》)
2、日光逐渐唤醒身体,比突然用闹钟唤醒好很多
3、冬天早起外面很冷,要做到起床很舒适。
设计流程:提升感受,减少意志力的使用
1、一定睡够5个睡眠周期(每1.5小时为一个睡眠周期),在第5个周期的REM时期醒来。
2、卧室放一个唤醒灯,5:30-5:50的时候开始逐渐点亮
3、把手机放客厅,设置5:50的闹钟,那就不得不起床关闹钟了。
4、准备好衣服在床头,起床立即穿得像在被窝一样暖和。这点太重要了,不会让我感觉起床有多痛苦。
唯一需要意志力的只需要第3条,但其它感受已经很好,这让整个早起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这里多数一句,设计流程时,要把握一个关键——最小可操作原则,即拆分到不用动脑,路边老太太都可以动手操作。
比如中餐菜谱的介绍会出现“加入盐少许”这句话。“少许”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就没法操作。
而西餐菜谱会写上“盐5克”,如果你买了计量勺,那就可以很准确加盐了。
再比如你问中国的驾校师傅,在路上什么时候我才能变道呢?师傅可能回答,“超过后车50米的距离”。你没法拿个尺子去量啊,这就不好操作。
而美国的驾校里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在你侧后视镜可以看到后车的后车轮时,就确定可以变道。这就可操作了。
05
“普罗米修斯”-底层逻辑
普罗米修斯曾经从天庭偷来圣火给人类,让人类有了生存的底层逻辑。而设计技能的底层逻辑是“最小必要知识”。
框架有了,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把握一个技能核心——底层逻辑。
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教小朋友骑自行车,如果给他讲一大堆平衡理论,动力理论,他还是学不会自行车。
实际你只需要告诉他底层逻辑——“向前奔跑的自行车不会倒下”,他自己瞎捣鼓,很快就学会了。
之前我提到了“早起”的设计框架,它的底层逻辑就是“提升感受”。
在这里,很多人提过一个问题,“作为新手,我不知道底层逻辑,该怎么办呢?”
我只能说,底层逻辑都是需要花时间去找的,很多大公司往往会花几年时间去找底层逻辑。
尽情折腾吧,不要低估自己,一定可以找出来。
举个自己的例子。
我的公司前两年有和日企打交道的可能,虽然可以聘请翻译,但本着作死的原则,我还是打算自学日语。
我仔细回顾了一下可能发生的对话场景,包括商务会谈和一些衣食住行的日常用语。发现所有表达可以用三个底层逻辑来概括:
1、我这边的情况(陈述客观事实)
2、我想做些什么事情(表达主观意愿)
3、你那边什么情况(询问对方情况)
根据这三个底层逻辑,分别填充了表达公式:
①我(们)是××、②我有××、③我做了××
④我想做××、⑤我想获得××、⑥我喜欢××
⑦你(们)是××呢?⑧你有××呢?⑨你做了××呢?
然后就把9个句式每天早上反复读,比如“我(们)是××”就是“わたしは××です”、“我想获得××”就是“××をください”。
然后记了些单词,第一周时间,就算基本入门了。
第二周又扩充了词法,日语词法变形确实相当变态(如图)
第四周又扩充了15个句式,总共24个句式就基本囊括了日常表达了。
期间,我一直使用Tandem这个国际交友App,每天也和日本妹纸聊得热火朝天。花了两个多月,后来也算可以做到交流了。
当然,学一门外语口语确实不难。而我最近也有意提升英语阅读技能,因为写作需要大量素材,而70%的英文原版是没有翻译的。
如果你有类似兴趣,不妨我们一起探讨,设计一套“提炼英文素材”的技能方案出来。
06
“海神波塞冬”-工具逻辑
三叉戟是波塞冬的象征,所有神力都来自于它。这里代表“工具逻辑”。
在这里我想表达,“有了底层逻辑,你就应该非常清楚,哪些才是你必须通过大脑练习的技能,哪些应该甩给工具。”
比如我学日语这事,当时的需求就是交流,交流的最好工具就是花钱请翻译(翻译软件也够用),自己学习真是作死。
工具本身是人类身体的延伸,这个道理非常好理解,但多数人就是难以明白。
因为他们觉得使用计算器,就会显得自己数学不行;使用自动炒菜锅,就会显得你不会做菜。
生而为人,我们必须要保留自己那点弱小的存在感。但在机器大肆进步的今天,这确实显得非常尴尬了。
我的建议是,有工具的时候,尽量用工具。
比如你使用了计算器,才不至于时间浪费在初级的数学运算上,才能去解决更高级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大的存在感。
再比如对于读书这件事,还有很多人试图用大脑去记忆内容。100年前的钱钟书都是每读一本书就摘录到本子上,50年前的李敖是直接用剪刀剪下粘贴,而现在你应该用Evernote或Onenote,未来10年将会是人工智能帮你做笔记。
大脑的高级技能是“创造力、思维分析、决策力、洞察力”等等,人生的前进不一定都需要脱层皮,把你的天赋拿出来!不要和机器死磕。
(BTW,有老师的情况下,你应该使用老师,TA是你思维延伸或帮助你建立思维的工具)
《未来简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到今天,力量却是来自知道该忽略什么。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疯狂进步,放下昨天,才能拥有明天;放下技能,才能获得更高级的技能。
07
结语
自从接触人工智能开始,我就十分惊叹人类的脑体结构,是如何被造物主造出来的(似乎透露了什么…)。从神经元的计算角度来说,你的脑体硬件系统,至少相当于iPhone1000代。
所以,请不要浪费你与生俱来、生而为人的天赋。
开发自我,一定是这个世界最有乐趣的事情,没有之一。
但技能和工具并不是万能,你可以百度中午的菜谱;但没法查到你的职业该如何规划;你可以Google翻译一段文字,但不能查到文章接下来该怎么写。
再次引用《未来简史》中的一句话,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延伸过去,而是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设计,你即将引以为傲的人生吧。
End.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