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脚下醉三国 诸葛故里智慧香(上)

历山脚下醉三国 诸葛故里智慧香(上)

首页战争策略醉三国更新时间:2024-04-17

沂南人自古就以爱喝酒、能喝酒、会喝酒著称。在北寨汉墓的石画像上,有6处酒宴、1处滤酒的场景,内有酒壶21只,杯46个,到了东汉时期,一斛米就能出一斛酒,蒸馏技术已经被沂南的先民掌握。《太平广记》第60卷有这样的记载“阳都女,阳都市酒家女也。生有异相,眉连,耳细长”,可见到了有宋,酿酒、卖酒已经成了地方上经常性的商业活动,各种酿酒作坊曾遍布了沂南的村村镇镇。从元代开始,仲疃聂家大院的酒作坊就已经能制造度数较高的蒸馏酒,给历山大庙的一些宗教、民俗活动提供酒饮料。它开创了前店后坊式营业的模式,这种富有沂南特色的酿酒技艺积淀传承了千年,等到近代,“太和成”、“聚成”、“恒聚”、“恒丰祥”等兴起时,我们的界湖小镇,已经作坊林立,酒香满街。另外,青驼、双堠、岸堤、葛沟等乡镇也都建起大量老烧锅作坊,境内烧酒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出现了一大批技术较为成熟的酿工。

北寨汉墓石画像中的宴饮场景

历山老母像

历山大庙

聂家大院老门楼

雕刻精致的聂家大院影壁

李宗建

相比较来说,做酿酒工这个行当,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的,对多数温饱不足的人来讲,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但这个行当的封闭性非常强,甚至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帮会组织,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想进酒厂当学徒,光那个入门拜师的仪式就吓倒了绝大多数人,据一些老酿酒师透露,仪式上,学徒要口含师傅的下体,达到人格上完全屈从的程度,你才有可能混入这个队伍。进得来,学到东西学不到东西还是另一码事。多数传统技艺,是通过师徒口口相传,手把手教的,酿酒师傅却尖坏得多,他们从来不会指导徒弟如何如何做,只是让你凭观察凭悟性硬闷。比如在现代蒸汽锅炉使用之前,整个酿造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不是装锅工,而是烧火工,这把火烧得怎么样,蒸汽出得如何,决定了整个酿造过程的成败,因为装锅工要根据烧火师傅的号子节奏,控制上糟的快慢进程。烧火的一般是师徒两人或三人,有一到两个拉风箱的学徒,师傅续炭满煤时,拉风箱的徒弟绝对不能抬头看,偷看一眼,师傅的火铲就拍到身上,可见技术传承的保守性之严格。酿造车间温度高、湿气大,生产条件恶劣,简单一个小车推糟,如果没人指教,让你塌着腰推两年,你的腰就废了。在铲糟时,要前腿弓、后腿蹬,这样干活,才能坚持长久,不至于造成身体疲劳积疾。车间里能见度小,稍不留神,掉进酒池,致残致伤不在少数,因此每个酿酒师傅都有一本血泪经。

既使到1948年,这些县城里的民间酒业作坊被人民政府统一整合成界湖酿酒厂,乃至后来的沂南县酒厂,这个行业陋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至于即使酿造车间比其它车间工资高三分之一,也没人愿意去,都是因为在厂子里混的不好,有了过失,被罚才调过去的。

李宗建却不是这样。89年高中毕业后,他到了沂南县酒厂,因为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厂里安排他做保卫工作,这是当时比较轻松、比较吃香的部门。李宗建却找到厂长刘守成,坚决要求到酿造车间去,很多人都搞不清李宗建脑子犯了什么病,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酿酒技术学到手。在车间里,领着宗建学徒的师傅是李敬希、刘纪远、车振营。他们中有的算是“聚成”那一代的老酒工,传承下了沂南古法酿造的全套工艺,并在日常操作中奉为圣旨,严格遵循。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在教授过程中,没因循那些传统陋习,而是实心实意地传帮带,使得宗建少吃不少苦、少受不少罪,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学到了沂南传统的酿酒技艺。由于质量过硬,当时县酒厂的产品获得第56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全国首届轻工业博览会金奖,从全省范围内讲,我县酿造技艺应当算是处于那时的先进水平。这三位师傅也成了李宗建终生感谢的人。

第二个让李宗建感谢的,便是刘守成。

刘守成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是酒厂的负责人之一,到了1990年成为沂南酒厂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上任,带来了沂南酒厂的腾飞。由于一直负责经营这一块,刘守成对我县酒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比较明了,理念超前于当时的大多数人。当那个时期,整个临沂地区的酒厂都以产酒精为主,产量一度占全国的20%,供应市场的产品都以勾兑为主,在这种大环境下,刘守成大胆地跳出低端生产模式,率先尝试用粮食酒占领更高端市场。他自己亲自担任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在生产环节上引进新技术,增加现代化检测设备,从原料到酿造再到包装整个过程都有了新的提升。他以3000元的月薪,从四川聘请了一个姓赖的酿酒师做技术顾问。3000元什么概念,相当于当时酒厂员工平均月资的近二十倍,一时引起哄动,也让一些老技师感动心理上不太平衡。也不是说外地的和尚就会念经,但赖工毕竟是在四川这个酒业较发达的地方过来的,他的一些理念和技能要求,让世代坚守沂南传统技法的老酒工们感到瞠目。我们原来的观念是,好粮必定出好酒,老赖却坚持“单凭酿造本身是出不来好酒的!”做出好酒,最关键的是养好菌,护好菌,通过各种微生物元素提升酒的口感和品质。但由于绝大多数领导和职工,对传统工艺有着近似迷信的坚守,加上老赖不善于沟通,车间从上到下对他产生出天生的抵制,事事和他拧着来。老赖为了增强窑泥的营养,让厂里购买了一头牛,煮好之后,弄碎拌入泥土作为微生物培养其,加快菌群的生成。但职工却把牛肉吃了,只把汤和了泥!窑池出糟后,空池过程非常容易造成一些厌氧菌的死亡,老赖要求马上填曲保护,师傅们不是均匀的朝池子里撤曲,而是弄一堆曲放那,造成了腐烂,不但起不到护菌的作用,反而对窑池的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在晾糟和加水的环节上,老赖都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很高的细化措施,这都是车间的老职工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但受到集体排斥,措施得不到执行,老赖最终愤而请辞,离开了沂南,酒厂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工艺改良的机会。

但思想开放开通的李宗建,不但没跟在老师傅后面机械地站队,拒绝赖工的一切,反而感觉赖的理念是正确的,深为我们的保守排外,固步自封感到可惜。正是因为刘厂长的引进人才,让李宗建开拓了眼界,跳出了沂南看到外面的世界。从那时起,他的心就野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使自己在酿酒技艺上有所精进,他放弃了当时让人羡慕的工人身份,离开了酒厂。筹钱弄了间作坊,以三品窑池起步,开始了独立探索之路。为了寻求突破,之后他又到四川寻找赖师傅,转悠了多半年,多方打探也没找到赖师傅的踪影。无奈之下,先后在大邑和邛崃等地的酒厂学习,这两个地方是全国的粮食酒生产基地,产量占了全国的60%。在这里,李宗建从学徒工干起,制曲、装锅---各个技法一步不落,把他们那套技艺的完整拿到手上。从四川回来,李宗建闭门顿悟,我们的短处在哪里,外地的长处在何处,如何相互融合、整合,走出一条符合沂南新时代发展的酿酒之路来。二十多年来的孜孜以求,不同道路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由一个技术精湛的酿工,蜕变成一个光大沂南璀璨酒文化的布道者。为了这个责任,这份担当,2002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醉三国酒业有限公司。如果说之前他是学道、悟道,从现在开始,布道之路正式开始了。

省委原副*马仲才(右三)、原临沂地委*王久祜(右五)、原行署专员张守业(右一)、沂南县委原*黄宜全(右二)视察沂南酒厂。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沂南酒厂刘守成厂长

1989年获得第56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2006年参加全国白酒技师培训班,三排右四为李宗建

座落在县城潘家庄工业园区内的醉三国洒业

办公室和酿造车间

粮库和酒库

真正的粮食酒

正在卸下300吨新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