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中的C系4级轻型坦克M5A1
《坦克世界》中的C系坦克线路可谓奇葩众多,不仅有能跑能抗又能打的“版本最强突击重坦”WZ111 5A,还有“胖头鱼”WZ113G和奇妙的121中型坦克。在WG的设定里,这三台车都是新中国建立后的“计划坦克”,可是游戏中仍然有一些建国前的坦克,比如今天本文的主角,4级轻型坦克M5A1。
▲M5A1轻型坦克剖面图
M5A1与M3系列轻型坦克同属“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家族,而“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前辈是M2系列轻型坦克。M2轻型坦克的概念最早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该车的原型车T2轻型坦克在1934年4月才问世。从1940年开始生产的M2A4轻型坦克才是重头戏,M2A4轻型坦克明显受到了西班牙内战的影响:1938年美国军事观察员的情报传回美国国内后,美国陆军从M2A3轻型坦克的生产线上调出了一台半成品坦克,随后进行了改装。坦克的炮塔被换成了个装甲更厚,空间更大的型号,而且主武器也从.50机枪换成了M5型37mm坦克炮。
▲M5A1轻型坦克结构图
然后M2A3升级成了M2A4,M2A4再升级到了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由于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M2轻型坦克系列已经有很大的区别,而M5系列又是由M3系列改进而来,因此后世习惯把M3/M5统称为“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家族。M3轻型坦克的动力来源是大陆W-670风冷7缸汽油机或是吉伯森T-1020风冷9缸柴油机,这两种发动机本来都是航空发动机。M3轻型坦克的最终型号为M3A3,首上装甲改为倾斜一体式,和M5A1外形相差无几,二者的作战性能也极其类似,因此通常并不加以区分。
▲M5A1轻型坦克“标准照”
然而战争中飞机和坦克的大量消耗使得航空发动机供不应求,因此美国陆军军械局开发了一种“新型M3轻型坦克”,这种轻型坦克的发动机被换成了2台凯迪拉克V型8缸水冷汽油机,这种发动机原来是为汽车开发的,新坦克还换装了液力自动变速箱。这些改动使得坦克更加安静,内部空间也更大,为了避免和M4中型坦克的编号混淆,新轻坦的编号被定为M5,最终量产版本为M5A1。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俘虏,身后是我军的M5A1轻型坦克
自从1942年第一次缅北战役以后,部分国民党军被送往印度改编为驻印军。美国同意经由租借法案之手为驻印军提供坦克,因此驻印军在当地开设了战车训练班,并在1943年建立驻印军战车第1营。
▲我军缴获的M3A3轻型坦克
该营最初装备M3A3轻型坦克,在1944年3月3日的瓦鲁班战役中大破日军第18师团师部。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一意孤行发动内战,曾经接收的美制M3A3轻型坦克和M5A1轻型坦克全都被用到了解放战争中。在1948-1949年间,蒋纬国联系美国方面又购买了一批M5A1轻型坦克,并将其全数运回中国。
▲民众欢庆上海解放,游行中的我军M5A1轻型坦克
然而国民党军的战斗力实在是让人咋舌,在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缴获了众多的原国民党军武器装备,其中就有数十台M3A3/M5A1轻型坦克。它们在解放军坦克手的驾驶下如虎添翼,和日制九五轻战、九七中战一起组成了最初的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
▲我军M5A1轻型坦克在上海街头
人民解放军装甲兵虽然装备的是相对老旧的美制、日制坦克,但是在装甲兵技术人员和坦克手的精心维护保养下,这些老坦克们屡立奇功。其中1949年7月时,解放军战车第一师战车第五团还曾远征西北。
▲我军步兵与坦克协同推进
第五团从天津市出发后连续行军作战83天,在占领玉门后继续越过祁连山和戈壁滩抵达乌鲁木齐市,行程高达4000多公里,创下了我军装甲兵历史上征战距离最远的纪录,王震司令员在庆功大会上授予战车第一师战车第五团“开路先锋锦旗”。从内战帮凶到人民装甲兵手中的好装备,M3A3/M5A1轻型坦克确实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件壮举,目前陆军博物馆中仍然保存有数台M5A1轻型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