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走了商鞅,魏惠王终于吃了大亏,哭都没地方

放走了商鞅,魏惠王终于吃了大亏,哭都没地方

首页战争策略雄图霸业更新时间:2024-06-28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且听老李为您细细道来!

惠王无慧眼,不能识良才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孙痤为中庶子。——《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剧照

商鞅是卫国人,姬姓,公孙氏,并且还是卫国国君的后代。当然了,在商鞅所处的时期,这个身份带给他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因此用商鞅、卫鞅、公孙鞅都来称呼他都可以,鉴于商鞅这个名字知名度比较大,下文就统一使用商鞅一名了。

商鞅刚开始是在魏国做官,担任魏国国相公叔痤的中庶子。

公叔痤病重的时候,曾向魏惠王举荐商鞅,试图让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担任国相一职,为魏国争霸中原的雄图霸业图谋划策。

可魏惠王不知道商鞅的才华啊,心想:“公孙痤都病成这样了,说的什么话怕是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我可不能听他在这胡言乱语!”

公孙痤剧照

公叔痤看出了魏王的满不在意,便明白自家大王是不会重用商鞅了;他连忙劝道:“大王,您若是不想重用商鞅,那就趁早*了他,千万不能让他投奔他国。”

虽然公孙痤后来说他这么做是为了先君后臣的理念,但老李还是忍不住说,这个糟老头子坏滴很啊!

后来,良心发现的公孙痤叫来商鞅,把事情一一告诉他,劝他赶紧逃命。商鞅不急不慢地对公孙痤说:“大王既然不会听从你的建议任用我,自然也不会听你的建议*掉我,我有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后来发生的一切果真如他所料!

公孙痤死后,商鞅在魏国不受重用,满腔抱负不能施展;恰巧这时继位不久的秦孝公招贤纳士、广纳贤才,商鞅便跳槽去了秦国。

魏惠王剧照

商鞅立新法,秦国当富强

商鞅到了秦国,向秦孝公阐明了自己的政治观念,认为秦国若想快速强大起来,必须进行变法革新。

秦孝公和商鞅,一个需要贤才志士为自己富国强兵,一个需要广阔舞台让自己一展抱负。秦孝公听了商鞅的话,两人一拍即合。

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主导秦国变法的一切事宜。同时表明自己坚决支持变法的态度,让商鞅放心大胆地去干。

秦孝公剧照

商鞅呢,也确实没让秦孝公失望。在他的主导下,秦国革除旧习、推行新政;废除井田、奖励军功、重视农桑,国力在短期内得以快速积累。

新政的缺点我们且先不论;不可反驳的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它所主张的鼓励耕作、奖励军功对当时的秦国来说,就好比给一辆马车装上了一个发动机一般。

数年之后,新法大成,秦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中凡有男子者皆闻战而喜,对他们来说敌人的首级意味着房子、土地、财富、爵位,意味着一家人的美好生活。

此时的秦国,俨然成为了一个为战争而生的庞大机器,试图将阻挡在它前面的一切碾为粉末


秦军剧照

秦魏两相争,惠王悔当初

强大起来的秦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这是由秦国的制度、秦国的国情以及当时的大环境共同决定的。

秦国这只出林的饿虎把自己的老邻居,同时也是自己的老对手—魏国当做了自己的第一个对手,而河西之地以及魏国的数万军队,就成了它眼中的猎物。

李俚像

话说在秦国变法之前,先一步变法的魏国可是把秦国给虐得不轻。在魏文侯时期魏国冉冉升起了一文一武两个耀眼的明星——李悝与吴起

在国相李悝的主张下,魏国大力改革,国力显著提升。魏文侯又拜吴起为将,吴起训练的士兵十分精锐,魏武卒的威名传扬天下。强势的魏军不仅从秦国手里夺走了河西之地,更是一度攻入关中,兵锋之盛,秦军难挡。

旁的不说,就说秦魏阴晋一战吧。秦惠公亲率大军五十万欲与魏军决一死战。最终却被吴起以五万魏武卒打得一败涂地。

这一次呢,经历变法后的秦国实力大增、绝非往昔,它再一次向魏国发起了挑战。

秦孝公下令出兵收复河西之地,而领兵之人正是当初魏惠王满不在意的商鞅。在商鞅的率领下,魏军主将公子卬被俘,(虽然商鞅的做法很不厚道),群龙无首的魏军对上立功心切如同虎狼的秦军,后果如何显而易见。

魏国,不仅丢了河西之地,还损失了数万大军,这一番伤筋动骨损失可真是大了去了。

消息传到国都大梁,魏惠王悔不该当初,他仰天长叹道:“寡人恨不用公孙痤之言也!”然而,魏惠王再怎么长叹,也于事无补了!

老李有话说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有一双善于识人的慧眼

自己做不了伯乐,哪怕千里马摆在你面前,你还是一幅茫茫然的样子。

等到金子发光了,千里马扬名了,再去后悔又有什么用呢?魏惠王的例子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啊!

欢迎留言评论,和大家一同探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老李笑谈古今事!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