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诸葛亮出山以来,体现他机智聪明的地方有很多,在此暂举几个例子。
草船借箭 周瑜自知诸葛亮大才,以后必是东吴大,意欲除掉诸葛亮,就给诸葛亮十天时间,让他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表示,十万支箭,三天足以。周瑜大喜,并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鲁肃问诸葛亮需要准备什么,诸葛亮只要二十条小船,上面扎满草人即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也没有动静。第三天,江上大雾弥漫,三更十分诸葛亮邀鲁肃上船,夜闯曹营。逼近曹营时之时,命船员擂鼓呐喊。曹操大惊,但见江上大雾重重,不敢迎面交锋,只让将士射箭退敌。待到天明时分,诸葛亮那二十条船上已经插满了箭,回去一数足足十万只有余。在这里,诸葛亮不仅对天气了如指掌,而且完全掌握了曹操的心思,可谓大智慧也。
借东风 诸葛亮和周瑜不谋而而合,欲用火来攻曹。但是,当时正是隆冬季节,这个时节刮的都是西北风,如果用火攻的话,只会烧到自己,却伤不到敌人。周瑜因此闷闷不乐,卧病在床。众人皆不解周公瑾之心事,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一药方,周瑜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欲攻曹公,必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大惊,知道自己的心事已被诸葛亮得知,便问诸葛亮可有良策。诸葛亮说他可以借来三天三夜的东风。诸葛亮让周瑜给他打造一座七星坛,他在上面作法借东风。到了十一月二十日当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开始大喜,而后忽然又觉得诸葛亮竟然可以呼风唤雨,此人不可留。于是命人斩*诸葛亮,却不知诸葛亮已经离开七星坛,被早已等候在江边的赵云接走。其实诸葛亮哪能借得到东风,只不过是他精通天文知识,知道这几天要刮东风而已。而且他也知道周瑜必不容他,所以事先交代赵云在江边接应,最终全身而退。
锦囊妙计 周瑜为了夺回荆州,想出了“美人计”,孙权也欣然应允。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皆知周瑜没安好心,刘备也不知道去南徐招亲可不可行,诸葛亮让刘备放心大胆前往,让赵云随行,并给赵云三个锦囊,嘱咐他在危难的时候打开锦囊。刘备赵云到了南徐,却发现无人迎候,赵云急忙打开第一个锦囊,心里有了底。他们大肆宣扬招亲之事,并去拜会乔国老。本来和亲是假,想控制刘备是真,听他们这大肆宣扬,南徐人都知道刘备招亲之事。刘备拜会乔国老,乔国老当然对和亲之事毫不知晓,就去找国太询问。国太生气地找来孙权质问,孙权想不到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只好说此为周公瑾之计也。国太表示,现在南徐人尽皆知招亲之事,我先看看这个刘备,我看中了,他就是我女婿;如果我没有相上,随便你们怎么处置。第二天,国太在甘露寺见刘备,它观刘备虽然年过半百,但却是龙凤之姿,又想想刘备为当世英雄,不禁暗暗喜欢。但赵云却发现廊下埋伏了很多刀斧手,就跟刘备说了这个情况,刘备告知国太,国太把孙权一通痛骂。刘备和孙权妹妹孙尚香成亲以后,周瑜看一计不成,便又生一计。他给刘备送去奇珍异玩,修筑驸马府,总之就是想让刘备玩物丧志,沉迷于温柔乡。赵云无奈,赶紧拿出第二个锦囊,赵云打开一看,不禁暗暗称奇,军师虽然没有到南徐,但南徐的事情尽在军师掌握之中。他找到刘备,谎称曹操要保赤壁之仇,率50万大军攻打荆州来了。刘备大惊,赶紧带着夫人就逃离东吴。孙权得知后大怒,一路派人追*刘备,终于在柴桑一带拦住刘备夫妇,危急时刻,赵云打开了第三个锦囊。然后刘备就向夫人哭诉孙权这次招亲的真实目的,孙尚香听后大怒,对着追兵大骂,追兵一看是孙权妹妹,谁还敢拦截?只得放刘备回蜀国。
关于诸葛亮聪明的故事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有木牛流马,还有孔明灯,所以诸葛亮被后世尊为“智圣”。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最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各据一方。在这复杂而多变的环境中,有才能的人都能逞其所长,因此英才辈出,文的武的,都产生了出类拔萃的人物。这里面,诸葛亮是最出色的军师,说起历史故事,人们差不多都把他作为智慧的代表。
说起诸葛亮,当然少不了他出名的草船借箭一事。周瑜要他在十天内监造出十万枝箭来用,当时刘备与东吴联合抗曹操,刘备的力量很弱,但作为合作的一方,当然应该出点力的。诸葛亮作为刘备一方的代表在东吴,但孤身寡人,有什么能力在短期内造出大量的箭来?这分明是周瑜在为难他,但诸葛亮不慌不忙,答应下来,能办得到。而且用不着十天,三天足够了。还立下了军令状。
原来诸葛亮思路很敏捷。自己造箭,在那时根本不可能,不去想,想到的是借箭。那时射箭是军中最厉害的武器之一,在对付敌人来攻的时候,万箭齐发,最能够抵挡得住。诸葛亮想到了一个办法,用船去佯攻江北的曹军,船身扎好厚厚的草层,让曹军的箭射来,都插在草船上,拿回来用就是了。
但是你平白无故的开来许多草船要进攻,曹军怎么就会拚命发箭?他们也可以在岸上故意让开,埋伏合围,就看你们上不上来。
这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何令曹军大量发箭?
诸葛亮有办法,行。他夜观天象,知道三天之后江上会发大雾。在那时候,用一队草船在雾中忽然大张声势去佯攻—对方在大雾中不能摸清楚来的兵力有多少,如何部署,不知道是佯攻。在这时候,用箭射住,不让对方的船靠上岸来,便是最稳当的方法,几乎可以说是必用的方法。
所以诸葛亮说,行!而且用不着十天,三天就行了。立军令状也不在乎。
这事还要靠办事稳重能看大局的鲁肃帮忙。鲁肃答应诸葛亮准备草船,于是,诸葛亮对周瑜说,你等着叫军士来搬箭吧。
就这样,三天,诸葛亮交出了十万枝箭,叫周瑜无话可说。
诸葛亮这个借箭故事,在《三国》中很吸引人。诸葛亮有许多叫人觉得神奇的行事,这是其一。
其实,有可能吗?应该说,是有可能的,但三天保证办到,就太神奇了。大江之上,天气变幻繁多,诸葛亮来到这里作战,就必定会了解这里的地理与气象。夜观天象,也是必做的事。诸葛亮自己说过,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是为将者必有的基本本领,意思是说他就有这本领,早已料知大江在这些日子一定起雾。所以,如果说他答应十天内办到,但三天就办到了,这就合理。不过小说总要写得神奇些,三天就三天。
夜观天象,就可知道许多事情,这似乎也是神奇的说法,其实倒又不然。恩格斯说,农牧民族是最早熟悉天象的,因为天象变化与他们有生活上的直接关系,尤其是定居耕种,更加要了解天象的规律。对于诸葛亮来说,他是一位非常的聪明将领,天气对于打仗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因此诸葛亮肯定对于观看天气的规律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根据天地理特征,四季的轮回,天气的变化有着一定的了解的。
诸葛亮的聪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千古绝句道出了人们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佩与惋惜之情。然而,距“星殒五丈原”并没有多久,刘禅就向兵临城下的邓艾自缚而降,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
诸葛亮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简直就是道德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其实,罗贯中本来和诸葛亮没有什么亲戚!但在他的《三国演义》中,罗先生对历史人物改变最多的是诸葛亮,而且简直到了神化的地步。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以后,一直到公元280年,这段历史被认为是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英雄,包括古今第一贤相诸葛亮。一般人普遍认为,诸葛亮很聪明,梅铮铮认为诸葛亮是一个在聪明的基础上,有着多重智慧的人物。具体来说,“诸葛亮有政治智慧、军事智慧、科技智慧和生存智慧等。”
诸葛亮聪明之一:诸葛亮木牛流马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一项很著名的发明,包括到现在为止,都是会让人提起就会竖起大拇指的设计。木牛流马是诸葛亮研究创造的,在当时三国时期,蜀汉的宰相诸葛亮为了打仗运输粮草方便而创造的运输工具。
诸葛亮聪明之二:诸葛亮草船借箭
周瑜一向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即将跟曹军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10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10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10天造好,必然误了大 事。”周瑜紧接着问道:“先生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需3天。”周瑜手拍桌案说道:“军中无戏言。”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3 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3天之内要造10万支箭,还要请先生帮我的忙。”鲁肃说:“我怎么帮得了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20条船,每条船上要 30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1000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第三天管保有10万支箭。不过这事不能让都督知道。”
鲁肃私自拨了20条快船,每条船上配30名军士,按照诸葛亮所说,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候诸葛亮调度。
前两天,诸葛亮没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寸,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诸葛亮吩咐把20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边擂鼓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 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需饮酒便可,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 声和呐喊声,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 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转方向,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20条船驶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
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20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